浙江在线01月11日讯 “很多学校都有冠名‘逸夫’的教学楼和图书馆;有人会以为邵逸夫是医生,因为有医院冠名邵逸夫。其实,邵逸夫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行善的人。”老家宁波的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昨天特意为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杂志、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办的“纪念邵逸夫座谈会”录制的视频,引起了到场浙商们的共鸣。
昨天,有浙商特意从宁波赶来,有千里之外出差的浙商特意录制音频,为的都是纪念传奇浙商、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
“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这话是邵逸夫本人说的,他也是一直这么做的,他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商业经营的意义。从各地赶来的嘉宾和浙商,纷纷在座谈会上分享此前与邵逸夫的点滴往事,向其年过百岁仍然经营有方和一生行善致敬。
给浙大捐了3亿多港币
他最重视教育、科技和民生
“浙大,与邵先生有缘。我也有幸跟邵逸夫先生有过密切接触,聆听教诲。”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黄书孟,回忆起与邵逸夫的接触,说他低调、平易近人、说话轻声细语、一点架子都没有,令人印象深刻。
提起邵逸夫做慈善,浙江大学是其在省内最为重视的。黄书孟列举了一些数字:1985年,邵逸夫在内地教育捐赠的第一个项目,拿出2000万港币中的1000万港币,建成了老浙大的邵科馆;1991年,主动提出向浙江省政府捐资1亿元(7000万港元),要求以西方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在杭州建造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公立医院,这就是现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原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就在去年,邵逸夫还捐赠2亿元用于邵逸夫医学院研究中心,这也是邵逸夫生前给浙大的最后一笔捐赠。
黄书孟介绍说,组建浙江大学的原本四所高校,都接受过邵先生的捐赠,浙大是内地受捐项目最多的,达到8个,前后捐赠款额达到3.1亿港币外加400万美元。为什么浙江大学如此有幸?“因为邵逸夫先生,十分重视教育、科技和民生,在浙大做的慈善事业的这一滴水,反映了他对内地慈善事业的厚爱。”黄书孟说,邵逸夫能取能散的慈善行为,是浙商乃至所有人的做人楷模、为人典范。
受评“爱乡楷模”
邵老称一生中最幸福时刻
“勤勉敬业、精明能干、远见卓识、慈善为怀……浙商典范!”1月7日得知邵逸夫去世消息时,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明治发了这段话。郑明治与邵逸夫有过2天交往,当时郑明治还担任省侨办副主任,而邵逸夫是全省首批“爱乡楷模”人士,郑明治专程将该奖送到在镇海庄市老家的邵逸夫手中。
“房子不高,屋内都是中式桌椅。邵先生个子不高,很瘦,穿着中式服装,正在上香拜祖。”郑明治回忆初见邵逸夫时的场景。第二天,邵氏宗亲一起到祖坟上给祖先上香,邵逸夫第一个上前,随后来自新加坡等全球各地的邵氏宗亲一个个轮过去。
拿到“爱乡楷模”的荣誉,邵逸夫当时一行还拿到了祖坟的土地证。“邵老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对家乡充满了爱。”郑明治回忆当时邵逸夫难掩激动,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家乡对其的认可极为看重。
浙商博物馆要给邵老办展览
甬商筹拍纪念电影、电视剧
在浙商博物馆中,有一个特别的区块,那就是名为“天上那些星星”的板块,里面是7位浙商代表中的杰出人士,其姓名被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用于命名新发现的一些小行星。邵逸夫是其中一位。
如今,邵逸夫先生真的成为天上那颗闪亮的“星星”,供后人瞻仰。据浙商博物馆负责人杨轶清介绍,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报,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64年10月8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第2899的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杨轶清说,博物馆建馆前,也曾想去拜访,但是一直没有拜访到邵逸夫本人。杨轶清表示,浙商博物馆已经着手收集相关素材,将制作专题展览。
专程从宁波赶来的启润国际集团董事长李启润是个十足的“邵逸夫迷”,与邵逸夫有一面之缘。当年李启润筹建宁波大学时,接待过包玉刚和邵逸夫两位祖籍宁波的知名商人。
“初见邵逸夫先生,他撑了一把浅蓝色长伞,穿着一双黑色布鞋。”李启润对当时的场景,仍然记忆深刻,那一年是1987年。李启润的外公外婆家,与邵逸夫老家是隔壁村,对其经历十分了解。昨天,他表示计划筹拍一部关于邵逸夫的电影和电视剧,其中电视剧《百年逸夫》的大纲都已经基本写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