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徐建华省人大代表、东阳市委书记
林毅 省人大代表、海宁市委书记
黄林生省人大代表、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丁晓燕省政协委员、绍兴市副市长
马梅芝省政协委员、衢州市副市长
坚定不移地开展“五水共治”。把“五水共治”作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眼下,各地正在推广“河长制”。记者邀请5位身兼“河长”的代表委员,为“五水共治”促转型建言献策。
水中污染岸上治
“污染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林毅代表已是第4年担任“河长”,对治水倒逼转型升级深有体会。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海宁,曾连续多年水环境考核不合格。为破解谁都管、谁都管不了的“九龙治水”困局,从2011年开始,海宁由30名市领导分别担任“河长”治水。去年上半年,在全省跨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考核中,海宁市首次被评为“良好”。
水质变好的秘诀在哪里?林毅代表认为,关键要控源截污、转型升级。近两年,海宁仅河道排污口就关闭5000多个,还关停了一批养猪、温室甲鱼养殖等污染源。他建议,各地要把“河长制”落到实处,别让“河长制”成为“河长秀”,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拳绣腿,也不能只求眼前利益,忽视了综合治理和转型升级。
黄林生代表切身感受到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变化。有“浙江小黄河”之称的浦阳江,多年来受沿岸“三高一低”产业,特别是小水晶加工行业的污染,近年来河流水质为劣五类,是全省水质较差的河流之一。
去年,浦江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1.4万余家,浦阳江上仙屋出境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黄林生代表认为,治水的关键,在于对体量巨大的传统产业进行产能压缩、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如果就治水而治水,花再多的钱也会“打水漂”。
治水,既要堵,更要疏。丁晓燕委员认为,政府既要整治重污染、“低小散乱”企业,腾出环境容量,留出发展空间;又要集聚发展规模大、工艺先进的产业。通过建立排污设备完善的工业园区,实行污水集中处理,促进产业凤凰涅槃。
敢破善立谋长远
敢于“破”,善于“立”。这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共同观点。
污染企业也不是简单地一关了之。徐建华代表说,去年东阳仅印染企业就关停了41家,后来有4家经整治,排污、节水等达标后重新营业,不仅降低排污,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他说,有破才有立,破和立之间就是转型升级的过程。
但对企业和政府来说,这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政府在克服困难的同时,还要向企业伸出援助之手。”徐建华代表说,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重点帮扶一批优质、潜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创新、创优,实现产业集约化、规范化、生态化。
林毅代表说,关键是要坚决破除唯GDP观念,树立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他建议,有关部门要突出生态、民生、发展质量等考核内容,形成利于生态建设的考核体系。
马梅芝委员赞同这一观点,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各地的特点,对经济、生态、农业、社会发展等指标实施分类考核。
功成不必在我任
马梅芝委员来自钱塘江源头,担任开化县城关镇上溪村的“河长”。
前年,上溪村还以养殖业为主,污染较重。通过产业调整,政府引导农户重点发展苗木种植,不仅水质更好,村民也更富了。接下来,村里还打算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更让马梅芝委员骄傲的是,她过去介绍衢州的生态优势时,总感到底气不足。通过开展“共建生态家园”等一系列行动,变化非常明显。马梅芝委员说,去年衢州去北京中关村招商引资时,不少企业被衢州生态优势吸引,目前已签约29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15亿元。不仅大企业接踵而至,一些知名院校、医院也打算在衢州设立分支机构,衢州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
“生态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公认。当前,各级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襟,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来指导、开展工作。”马梅芝委员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