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代表委员名片】
王国敬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
王建安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张永奎省政协委员、舟山医院院长
完善困难群众大病救助机制,各县(市、区)按户籍人口不低于人均13元标准筹集医疗救助资金。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在我省医疗救助财政投入中,2013年人均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标准为11元,全省共有248万人次享受民政方面的医疗救助10亿元。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不低于人均13元”的新标准。
和去年相比,这一标准提高了两元,看似不起眼,却会带来什么变化与效应?
救命钱,用到刀刃上
“困难群众大病救助是省政协去年一项重点提案。我们当时分3个小组到湖州、绍兴、衢州等地调研。”王国敬委员回忆,调研结果显示,老百姓非常期盼这项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有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期盼雪中送炭。”
“今年又增加了两元钱,这是件好事,困难群众能得到更大帮助。”王国敬委员解释,目前涉及医疗救助资金的部门和单位有很多,有民政、卫生、工会、慈善、红十字会等。由于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资源没有共享,容易出现该救助的没有救助到位、有的重复接受救助的情况。“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单位和部门之间的信息统筹工作。”他说。
对患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这项政策的适用范围是否会出现变化。“这一问题几个部门一直在讨论,有人说以病种救助,也有人说以平均收入来衡量,我个人看法是和收入挂钩。”王国敬委员举例说,卫生部曾列出20种能够纳入医疗救助资金的大病,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恰恰是许多名单之外的大病没法得到救助,“以平均收入来衡量,对广大患者较为公平。”
小杠杆,撬动大救助
去年,海宁市许村镇巷东村低保户储祖根因脑梗阻,住院花了医药费用5.3万元,他通过新农合报销3.98万元,医疗救助1.04万元,个人只需自付3165元。
人均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标准上升两元,可以更大幅度帮助患者减轻负担。
“我们还要关注那些未被列入困难家庭、却因生大病而致贫的患者,”王国敬委员解释,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药物,大多是医保目录外的进口药,费用昂贵,“所以要将政策向这些人群倾斜,保证他们治疗延续。这类人群包含城镇职工和居民,范围很大。”
医疗救助资金,是一根能改变现有治疗模式的杠杆。张永奎委员提出,救助是一项社会责任,可以让保险业参与到医保中来。“我认为人均13元还是少了些,不过集中起来是很大的一笔钱。如果保险再参与进来,可以用市场手段为大病患者提供更多扶持。”
王建安委员则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发展特需医疗,让愿意出钱治疗的患者有合法渠道,促进医疗资源更好配置,政府也可从中提税,用作人均医疗救助资金的有益补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