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4日讯 一般来说,春节前是全年猪肉消费旺季,也是生猪价格较好的时节。临安市龙岗镇猪倌老王,和许多其他养殖户一样,特地将养殖了大半年的猪留在春节前销售。结果却让他们很失望。“春节前却反常,猪价行情旺季不旺,本想多赚点,到头来还赔了本。”老王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事实上,全省的养殖户都面临同样的无奈。省畜牧兽医局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回落,至2月12日,全省待宰活猪、猪肉和仔猪价格每公斤12.32元(外三元12.65元)、23.76元和17.39元,比元旦分别下跌18.5%(18.3%)、4.65%、10.3%,猪粮比连续三周为4.9:1,处重度下跌的红色预警区域(猪粮比5:1以下)。
养殖户陷低价困境
长兴县和平镇长兴鑫义生猪专业合作社养殖户范在良看着一头头吃得圆滚滚的猪,却高兴不起来:“愁死人了,养了5年猪,没见过这么低的猪价,现在卖一头就要亏200!”
去年大半年时间生猪行情平淡,一直等到去年八九月份才有些上涨,范在良当时看看涨幅不高,估计到年底旺季会更好。
等到年底,猪肉价竟然开始下滑:12月时最好卖到7.6元一斤,元旦降到6.5元,1月20日左右探谷,降到5.5元一斤,而生猪如果低于7元/斤,就要亏损。
按照往年来说,春节前市民备年货,腌咸肉,会出现节前的猪肉价小高峰,今年却一路下滑。“上一个春节,12月到1月价格维持在7.5元到8元,元旦时涨到8.5元。”郁闷的老范抽起了烟,按理说,他的200头成品猪现在完全可以卖了,低迷的市场让他咬着牙坚持着,“现在卖了得亏5万,再等等吧。”
同样,在长兴林城镇阳光村的黄胖子养猪场,养殖户陈健正叹着气:“现在卖一头亏一头,不卖一头猪每天要吃六七块钱的饲料。”从2007年开始养猪的陈健,也是头一次遇到猪价在春节这样的销售旺季下跌。他说,仅春节前后这一个月的时间,他的损失就高达五万元。“养殖业真是一个风险行业。”
旺季跳水的背后
对今年猪价,从1989年就开始从事生猪经营的浙江伟丰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付美贞,也表示不好理解。推测旺季跳水背后的原因,她认为,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公款消费大幅降低,这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春节前她特地留意了一下各地高端餐饮消费场所发现,都比较冷清,节后餐饮也没有大的起色,导致终端猪肉消费需求减弱。
价格反常,让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摸不着头脑,也让专家感到意外。“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任锦芳这样形容去年生猪行情。
他分析说,从供给方面来看,近年来,全国的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供给充足;同时,去年猪价的特殊走势,让养殖户对年底行情特别期待,甚至可以说把宝押到年底消费旺季,猪越养越大、越养越多,结果中秋节后猪价只跌不涨,让养殖业主的恐慌心理也随之加剧,以致引起了春节前后的集中抛售。
范在良所在的琛碛村就证实了这一点:年底就有近400头家养猪宰杀。省外情况估计更严重,去年外省调运到浙江的生猪增加了30%,使本来就已经过剩的市场雪上加霜。
从需求方面来看,除了上述政府采购消费下降之外,任锦芳认为,去年冬季气温过高,也抑制了猪肉需求,更多居民选择由“储备购买”转为“现用现买”,导致生猪、猪肉价格双双下滑。
集中出栏过后,市场存量减少,生猪价格跌势有望得到遏制。省畜牧兽医局数据显示:春节后总体应呈下跌态势,但元宵节前后因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猪价基本以稳为主甚至略有上升。任锦芳预测说,估计到下半年,随着产能调整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回升,价格才有可能有明显起色。
期待保险跳出“猪周期”
“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
养殖户“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出现了“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矛盾,甚至直接影响了各地对CPI调控目标的实现。长兴县商务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政府部门除了有限的淡季储备机制之外,应对猪肉价格回落缺乏价格补贴等机制,只能靠市场自行“捂热”。
价格指数政策性农业保险被认为是政府可以采取的有效举措。任锦芳认为,目前,生猪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价格波动会变得更频繁、形式更复杂,在扩大现有政策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启动价格保险机制,可以更好地帮助养殖户化解养殖风险。
实际上,四川等地推出了生猪价格保险机制,在生猪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投保的养殖户即可按约定获赔。许多养殖户也关注到了价格保险的重要性。记者采访的长兴养殖户就呼吁,在我省养猪业尽快引入价格保险机制,来降低生猪养殖的风险,保障养猪户的权益。
难以捉摸的生猪“价格怪圈”,推动了产业的重新洗牌。在价格寒冬面前,与萌生退意的散养户相反,我省生猪行业规模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生猪行业规模化养殖程度已到全国领先水平,去年以来,从环保方面加强了生猪养殖的要求,提升了养殖业的准入门槛,会进一步加快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步伐,促进生猪业发展进入了产业升级关键时期。
“今后,要充分利用畜牧业转型升级契机,需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任锦芳说,只有加快引导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设施化生产发展,依靠科技提高母猪生产水平、降低料肉比,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管理效益,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减少产业风险。对于每一个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只有做大做强,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垂直一体化,才能从源头上保障产品安全,减少“价格怪圈”带来的不利影响。
- 省农业厅推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 调整布局破难题
- 浙江优化生猪养殖布局 两年后将少养400万头
- 运猪车高速前后受夹 当场震死一大群生猪
- 绍兴县13家小型生猪屠宰点关停 设立3个定点屠宰场
- 生猪住进楼房猪粪转化成高蛋白 看“灯塔”怎样养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