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9日讯 昨天,“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终于在西湖文化广场浙博武林馆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翘首以盼憋了许久的热情在瞬间释放。
原定11点开展,但上午9点博物馆刚开门,工作人员就发现门口已聚集起了一大批参观者,其中还有专从加拿大赶过来的。于是博物馆临时决定,展览提前开放。2小时后,又一个意外情况出现——场馆人流量迅速增高,超过了展厅同时容纳200人的最高人流量,于是展馆只得实行了限流。而到下午4点半展馆清场时,仍源源不断地有参观者赶来,直至闭馆前15分钟,还有参观者在门口“央求”保安:“就让我进去吧,就看一会儿也行呀。”据了解,浙博办展多年,盛况不少,但出现限流的情况还是头一次。
昨天全天观展人次达2471人,接近日接待量3000人的上限。预计这个双休日将会是观展高峰,场馆可能会继续限流。不必着急的是,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大家尽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避开双休高峰前往观展。需要提醒的是,博物馆每周一闭馆。
36个编号并不是36个简单的数字
它们传递中国文化的流变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将这次展览形容为“酝酿已久”和“弥足珍贵”。
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32件唐宋元书画精品,构成了本次展览的主体——“草圣”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卷》、宋高宗的《草书洛神赋卷》、李成的《茂林远岫图卷》、王蒙的《太白山图卷》、赵孟頫的《饮马图卷》……几乎每一张都是赫赫有名的传世名迹,其中更有国宝级的珍品。浙江省博物馆参展的4件作品,晚唐时期《佛说阿弥陀经变相图》、赵孟頫《吴兴赋卷》、朱玉《揭钵图卷》、以及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也与辽博的书画作品形成互补,更完整地展示出了中国书画史上鼎盛时期的文化脉络。
这种分量的展览,对浙江对杭州来说,都是第一次。陈浩认为,这次展览,有许多值得大力发扬的地方:“为了能够办成这样一个顶级的展览。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浙博本身收藏的唐宋元时期的书画作品不多,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民间呼声其实很高,观众有这样的文化需求。这次与辽博的合作,打破了地域限制,共享了文化资源,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品,通过免费开放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这就是博物馆的使命。”
策展人之一,辽宁省博物馆艺术部主任董宝厚说:“我们想展示的并不单是书画作品,更想通过这个展览呈现出中国文化的传承流变。虽然这次展出的作品一共有36个编号,但并不仅仅只有36件作品这么简单。这些作品都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沉淀,经过了无数帝王、名家名士的收藏与鉴赏。他们在作品上留下的书跋、画跋本身都成为了很好的艺术作品。”
比如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卷》。“这卷画的主体虽然是南宋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但其后又有元代吴瓘《梅竹图》和吴镇《墨梅图》,加上后面有宋元明清十四人、三十三题咏。都非常精彩。”董宝厚说,“这种收藏鉴赏的方式,是中国书画所特有的。换言之,也是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
手机捧在耳朵边
微信“ART一点”导览带来便利
一般书画展,只带眼睛细细观摩就对的。但是昨天的展览现场,却有点不一样。耳朵,也发挥了观展的功能——许多人一边眼看书画作品,一边把手机贴在耳边,收听本报艺术微信“ART一点”推出的导览。
比如昨天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赶来观展的杨芸。“虽然我学的是设计,但我对书法国画一直很有兴趣。”杨芸说。为了看这个展览,她早上6点就起床了,从转塘换了两辆公交车辗转来到西湖文化广场。“因为知道这个展览肯定会很热,所以宁可早一点。”成功避开了“限流”,杨芸有些得意。
从9点到11点,两个小时,杨芸才看到第三个主题“名家画工遗泽流芳”:“我关注了你们‘ART一点’!这个导览很好用,回复编号就能听到关于作品的一些背景和故事。这比很多博物馆租借的讲解机要方便很多。”
昨天的展厅里,几乎每一件作品前都挤着七八人,他们的额头、鼻头紧紧地贴着玻璃,细细地慢慢地欣赏着这些难得一见的书画,眼神里不时带着好奇。
董宝厚说:“对很多观众来说,一件作品吸引他们的地方可能就是作品背后的故事。比如这次我们拿出来的作品为什么多为卷轴?因为这些都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宫里拿出来的,卷轴携带很方便,是当时他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偷带出宫的。”
- 浙江去年办了723场展览 会展业创造产值371亿元
- 第十届动漫节倒计时30天 将迎美国官方授权的变形金刚展
- “弥散与生成 潘公凯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 两条小藏獒1800万元成交 业内说:这里面水太深
- 8个小变形金刚加4个恐龙 家长吐槽:这展览太坑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