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茭白只用笋片,宁可多花成本也要片儿川里的浇头不逊色,保持“笋鲜味”;宁愿慢几拍,让客人多等候一会儿,一碗猪肝腰花面里的猪肝和腰花,也要让大厨“多此一举”地分开炒.......
“英英面馆”,当家人对每一碗杭州面都有太多的“不二法则”。问及原因,老板对此回答得够简单:只因为想要做一碗重拾记忆里老底子味道的杭帮面。
加面加油渣都是免费
杭州环城北路艮山门邮局的隔壁就是“英英面馆”,取的就是老板娘名字里带的一个“英”字。开业仅有两个多月,已有很多家住拱宸桥、采荷附近的“老杭州”循迹而来,为传统杭州面捧场。
店门外的“老杭州传统面馆”的字样,很是醒目,玻璃上还贴着“望江门面”、“杭帮面”的红色大字。比一般老杭州的江湖面摊,英英面馆里约有50个餐位,通畅明亮,干净整洁。
店老板是年逾50岁的老董,杭州人,浸淫杭城餐饮业三十多年,最爱的还是一口老底子杭帮面。提及望江门一带的面馆,“食面八方”的老董认为这一带是杭州做面最有渊源的地方,也是老杭州记忆里最为地道的面馆发源地。
比起便饭面汤兼有的复合型小餐馆,老董夫妻开的“英英面馆”颇为“专一”,满满的“老杭州情结”。面单上仅有十六七款面,片儿川、爆鳝面、猪肝面、腰花面、肉丝拌川、雪菜尖椒面都是老杭州的最爱。
每天中午,操着杭州话的老客先后进得门来,从牙牙学语的小伢儿到坐轮椅过来的老人家,坐满了大厅。忙不过来时,老板娘还得亲自上阵,打荷、烧面,一站就是两个钟头不得歇。
做老街坊“近邻”生意的老董说,来吃面的想加面、加油渣,都是免费的,“油渣是自家新鲜熬的,香极了。”
“杭州面”地不地道就看面条、浇头
比起赚快钱,老董夫妻二人对一碗面的严苛,远比想象中更甚。碰上顾客不明就里要“土豪吃法”,点的浇头配料多过两种,老董就会提醒或是婉拒,他说一碗好面浇头最好别超过两种,多了易串味,难保一碗面的纯鲜。
大厅里再是人头攒动,再“兵荒马乱”,老董还是悠悠地和厨房师傅说话,他说,“心急容易烧不好,一催就把面催坏了,每碗面都要烧好烧透。”
为了把老传统的杭州面做到位,老董特意寻来望江门一带面馆常用的加了蛋清的筋斗细面条,要的是“烧而不糊,韧而滑口”。
一碗片儿川是否正宗,杭州人的判断标准就是看面里浇头放的是鲜笋还是茭白。“英英面馆”的浇头首选是笋,再附添雪菜和里脊片。一碗虾爆鳝面是否够格,第一口就不能有腥味。吐净泥土气,黄鳝经过“英英”的师傅两轮下锅“爆炸”,炸得卷起结壳,鳝片入味且有脆性紧致。
一碗好吃的面,高汤见诚意
任何的山珍海味都可以“速成”,却唯有汤头,必须花时间。老董说,面馆的高汤采用最稀松平常、易手可得的原料,但却没法“立等可取”,必须要炖上十多个钟头。
原来,他家的汤头是每天用上一锅的鸡、肉骨头、肉皮和笋干蒂头熬制的白高汤,而红高汤更适合“大肉座”,肉香满溢,用的是猪大排和猪小排熬制。
除了保证老杭州的口味,老董适当将面改良,除去过分的油腻,上桌的一碗面能让人眼前一亮——不失润泽油亮,卖相又清新得可以。老董透露,为了给面条提鲜,加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蘑菇。
记者点一份虾爆鳝面试吃,一大碗上桌,鲜滋滋地吃进嘴里,震撼在心里。果然,炸得恰到好处的黄鳝和手剥虾仁,结结实实地铺满了半个面碗。“吸溜吸溜”,韧劲爽滑就跟着一碗面条落肚了。
隔壁桌的食客点的是拌川,最见心思的,是食客吃拌川时送的一碗汤,和别家的白开水泡出来的紫菜汤显然高出许多档次。一问才知道,老董用高汤烧萧山倒笃菜,再撒上葱花儿,要的就是一口鲜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