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6日讯 你的案头,现在是否躺着一本“漂”来的图书?你是否也在杭州的角落里,发现了那座静静伫立的绿色书亭?
杭城60座新版漂流书亭自正式开漂以来,好评和漂书的数量已经高飞——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这座城市里所有读者的细心呵护。
这个时候,我们也有理由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漂流书亭的未来。漂流书亭,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当下,我们应该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漂流书亭,怎样才能更完善?
日前,我们采访了杭城的多位知名作家,听听他们眼中漂流书亭的现在和未来。
李杭育:
书到了该去的地方,是件幸事
50后作家李杭育的大名,许多人都知道,他以“葛川江系列”小说闻名文坛,给读者们带来了《流浪的土地》、《最后一个渔佬儿》等大量经典作品。
在谈起漂流书亭的话题前,李杭育说,自己年轻时读书一直是在“饥饿”的状态下——当时上海译文出版的《外国文艺》为内部发行,他每期不落。每个月去买之前,要先到中文系打个证明,证明他是杭大中文系的学生,然后到解放路新华书店二楼出示证明购买。
“其实,很多书看过之后,完全没必要留在自己手里。”前些日子,李杭育就把一大批书都送给朋友了:“我的书太多了,很多书要到它应该去的那个人手上去。”李杭育说,漂流书亭的“拿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理念很好,在为这座城市带来一片景的同时,也促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让书到想要这本书的人手里面去。
读了一辈子书的李杭育,花了更长的时间,来跟大家分享阅读经验。在他看来,读书应该分三步:
第一步,孩提时候,总是从读故事开始的,叙事类的、童话类的,一些好的虚构类的故事,可以一直滋养着人的想象力,如果一个人老了,还有想象力,是很可爱的一件事情。
第二步,是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现在很多问题,都是科学的东西知道得太少了。“我年轻的时候,哲学、历史、社会、心理、人类学,这些书都很喜欢看。”李杭育说,这些书,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庞大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触类旁通。
第三步,是读一些艺术类的书籍,甚至看一本画册、临摹字帖,也是一种读书,这些书,能够让大家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成果。
建言:关于漂流书亭的未来,李杭育说,目前这些亭子分布在杭城不同的地方,有街道、有公园,所辐射的人群也不一样,他建议漂流书亭可以根据不同的群体来放置不同的书籍。
袁敏:
让留白变成故事,书就活了
《江南》杂志主编袁敏说,每到一座城市,她总是要去当地的书店和剧院看看,因为这些地方代表了当地的文化水准。
尽管现在电子阅读相当发达,很多书在网上都可以读得到,但袁敏还是很偏爱“一杯清茶,一书在手”的感觉:“一本好书,我绝对不会在网上读,书握在手上那种纸质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正因为如此,漂流书亭的出现,让她有些惊喜:除了书店之外,漂流书亭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以读书的平台、渠道,让好书可以在读者中流转,而且还是纯公益的,这让人相当欣慰。
读书很重要,读什么书,同样也很重要。袁敏说,部分书商只盯着利润,不少图书都是跟风炒作的,这样的书,让读者从汪洋书海中无从选择。在她看来,大家要阅读的,还是经典的书。“一本好书肯定是可以经受得住历史检验的,而且读好的书,可以给大家带来很多营养,这种阅读体验,跟那些心灵鸡汤类的书,是不一样的。”
建言:针对漂流书亭的现状,袁敏提的一个建议,让记者眼前一亮:“既然咱们漂流书亭是公益性的,那么书亭里面的书,就不是商品了,不用保持商品的特性,大家不用把书保持得相当‘干净’,而是可以在书的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感想、阅读体会。”
袁敏说,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读书感悟,每本书里面都有大量的留白,大家完全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后面的读者再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能得到书本之外的故事,读到前一个读书人的脉搏。“这个时候,书籍的流通就成了一种交流,书本就活起来了,变得立体、丰满了,这里头,说不定还能带出一些故事来呢!”
夏烈:
快生活里,书亭提醒我们慢下来
70后的夏烈,是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评论家。对于漂流书亭这个杭州的新鲜事物,他也有很多话要说。
夏烈给了漂流书亭一个大大的“赞”。“漂流书亭是个好创意。它是嵌入我们社会生活环境里的文化微驿站。作为文化驿站,它具备着传播和休憩的基本功能。即一方面随时随地可以让好书的内涵传播到人们手边,介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另一方面也使人的精神得以滋养、休息、怡情,反哺我们对时代社会的建设。”
夏烈说,当代社会信息爆炸,时间被碎片化。漂流书亭也是适应这种速度和时间感的灵活阅读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其实提醒我们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下,书一直以安静的方式启示着我们慢下来、沉静下来的可能。
夏烈也很愿意与读者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当下的阅读自然包括实用性阅读和无功利阅读。但实用性阅读几乎是不需要提倡的,因为有功利驱使,所以我更愿意推荐阅读一些貌似‘无用’的书。审美的、传统文化的、哲学的、理论科学的书,因其不能直接诉诸物质利益交换,却更值得我们关注。”
夏烈说,因为当代社会物质欲望的膨胀,带来很多心理、道德问题,他觉得可以考虑读有更多灵魂涵量和质量的书,至少可以平衡我们的心态和对世界的看法。
至于是怎么读,他的观点是:不反对数字阅读,也不反对碎片化阅读,但关键还是在读什么,读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信息,那基本跟心灵无关。
建言:作为杭州的一份子,夏烈也希望漂流书亭的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在他看来,漂流书亭这个命名比较文艺,可以对漂流书亭多做一些审美设计,让它从外观形式上就体现一个都市文明中文艺气息的存在。
从漂流书亭的图书品类来讲,除了旅行的常识指南,其他应该多考虑流动滋养心灵的书,因为实用功利性的书大家自己会购买。这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层次的标志。
另外,夏烈还觉得,既然是面向大众,漂流书亭应该更加社区化,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典型示范。
海飞:
书亭,让都市人多一个交流平台
国家一级作家海飞,对漂流书亭的出现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像杭州这样读书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漂流书亭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海飞说,漂流书亭的出现,让忙碌的都市人,可以有一个读书的平台。
关于读书,他的看法是,如果关上书本之后还会三思的,是好书。一本书看完之后有震撼,有触动的,也是好书。他建议大家多读读社科、文史等“有容量”的书,而不是那些四处抄袭的读本。
建言:针对漂流书亭这个面向杭州市民的读书平台,海飞也有不小的期望值,他为漂流书亭提了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在漂流书亭里头多放一些杭州本土作家的书;第二个建议是,在漂流书亭旁边设置一个类似于小信箱的东西,让漂流书亭不光成为一个读书的平台,还是一个书友交流的平台,让读者找到读书的共鸣,而且还能读到不一样的故事。”
- 帮漂流书亭疗“内伤” 杭州市民争当护亭人
- 【浙江视界】世界读书日来漂流书亭快闪吧
- 杭州60座新开漂流书亭喜忧参半 书亭的“内伤”还需你来治愈
- 明天全世界都在读书 一起来漂流书亭“快闪”一下吧
- 让书香在杭城漂流:新一批60座漂流书亭今起正式开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