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5月6日讯 去年上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时,多次提到非洲是“希望的大陆”。眼下,李克强总理访非再一次让全球目光聚焦非洲。人们意识到,中非关系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其中蕴含的商机也不言而喻。
这一新进程,自然少不了浙商的身影。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对非投资增长较快。2013年,对非投资额更是达到13072.62万美元。截至今年3月,浙江省在非投资项目达459个。双方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杭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对非洲进出口1393.4亿元,同比增长22.6%。
让我们随着3位浙商的足迹,一起探寻浙江企业在非洲的新传奇。
程涛(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造出“刚果第一路”
“中方刚刚在埃塞俄比亚签下的一揽子订单里,有一个公路建设项目就是由我们来施工的!”今天,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程涛非常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好消息。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大白话,中外通用。早在2007年,浙江交工就采用“借船出海”的方式进入非洲市场。
程涛清楚地记得,浙江交工在非洲的第一个项目是刚果(布)国家二号公路项目。当时的刚果(布),交通状况非常落后。全国可通车的沥青路面总里程不到1000公里,大部分都是土路,可通车的道路也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危桥遍布,通行能力非常差。
“我们承建的二号公路项目,地处刚果(布)北部,全线贯穿终年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森林中随便的一棵大树都需要2至3个成年人合抱方能环绕。”当年的施工环境之艰难,令程涛印象无比深刻。
程涛回忆,二号公路项目原有的道路是土路,在旱季时可以用四驱越野车勉强通过,就算如此,从项目起点奥望多到项目终点的马夸镇,大约60公里的里程也需要花费一天时间,而在雨季交通则完全中断。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人员只用了3年时间,优质高效地履行完合同。刚果(布)总统参加了项目竣工典礼,并高度肯定了由浙江交工承建的二号路为“刚果(布)第一路”。
由此,浙江交工陆续在赞比亚、多哥、安哥拉、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承接公路类业务,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平均营业额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业务模式也从单纯施工向“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模式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累计签订项目合同11个,签约合同金额6.77亿美元;其中已完工项目6个,在建项目5个,累计完成产值3.53亿美元。
“非洲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大陆,随着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活改善、民族自信增强等等,非洲正在经历着巨变,变得发展动力更强,发展机遇更大。”程涛说。
张发庆(浙江永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浙江技术送“光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浙商故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浙江永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从乡镇企业而来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电力电杆行业的领军企业。然而由于国内产能过剩、成本上涨等众多原因,永达的电力相关产业一直处于保本微利状态。
2010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发庆受邀与浙江商务部门一道,考察安哥拉市场。同行的6位企业家,有5个都因为类似“当地没市场”的原因,空手而归。
可张发庆却不这么看。他从当地电力市场杂乱,用电不普及,尚未形成统一大电网的现象中,看到了开发安哥拉电工产品市场的美好前景,下决心投资开发这一市场。
当年6月,永达即与安哥拉华丰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安哥拉永达实业有限公司。2012年,安哥拉永达正式规划建设安哥拉永达工业园项目,当年6月,该项目被安哥拉政府列为安哥拉新投资法出台后的第1号外资投资项目,填补了在安哥拉没有中国工业园的空白。
去年2月,永达与中非发展基金商谈合作,共同携手投资安哥拉永达工业园的建设。新改组的安哥拉永达实业有限公司将由浙江永达集团、安哥拉华丰建设和中非基金、中葡基金四家单位共同投资组建,并由浙江永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占股51%绝对控股,该公司将是中非基金在安哥拉的第一家投资合作企业。
安哥拉永达工业园规划投资总额4.5亿美元,目前一期示范区已完成了年产20000支电力电杆、5000吨PE管材工程厂房和生产线,计划于近期投入生产。
历经长期战乱实现和平的安哥拉,目前电力发展百废待兴,不具备统一的电力产品行业标准。为此,永达已和安哥拉政府相关部门就当地电力标准的设立进行了广泛接触,希望帮助安哥拉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安哥拉电力行业国家标准。
“掌握标准的制定,是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张发庆信心满满。
徐志明(越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纺织业根植非洲
“老徐,你在非洲生意越搞越大了啊,这都要把非洲人请到我们诸暨来了!”在诸暨,当地人喜欢这样打趣越美集团董事长徐志明——今年10月,老徐要在诸暨举办一个“中非经贸论坛”的事让许多人竖起大拇指。徐志明的设想是,通过这一平台,集中展示中国民营企业的产品。
徐志明执掌的越美集团,在中国纺织行业里是全球化企业的样本:10多家纺织企业遍布国内外,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还拥有1个纺织工业园区。在产业链上,从棉花种植到纺纱,从织布到印染,环环紧扣。
这一切始于2000年,徐志明第一次来到纺织业相当薄弱的尼日利亚,开办了贸易公司,把诸暨生产的提花布、绣花布卖给当地客商,生意好得出乎意料,经常引发当地批发商大量抢购。
为保护当地产业,尼日利亚政府很快开始限制纺织品进口。2004年,徐志明最终下定决心在当地投资建厂。越美投资100万美元,在尼日利亚卡拉巴保税区设立了第一家境外加工贸易生产企业,随后几年,越美不断追加投资。2006年8月,又在西非塞内加尔投资500万美元,创建了第二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
4年后,从这家工厂衍生出一个纺织工业园,总投资近6000万美元,徐志明成为国内单个产业集群式输出第一人。这个产业园集纺纱、织造、绣花、针织、印染、成品服装于一体,目前有12家企业入园,每年产值5至6亿美元。
此后,越美海外投资的脚步不断加快——2011年,越美集团向纺织品源头挺进,收购马里国有棉花公司;接下来,收购了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公司……这些投资帮助他完成了从非洲西部到东南部的布局,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
徐志明透露,最近他正在筹备另一项目:拟斥资5000万美元,在非洲建立一个金融服务平台,为来非投资的中资企业服务。
从出口产品到海外建厂,再到搭建境外产业园。现在的徐志明坚信,“跨出资本国际化这一步,就是海阔天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