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甲鱼市场供需关系失调 价格下跌——一斤河虾=四斤甲鱼
2014年05月09日 05:39:09

  浙江日报讯 “甲鱼只要十几二十元!以前怎么也得三四十元一斤的吧。”家住杭州城西的陆女士特别热衷逛农贸市场,今年以来,她惊讶地发现,市场上的甲鱼纷纷卖出“白菜价”,而河虾的价格却停留在高位。

  “个头小点的青虾也要快四十元,长得大点的能卖到七八十元,算夸张一点,买一斤河虾的钱都能买四斤甲鱼了。”她说,以前买甲鱼还得狠狠心,现在怎么这么便宜了?

  甲鱼价格下跌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河虾的价格又为何维持在高水准?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甲鱼产量有点多

  “现在温室甲鱼的价格只有往年的一半。”杭州市养鳖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毅说,最近甲鱼市场呈现出一点回温趋势,前段时间,8两以上的温室甲鱼每斤批发价只有11元,5到8两的甲鱼批发价只有7至8元,而在2012年前后,8两以上的甲鱼批发价在每斤25到30元。

  “甲鱼价格的下跌,主要还是‘产能过剩’。”王毅说,杭州市的甲鱼养殖已有25年历史,2011年、2012年甲鱼销量好、价格高,使得投苗量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新建大棚100多万平方米,放养量增加3000多万只,当年全国甲鱼产量31万吨左右,浙江的产量就有15.53万吨,其中一半来自温室大棚。到2013年,浙江甲鱼的产量仍然维持在15.45万吨的高水平,但市场价格却迎来拐点。

  这样的价格,甚至低于养殖成本。王毅说,8两以上的温室甲鱼,小规模养殖成本在每斤13.5元左右,上规模的养殖成本要达到14元以上,“白菜价”让养殖户左右为难,甲鱼存塘数激增,“去年没有售出的甲鱼占到总量的40%”。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养殖户忍痛选择出售。杭州唯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楚雄主要采用的是温室培苗、外塘养殖的办法,2012年雄甲鱼的批发价在每斤50元左右,去年年底他售出的价格只有每斤17元左右,雌甲鱼只有13元,降价幅度近六成。

  对于这样的价格,张楚雄倒是已有了些心理准备。“前年我们投苗量有47万,去年减到35万,这个行业去年已经是最低谷了,就算今年行情还不好,也要熬过去。”他告诉记者,甲鱼投苗时间越长,存活率就越低,尤其是越冬的甲鱼,次年春初很容易损耗,大概会有10%的甲鱼死亡。“拖着不卖的话,成本还要加,越过冬的甲鱼比较偏瘦,还不如去年就卖掉,现在我也还在观察市场情况,不知道今年投苗该投多少。”

  河虾还未到旺季

  四月中旬,杭城的农贸市场里,大个头儿的河虾市场价在每斤100元上下,到四月末,市场价已经降到每斤75元左右。萧山新农都水产公司的魏经理告诉记者,4月29日,市场里河虾的总销量在2万斤左右,根据个头儿不同,批发价在每斤35元到70元不等,进货来源集中在安徽宣城、芜湖以及江苏泰州和浙江嘉兴。“现在还不是虾的旺季,河虾的价格要到五月中旬才能有所下降。”魏经理估计,等到六月中旬明虾集中上市,河虾的价格还会有20%到30%的下落。

  “4月底到6月底都是青虾的集中上市期,这段时间,每斤有180尾到200尾的左右的青虾平均批发价在35元左右,120尾到130尾的则在每斤45元到60元之间。9月到次年3月,青虾的批发价在每斤50元左右。”杭州余杭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了3000多亩青虾,理事长杭勇说,7到8月是青虾的空档期,正好由沼虾、白对虾补上档期。

  在他看来,今年青虾“高调上市”的原因之一,是市场上同样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南美白对虾、沼虾养殖产量下降。“去年的高温台风天气造成白对虾存活量下降,沼虾则因苗种发病大量死苗,每万尾苗种的价格从60元飙到400元,总苗量的下降和高价苗种都导致养殖面积变少。”他说,沼虾每亩的产量在500到600斤,青虾只有150斤左右,养殖密度相对较低,不容易发生大面积死亡。

  此外,青虾出塘次日的存活率只有50%,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我们最远只能运到宁波,路程3个半小时,”杭勇说,这也意味着,其他地区的青虾养殖很难对当地的价格产生影响。杭勇粗粗算了算,今年青虾的亩毛收入在8000元左右,比去年的6000元多出不少,但减掉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利润空间却没有明显增长。“青虾养殖费工费时,亩利润大概在3000元,白对虾的亩利润可以上万,但风险也高。”

  温室甲鱼大变身

  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是两者价格差距拉大的原因。杭勇介绍,青虾敏感性强、在虾类中对水质要求最高,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养,合作社的位置紧邻苕溪,纯淡水资源丰富,对岸的德清是浙江青虾的主要产区。

  除了对水质“挑剔”外,青虾的养殖难度并不算高,虽然不能高密度养殖,但发病少、产量稳定,价格也稳中有升。杭勇说,前几年,青虾的批发价平均在30几元,去年已经涨到45元。周边也有不少养殖户用上半年养草鱼、下半年养青虾的办法增加收入。

  而对水质、环境的要求,也让温室甲鱼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3年时间,浙江要整治600万方温室甲鱼。到4月27日,温室甲鱼高产区之一的余杭已经完成了59.4万平方米温室大棚的关停,并对非关停区域的锅炉加温推广应用生物质材料。

  在王毅看来,大面积的退养、关停也是温室甲鱼转型中必经的阵痛。“只有通过调整养殖结构,甲鱼养殖行业才能再度复苏。”他说,海宁风靡一时的甲鱼经纪人现在也开始研究日本泥鳅等其他水产品的养殖了。

  而对还准备继续养殖甲鱼的养殖户来说,生态养殖是必然出路。张楚雄新更换的锅炉效率提高近4倍,加温原料全部使用毛竹。他还投入30余万元对温室大棚的尾气进行处理,在他的基地下面布满了自己设计50余米的不锈钢烟道。“从温室排出的气体排出前要经过3次除尘,最后一个环节的设备水末除尘的效率在98%左右,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他介绍,自己设计的节能炉能让再次循环的水直接从较高温度开始加温,加温时间缩短,综合算起来,养一斤甲鱼的加温成本被控制到3毛以下,如果燃煤,成本则在1元以上。

  在张楚雄的院子里,四级尾水处理池和上方的增氧管已经搭好,“我们准备打造一个微生态循环系统,经过层层沉淀的水最终进入池塘,池塘里种养一些白鲢、水生植物,这些经过净化的水还能再次用于甲鱼养殖,基本实现一个循环。”他说。

  品牌之路迈新步

  虽然产量受到温室甲鱼冲击,走品牌化路子的外塘甲鱼身价却未跌。世纪联华庆春店水产科科长刘春古告诉记者,店内四个品牌的甲鱼仅一家做出了下调10元的决定,中档外塘甲鱼的价格仍旧保持在每斤120到130元,而在外塘甲鱼消费市场普遍较低迷的情况下,千岛湖牌甲鱼由于产自水质较好的淳安,销量相对较高。

  “最近甲鱼的销量只有往年同期的30%。”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金泉坦言,除了温室甲鱼的影响,高端餐饮市场的转型也让品牌甲鱼销量缩减,“品牌甲鱼也必须走大众化的路子。”他说。

  日前,记者赶到“龚老汉”在萧山的大巴上车点,和社区组织的老年人团队一起来到“龚老汉”的基地,从车上播放的生态养殖宣传片到品牌甲鱼与其他甲鱼的对比讲解,从养殖基地观光、历史文化讲解再到免费品尝,团队中的每一位体验者都获得一张会员卡,现场购买甲鱼的消费者还能享受大幅优惠价。

  “通过消费者亲身体验,他们能感受到我们品牌甲鱼的价值。”总经理龚芳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嘴里”的感触,活动组织成本只要几千元,体验效果却不错,现在,预约来基地观光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通过口碑营销,他们有信心再度拓宽大众消费的销路。“今后,我们还将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比如组织亲子活动,与周边的蔬菜种植户合作,添加蔬菜采摘等环节。”她说。

  一手抓休闲观光,另一手也没放松深加工。龚金泉说,“龚老汉”投入了近1900万元与台湾企业合作,研制甲鱼粉等产品。“甲鱼浑身是宝,我们也要充分挖掘它的价值,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专家分析,随着浙江甲鱼行业大调整和市场的优胜劣汰,以及生态养殖的全面推行,甲鱼供需关系将渐趋平衡,预计到明年,市场价格有望再度回升。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卢艳 编辑: 胡芸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温室大棚逐步关停 浙产甲鱼全面涨价
  • 浙江:到2017年底 县以上城区全面禁止高污染燃料
  • 甲鱼老板非法收购虎尸 一审获刑七年半
  • 想靠买卖虎尸发大财 涉案甲鱼老板获刑七年半
  • 温州闹市现老虎续:买家被判7年6个月 卖甲鱼为业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