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讲述人】
邵光辉,54岁,上虞人,上海铁路局杭州机务段客车司机。
【记忆档案】
或许是和铁路有缘,我这辈子只干了一个行当——火车司机。
那是1980年的秋天,我从苏州一所铁路学校毕业,怀揣着干事业的梦想,成了杭州机务段的一名职工。最初,我被分配到货运蒸汽机岗位。刚上车,我就傻了眼:火车出发前,包括蒸汽锅炉在内的各种设备检查就需要一个半小时,行驶中的蒸汽机又晃又跳,人都站不稳,更别说往炉门里铲煤了。经过一个多月,出了10多趟车,我才基本“站稳脚跟”。
那时,火车每小时跑50公里已经算“高速”了,从杭州出发到宁波北站,加上沿路装货卸货,单趟就要花八九个小时,往往是天蒙蒙亮出发,晚饭时间才到达,驾驶室里没空调,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都是一身汗。返回后,还要给火车头“洗洗澡”,最费劲的要数清洁煤水柜,一手抓扶手,一手拿棉纱,掺点汽缸油,整个人“吊在”空中半个多小时,直到把外表擦得铮亮。读书时,我体重接近75公斤,同学都叫我“胖子”。到列车上工作半年后,我掉了约15公斤肉。工作确实辛苦,但不知为什么,只要一上机车,我一下子就变得精气神十足。
上世纪80年代,火车司机特别让人羡慕,除了这是多数人眼中的铁饭碗,工资高、待遇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时交通不发达,想到外地买点特产很不容易。于是,像我们这样经常“走南闯北”的人,时常需要充当快递员的角色,帮亲戚朋友捎带各地的特产。那时我经常跑宁波,有时会帮人带点杨梅和老鸭回来。经常跑金华的司机则更“吃香”,经常要把猪肉、火腿搬回来。
后来,我从货运岗位转到了客运岗位,蒸汽机车也升级成了内燃机车,冬天有暖风机,夏天有冷气。再后来,我开始驾驶电力机车,驾驶室内还配备了折叠床,如果路途遥远,两名司机可以轮流休息。
现在条件好了,火车也跑得更快了。从最初的时速60公里,到上世纪90年代的时速90公里,到2000年以后的时速140公里,再到后来的动车、高铁,变化实在太大了。每当我坐在驾驶室里,看到窗外的景致转瞬即逝,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速度,这是铁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速度,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
有人说,列车设备越来越先进了,对火车司机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低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火车司机是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之一,我做了30多年火车司机,总觉得没有做好。因为你必须时刻准备着面对新设备、新技术,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次任务。
【幸福语录】
火车司机这个职业能给人们带来团聚的喜悦,这么多年来,把每一位乘客平安地送到目的地,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