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25日讯 黄跃君是上海铁路局杭州机务段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34年的铁道生涯,他先后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三次重大变革,安全行车达12200多天。若问他有什么秘诀,归纳起来就一句话:“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
学习,差一点不行
2001年10月,中国铁路迎来第一次大提速,铁道部为取得浙赣线提速前的第一手资料,把提速列车的试车任务交给杭州机务段。而黄跃君所在的机班,奉命担负了杭州—鹰潭提速列车的试车重任。
接到任务后,老黄马上着手准备“功课”。因为线路中的金华—鹰潭区段不属杭州机务段出乘区段范围,而且线路复杂,为确保试车任务万无一失,他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跟车看道,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
看道期间,他随身备了个笔记本,哪里有限速,限速多少,他都记了背、背了记。试车那天,黄跃君驾驶的机车到站时,稳稳对准了停车牌,让正在车上指挥工作的铁道部领导竖起了大拇指。
几十年来,为适应机车更新换代、铁路不断提速,文化基础不高的黄跃君,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先学一点,深学一点。通过努力,2003年,他顺利完成了杭州段第一趟单司机值乘任务;2006年,又顺利完成杭州段首台客运电力机车上线运行任务,多年来,他一直是段里跑在最前面的“火车头”。
行车,差一点不行
随着监控装置发展,现在一些乘务员在行车时,往往比较依赖设备保障行车安全,而忽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老黄从来不赞成这样,他总说:“监控器是我们的保命设备,但自己的大脑更应该是监控器。”
每次出乘前,黄跃君都有一个习惯,一定要根据出乘列车的区段情况,结合天气等实际因素,先在头脑里模拟跑一遍,做到心里有底。人家嫌他这套办法繁琐,但他有自己的理由:“一个司机在行车中要是遇到非常情况,仅仅依靠监控器操作,就会在时效上慢半拍。”
老黄对行车标准有着近乎苛刻的遵守。一般机车进出站时,最容易发生险情,按照标准作业规定,司机必须与车站调度员呼叫进出站信息。跑了34年的黄跃君从未省略过一次呼叫,即使经过非常熟悉的车站也不例外。
说到这一点时,他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这可不是做给领导看,是对乘客负责!”同事们都说:跟着老黄出车,真累,但绝对安全!在黄跃君影响下,大家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作业也越来越规范。
关爱,差一点不行
在黄跃君心目中,开车的人要想着坐车的人,这比任何“武功秘笈”都管用。
身在火车头,他深知以服务为主的铁路运输事业,把服务做到旅客看得见、感受得到,是火车司机肩负的责任。
2002年6月的一天,一列由杭州开往上海的K822次旅客列车出发时,列车广播响起了与往日不同的声音:“亲爱的旅客朋友,欢迎您乘坐本次旅客列车,牵引本次列车的是杭州机务段客车队的一等司机黄跃君,请您对本次列车运行是否安全正点、舒适平稳提出宝贵意见。”
列车到站后,老黄立刻走进车厢,和乘客们热情地攀谈起来。一位美籍华人见状十分感慨,他说:“我跑过许多国家,像你们这样火车司机主动到车厢向旅客征求意见,在其他国家没有见过。我非常敬佩你们的敬业精神。”
34年,黄跃君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家过的年三十屈指可数。2008年春运赶上大雪灾,列车被困在金华一个星期,黄跃君年初一凌晨才回到杭州。虽然对家人有些愧疚,但他却说,旅客是最重要的,春运和平时都一样,我只想把他们安全送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