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问路浙江民资”。浙江新闻APP浙江时局“经济四人谈”栏目日前举办了首场思享会。本次思享会由浙报集团浙江数字采编中心主办、腾讯大浙网协办。四位浙江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共聚,不谈风月、谈浙江经济的未来。今天隆重推出第四篇:《变革下的创新:科技如何对接金融?》。
民营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等许多困难和问题。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匮乏、信息不对称等现实问题,浙商和我们的政府该如何应对?且听“经济四人谈”思享会上,专家和浙商们的解读。
【周恺秉:金融错配弱化创新】
中国经济这几年资源错配非常明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但这两个东西的配置一直有一些问题,我们的金融配置不是为了创新。但在硅谷恰恰相反:硅谷最优秀的资源是配置在创新上的,而我们最优质的金融资源则是配置在房地产、国企上。
这当然有国家层面的金融体制问题,但地方政府这几年的做法,实际上更加剧了资源配置的错误,导致我们的创新力量弱化。这种做法在初期、数量很低的时候是对的,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扭转。(周恺秉,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总经理)
【包纯田:让天使搭上科技项目】
从国家投入来讲,对科技类项目普遍支持。但同时可以这样讲,科技类项目也是非常难投的。好在这几年以来,中国发展科技已经到了比较容易找到寻找突破口的时候了。
再加上有一定的科研人员和中层管理骨干慢慢回到国内创业。这一批人是现在我们在天使投资阶段非常关键的行业性和要素的组合切入点。浙江那么多年过来,建立了很多很好的东西,但软肋也非常明显:就是我们科技创业的能力、氛围,包括重大突破的有效性,还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样子。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我们都应全力以赴地关注、支持。(包纯田:省金融办副主任)
【曹克坚:企业自身的创新力更重要】
中国这一轮经济中,房地产暴利是不可持续的。未来我们将看到房地产过剩、学校过剩、医院过剩,大量社会资源被浪费。过剩就一定会面临财富泡沫的破灭。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做创新?我以为关键有两点:一是就做自己熟悉的业务,想法太多往往也是一事无成;二是探寻出整个经济的软肋,探寻出中国经济的软肋,然后去避开这些。开山有一个创新企业的运行模式,然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很庆幸,我们自己做了一些创新和努力。(曹克坚,开山集团董事长)
【裘宁敏:给一笔钱,不如给一个业务】
我们的创业园区内,70%以上是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基于现实资源下的选择。浙商回归,如何把浙商的产业资源、资金资源整合企业,为创业者奠定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对于创业者,给他一笔钱,还不如给他一个业务,他赚到钱才能把这个模式走下去。(裘宁敏,浙江向上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晓波:创新需要定向瞄准】
创新是今后的进步源泉。但只有那种是用户需求,竞争力导向的创新才有真的实效。一般泛泛而谈创新性,起不了作用。(谢晓波,省发改委副巡视员)
【吴晓波:创新不分高低贵贱】
我们还是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很多时候创新创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苹果公司按照现在科技厅的要求,它不是高科技公司,因为它不符合指标,3%的研发费用没有的。我们要更加彻底的相信市场解决,相信市场经济的力量,让市场经济在浙江省发展,让浙江省成为全中国最市场的地方。(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编辑|樊琳琳 投稿邮箱| zjshiju@126.com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