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8日讯 ( 今日早报记者 钱祎 文/摄 ) 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一代绘画宗师吴昌硕的故乡,也是远近闻名的制扇之乡。
受益于制扇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鄣吴人发家致富了。然而,传统制扇业带来的污染,也让鄣吴人忧心忡忡。
为了维护好共同的生态环境,也为了制扇业的持久发展,鄣吴人开始了一场环境保卫战。
小镇鄣吴,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蝶变”的呢?
致富:老街家家户户做竹扇
说到鄣吴镇的产业,首屈一指制扇业。
制扇业在鄣吴镇有百年历史,50家制扇企业遍布全镇,尤其在鄣吴村,每家每户都有人做扇子。
一条依山傍水的老街,丰富的毛竹资源,制扇业就在这里发展。男扇、女扇、大挂扇、团扇、帽扇、舞蹈扇……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
村里建起了几个小博物馆,宣传制扇知识和工艺。在这里,一把扇子的学问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小小的扇柄,可以做成琵琶、鱼尾、马牙琴等各种形状,便宜的扇子几块钱一把,中等的几十块、几百块,高档的要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村民顾先方开了一家扇子作坊,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已有一定规模,平均每天要做3000到5000把扇子,手底下请了三五十人帮工。
优质的原材料,娴熟的技艺,让鄣吴镇的扇子远近闻名,村民们也因此发家致富。几年前,全镇竹扇的日产量就已达到5.5万把,年产值800万元。
可是,大家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村里的水不能喝了。
“刚开始是河道水喝不得了,大家都去喝井水了,后来井水也不能喝了,大家只能去山沟里接水喝。”顾先方说,做扇子要用水打磨,排出来的废水以前是直接排进了村里的小河和沟渠,对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染色,上了什么颜色,水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做扇子对染色要求很高,特别注重上色的均匀,染色后流出来的废水逐渐污染了村里的地下水。村民们都说,那时候,揭开水井一看,红的、绿的、黄的……什么颜色都有。“最近扇子染了个什么颜色,一目了然。”顾先方打趣说。
话是说得轻松,村民们却苦在心里。制扇子用的是毛竹,竹子本身含有糖分,这些高浓度的废水浓稠得像一摊糨糊,不仅造成了水系污染,一到夏天,糖分发酵后更是臭不可闻,整个村子上空时常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臭味。
求变:必须要解决制扇业的污染问题
想要长久地吃这碗“竹扇饭”,鄣吴人开始觉醒:必须要解决打磨扇骨、蒸煮、染色等造成的污染问题。
从2012年开始,鄣吴对制扇行业进行整治,50家制扇企业中,关停8家,重组14家,改造28家。目前,全镇制扇企业为38家,其中3家转产采取非全工艺生产,不存在高污染工艺程序;另外35家,只要是3大涉污环节,被统统集中到一起加工。
污染源是被集中起来了,可毕竟有这么大的规模,场地放在哪也是个问题。
安吉吸纳了1000万元企业投资,对污染大、产能落后的原旺荣保温材料厂进行收购改造,该厂占地3200平方米,去年10月转型为安吉旺荣环保科技公司,35家制扇企业生产工艺中的涉污环节都挪到了这里,成为一家专门处理竹扇污水的环保科技公司。
“我每天要拉50捆竹扇过来加工,每一捆有50把。”顾先方说,虽然来回需要运费,但经过统一细加工,自己的作坊里没有了污染,还大大节约了成本,效率也提高了。
“我们一天可以处理污水200吨,处理完后的水,90%能循环再利用,剩下的10%通过管网排到镇上的污水处理站。”旺荣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汪国平说,污水处理的效果以COD(化学需氧量)数值为例,之前为20000毫克/升,现在大幅下降为200毫克/升,由于包揽了制扇行业产生污水的全部程序,真正实现了全镇制扇行业废水的零排污。
同时,经过统一加工,旺荣环保科技公司日产量能达到6万把,年产值1000万元,带动旅游业收入900万元。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养鱼,保护了环境。
鄣吴镇的生态环境好现在已远近闻名。在这里,小溪穿村而过,翠竹遍布山坡,山、谷、溪、瀑、古树,村民在清澈的溪水中洗衣服,道路上干净得找不到一点垃圾。
其中,里庚自然村更是被称为“江南无蚊村”,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踏雪观竹。茫茫竹海中的鄣吴镇,营造出了一个个天然氧吧。
- 绍兴印染企业治污用上高科技 处理过的废水如同纯净水
- 台州致力减少农业生产污染 农药瓶,不再奇幻漂流
- “吃”垃圾“吐”燃料棒 温州瑞安革废污染治理有招
- 奇幻漂流的农药瓶少了 台州控制农业生产污染源头
- 永嘉桥头镇壮士断腕治污水 徜徉菇溪 白鹭翩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