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2日讯 ( 钱江晚报记者 郑琳 ) 快速的现代社会,是不是在吞噬生活中的单纯和美好?像阿甘这样的人现实中会存在吗?他们能获得成功吗?
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我们身边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阿甘”,执着的,真诚的,无私不求回报的,锲而不舍的,虽然他们未必能像阿甘在小说中那样左右世界格局,或称为华尔街亿万富翁,然而每个微小的“阿甘”都在他们自己的领域里闪光。
字幕组“阿甘”,只为快一秒
讲述人韩晓睿(27岁,教师)
我看现在最有阿甘精神的就是字幕组的同学们。在做学生的时候,我曾经在美剧字幕组里打过一阵子酱油,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爱好无偿劳动。
字幕组是一个很大的家庭,每个不同的组别人员要各司其职。
为了让网友们第一时间看到翻译出炉的“熟肉”,海外的字幕组成员要深夜上传片源,接到片源的战友要连夜把英文字幕的时间轴做好。而我们负责翻译的“翻翻”们就可能是在凌晨3、4点钟被闹铃叫醒,开始翻译自己负责的部分,通常一集美剧会有4-5个初翻人员。初翻完成以后,各组的校对和剧目总监最后进行中文字幕的纠错、语言润色等等工作。最后,就是特效人员把美美的字幕天衣无缝地镶嵌在剧中。要给观众一种,我们的字幕仿佛是“原配”一样的和谐感。
最后的最后,视频还需要压制成成品,这个工作大概是最枯燥的了,就是在电脑前发呆等待视频软件渲染。一集50分钟的剧要渲染好几个小时。如此无聊的工作,却通常是字幕组的老大完成的,尤其是新成立的字幕组缺人的时候,项目带头人往往要承担起最繁琐的任务。我记得那时候我们的总监做一个新剧,通宵在网吧里一边看小说一边等渲染,有一次渲染完成以后发现一个错误,打回去重新来过……那真是让人崩溃的工作。
不同的字幕组翻译同一部热门剧的时候,快一秒发布作品,就需要上面各个环节的成员争分夺秒。是不是很像阿甘和队友打橄榄球呢?
跑步“阿甘”,6年2万公里
讲述人孟磊(45岁,司机)
做我们这行的都有职业病,颈椎疼、腰椎间盘突出、高血脂,因为每天几个小时在开车,基本都是一个姿势,有时候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种病平时发作起来难受得要命。
不过我有一个哥们,姓殷,从2008年奥运会那会儿开始坚持每天跑步,这么多年下来少说跑了2万公里,现在把一身病都跑没了。
在锻炼前,他体重至少有80公斤。之前也找过医生看腰椎和颈椎病,医生说吃药没有用,只能多运动解决问题。正好那时候北京奥运会,看到电视上的比赛,老殷就突发奇想要跑步锻炼。
一开始他每天跑一两公里就不行了,腰酸腿疼。后来他咬牙坚持下来,每天跑完按摩大腿,就逐渐越跑越多了。后来除了每天在市区里跑,还会去周边的县城和山区,反正这么多年下来2万公里肯定能有。
除了跑步,他还会冬泳。一开始每天坚持洗凉水澡,然后从秋天的时候就开始下水游泳,经常坚持,游到冬天就能适应冰水了。他说每次从冰水里出来,再冲个凉水澡,那水感觉就是温暖的,特别舒服。
因为跑步和游泳,老殷现在体重65公斤,肌肉结实,身板硬,我们都说小伙子都比不上,冬天打赤膊跑步都不会感冒的。现在他每天不跑步简直会难受。
后来我们也受他影响,跟着他跑步,有时候几个人组队会一起跑到郊外去,挺开心的。
说不定哪天,老殷就跑步环游全国去了。
拾荒“阿甘”,大学校园里的传奇
讲述人王蓓(33岁,工程师)
我在成都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老人家,经常会穿着迷彩服在校园里捡破烂,同学们传言他以前是学校的教授,捡破烂的钱他都拿去捐助希望工程了。
后来有个同学在下课的时候看到他,就跑去跟他聊天,求证那些传言的事。
这个老人姓阎,1927年出生在东北,他小时候东北被日本人占领,所以从小就学了日语。后来他在北京政法学院念大学,最后调到我们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但他并不是教授。
老人家60岁退休以后,每个月可以领到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从退休开始,他就每天在校园里拣拾废品,每个月可以卖得四、五十元钱。他说,这是出于个人兴趣。他每个月自己的生活费只需要200多元(不过那是10年前了),多余的钱便存起来。
老人每天7点左右起床,上午去学校两次,从校园里众多的垃圾桶中找出可以回收的物品,中午11点多打开水回家,下午再去学校一次,晚上在家里整理拾回的东西和看书,9点到10点之间睡觉。每周二、四、六、日下午还要去校本部的几栋男生宿舍收废品。在那几栋男生楼一楼,挨个敲寝室窗户,问里边的同学有没有废旧报纸、纸箱纸板、瓶瓶罐罐等。如果有,同学就把东西从铁窗栏空隙递出来。
我们同学之间经常议论,他一个人生活,没有家人孩子,花费其实很小,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就足够用了,何苦去捡破烂呢?
老先生说,他打算以后将积蓄以父母的名义捐献给希望工程。因为他父亲在日本侵华时去世,母亲也在他大学毕业后不久离世,他没能好好尽过孝心,所以打算以这种方式来纪念父母,也为贫困学生作一点贡献。
还债“阿甘”,只为了一桩心事
讲述人陈盛荣(35岁,来杭务工人员)
我们上饶有一个很有名的老人叫郑宜栋,他为父亲还债的故事家喻户晓。
60多年前,他父亲在开榨油作坊时突然遇害,因此欠下了一些相邻茶油、现金,大概有一万多元。人已经过世了,而且过去了很多年,债主都也不在了。但是郑宜栋后来在家里发现了账本,就一定要把欠的账全部还了。
当时他已经80多岁,回到家乡黄沙岭乡,挨家挨户去找债主,给102户债主及后人一共偿还了13000多元现金和700余斤茶油。
他这事做得轰动了,十里八乡的人都赞他有信义。后来记者也来采访过他,他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
后来到了2008年,他老人家又有心事了。有人告诉他,解放前的秤是16两1斤,现在的是10两1斤。他就把102户债务重新换算过,又一次带上油和钱去老家还债去了。
- 《阿甘后传》中文版面世 记者专访译者赵元
- 绍兴残疾人跑完半程马拉松 像阿甘一样奔跑
- 8年长跑让脑瘫患者成“励志哥” 瓜渚湖畔有个阿甘
- 八婺先锋:做一个简单的人——《阿甘正传》
- 八婺先锋:做一个简单的人——《阿甘正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