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舟山6月22日电
记者今天来到位于舟山群岛新区朱家尖水产育苗基地。生产车间里有20个方正的池子,凑近一个池子一看,许多拇指大小的黑色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动。
“这里有5万尾黑鲷鱼,刚养了两三个月,按照标准,长到四五厘米长,就可以放到海里去。它们的小伙伴前不久刚入海。”浙江华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育苗负责人傅荣兵介绍说,黑鲷是恋礁性鱼类,适合放到岛礁附近,半个月前,他们在朱家尖白沙区域放了40多万尾黑鲷鱼。该公司负责培育出鱼苗,按照政府计划定期投入海域,有石斑鱼、条石鲷、大黄鱼等品种。
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忙着给池子换水。每天要换两次水,配给饲料。增殖放流前,还要经过鱼苗活跃度、病害、药物残留等多个项目的检测。
“近年来,由于海水富营养化、过度捕捞等原因,海洋生态被严重破坏。”浙江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教授水柏年说,增殖放流是保护鱼虾种类的一大积极举措。
“舟山有30多年增殖放流的历史,2004年后大规模推进。”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处处长朱伟说,坚持不懈的海洋生态增殖放流,成效已在渐渐浮现。许多渔民发现,濒临绝迹的曼氏无针乌贼在舟山海域的资源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大黄鱼也时有捕获。
在东极岛捕了20多年虾的渔民王岳青说:“这些年,政府大力管理海洋生态。东极岛现在有专门的保护区,禁止捕捞,渔政的执法船也加大执法力度。现在鱼多起来了,虾个头也大了。”
据了解,近3年,舟山市本级投入资金2107万元,用于舟山海域的生态修复,共增殖放流鱼、虾、蟹、贝等各类苗种共计125729万尾。截至6月19日,今年已放流11459万尾,计划全年放流25000万尾。
“除了增殖放流外,舟山还多管齐下,设立海洋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藻场。”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祖康说。他给未来的舟山海域描绘了一幅蓝图,“希望未来的海洋牧场,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让子孙后代吃到更干净、更放心的水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