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6日讯 昨天,杭州市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一期项目正式上马。这个投产后每天可以处理200吨厨余垃圾的大家伙,最大的担心就是由于垃圾的前端分类做得不到位,导致吃得“不落胃”。
事实上,垃圾增长的速度的确让人心惊:近年来,杭州市区垃圾年增长率在10%上下,2013年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理量达308万吨,日均8456吨。
早在2000年6月,杭州就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但14年过去了,我们的垃圾分类做得究竟如何?或许,只有掀开垃圾桶才能看到最直观的结果。
本报记者选择了在每次抽查中排名靠前的上城区,以一位普通的“集运员”(负责将分类垃圾装入直运车的人)视角,来看看一包垃圾的回收之路,试图寻找垃圾分类难的症结所在。
5点35分—6点04分地点:凤凰城、太和广场
翻过42个垃圾桶,才“吃”到一口厨房垃圾
“我们常常看到满地垃圾把10个垃圾桶团团围住,塑料袋里什么都有,垃圾分类在这种时候只是个概念。”
42岁的老吴是上城区一名杭州环境集团的“集运员”,从杭州启动垃圾分类开始就参与其中。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老吴和他的“伙伴”浙A5B851垃圾直运车就开始上班了。
一身蓝的工作服,鸭舌帽,个子不高的老吴,看起来很壮实。“好伙伴”浙A5B851,就是街头上常见的垃圾密封压缩直运车,白色车身,蓝色标识,在靠近驾驶座一侧车身上印着“厨余垃圾”字样。浙A5B851在直运车中属于小个头,最大的“食量”不过3吨,它只对厨余垃圾感兴趣,所以老吴的任务就是寻找绿色垃圾桶,然后“喂”给浙A5B851。
和老王一样的“集运员”,杭州主城区共有1百多名,他们每天驾驶着78辆垃圾直运车穿梭街头,其中36辆是和浙A5B851一样的“厨房垃圾”车,要完成主城区350吨的厨房垃圾直运。
老吴的工作一般从早上5点半左右开始。“早了,附近居民要投诉噪声,晚了,就会遇上早高峰。”
5点35分,老吴赶到了第一站,杭州飞云江路上凤凰城广场,在广场北侧就是一个垃圾堆放点。早在2011年,这里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可现场却让老吴一个劲地摇起了头:经过一夜,满地的垃圾已经把10个垃圾桶围了起来,不少垃圾桶都还没有装满,塑料袋里混杂着瓜壳果皮等厨房垃圾,垒起了一堆又一堆。10个桶很无奈,因为它们明明是黄色的,标注的是“其他垃圾”。
因为老吴的车只运装在绿色垃圾桶里的厨余垃圾,一声叹息之余,老吴赶到了太和广场,这也算是一个高档写字楼了,也是垃圾分类点。
记者现场数了一下,一共42个垃圾桶,但有5种颜色的桶,红、黄、蓝、绿、橙,而杭州市垃圾分类最多只有四种颜色——
红黄蓝绿分别对应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红色的有害垃圾和蓝色的可回收垃圾,一个量很少,一个有废品回收市场,所以我们直运的主要就是分两类,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
老吴说,按要求,黄桶和绿桶作为一组出现。但很多小区出现的其它颜色,被老吴他们称为“杂色桶”。
在太和广场,其它38个都属于杂色桶。“这些桶曾经让我们很受伤。有的小区,会自己在这些桶上贴字条,‘厨房垃圾’,有同事就把它和绿桶倒在一起了,这时候恰好有市民经过,发现我们把不同颜色的桶倒在一起,就认为我们混装,然后就投诉了。”
42个垃圾桶中,有4个绿桶,跑了一圈,浙A5B851才“吃”上一口“厨房垃圾”。
6点20分地点:丁衙巷11号、大马弄22号
我的车只运绿桶里的垃圾,不管它里面装的是什么
要给“厨房垃圾”四个字,打上双引号。老吴说,不是为了强调,而是觉得实在名不副实,甚至是在“自欺欺人”。
6点20分,直运车开到了紫阳街道,第一个点属于十五奎巷社区,垃圾点位于丁衙巷11号楼道前,垃圾分类的标识牌下,11个垃圾桶已经等候多时了,其中有1个绿桶,5个黄桶,其它都是杂色桶。
掀开绿桶,就是一股股酸臭,老吴随便撕开一个绿色垃圾袋给记者看:蔬菜果壳、纸张衣物,还有很多玻璃瓶。
在倾倒入车的过程中,垃圾筒里又跑出来不少旧衣服和矿泉水瓶。“绿色桶是厨房垃圾,分类好的话不应该有旧衣服和矿泉水瓶、玻璃瓶的。”老吴叹了一口气,对于这样的分类,他很无奈。
那么应该装“其他垃圾”的黄桶里又装了些啥?第二点在太庙社区的大马弄22号楼道前。11个桶,8黄、3红,掀开其中一个黄桶,结果和绿桶的差不多:旧衣服、木板等其它垃圾和菜叶根茎等厨房垃圾一起“混居”。
采访中,碰巧有位居民前来扔垃圾,记者上前问:大姐你们家垃圾分类吗?
大姐的回答令记者哭笑不得:当然分类了,我把垃圾都装在社区发的垃圾袋了,这样他们拉回去就好分拣了。而对于该扔哪一种颜色的桶,另一位居民的回答是这样的:看哪个桶打开着就扔进去。
对此,老吴并不意外,他说这几年很多居民的意识提高了,确实有很多人知道垃圾分类,但是具体怎么分,并不是很熟悉。
很多时候,老吴觉得“自欺欺人”的是,他们不得不为了“分类”而“分类”。很多小区,不同颜色垃圾桶里放的垃圾大同小异,表面看是分类垃圾袋,里面也是混装,但因为实行了垃圾分类考核要求,所以他们明知黄桶和绿桶装的差不多,但还是要严格分开运输。“我们只运绿桶里的垃圾,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如果两种不同颜色的桶放在一车,肯定会有投诉,那我们就倒霉了。但实际上你也看到了,这垃圾根本就没有分类。”老吴很无奈,他说从社区收上来的垃圾来看,大多都是混合型的,很少能看到真正分类很清楚的厨余垃圾。
7点左右地点:景江城市花园
绿桶总缺席,不因抢手,而为对付考核
“绿桶越多被发现问题的概率也就越高,不少社区干脆就把绿桶藏起来。”
一般来说,每辆直运车都有一个固定的线路,但这也是相对的,各个小区垃圾量也会有浮动,所以直运车临时改变线路也很常见。对讲机中,队长王木清又把老吴调到了之江路上,那边有三个小区需要“支援”:景江城市花园、观澜郡亭公寓、江韵园。
“临近钱塘江,那应该是比较高档的小区。”老吴对这三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挺期待的。
景江城市花园的垃圾桶被集中到了靠近之江路的小门,15个垃圾桶,8个黄桶,7个杂色桶,但记者仔细看了下:没有绿桶。“这些垃圾我们的厨房垃圾车都不能装,只能等待后面的其它垃圾车了。”
之江路向西,很快就在机动车道上发现了一排垃圾桶,车辆经过时不得不踩刹车慢行,路口里面就是“观澜郡亭公寓”。9个垃圾桶中,有3个绿桶。
再往前走,到了江韵园小区,有两个垃圾点,但老吴只找到了一个绿桶,而且还是空的。而边上的黄色垃圾桶已经满出来了。
垃圾桶是财政购买下发,而且都是一组组(一个黄桶跟一个绿桶)的标配,为什么很多小区缺的都是绿桶?
老吴说,这可不是因为绿桶抢手:“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绿桶的厨房垃圾,要求分类正确、投放正确,所以绿桶越多被发现问题的概率也就越高,不少社区干脆就把绿桶藏起来。”
- 推广垃圾分类咋这么难 街头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 如何在1个月内养成分类习惯 秋水苑小区请出“秘密武器”
- 推广垃圾分类四年 杭州小区因地制宜的方法还不少
- 杭州“最会垃圾分类”的小伙获得比亚迪汽车五年使用权
- 垃圾分类换积分 杭州小伙开走18.9万元的轿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