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8日,是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中国和印度、缅甸在国际文件中率先提出世界各国的相互关系中应该遵循: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这一国际关系、国际法上的创举,产生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风行世界一个甲子,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风行世界60年,成为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之一,这是因为:
代表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前途与方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在冷战初期。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但美国很快发动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在冷战初期,除冷战外,局部战争不断,如朝鲜战争、东南亚地区的多场殖民战争等。在这种形势下,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出访印度、缅甸过程中,同印、缅两国总理分别在《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在随后一系列的外交访问中,周总理又多次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广泛认同,并逐渐被国际社会接受。这是因为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最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最有益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新中国和印度、缅甸这三个发展中国家联合提出、共同倡导不是偶然的。这三个国家都是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初期,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获得了政治独立、民族新生。但是,在战后国际关系体系中,发展中国家感到国家之间关系不公正、不平等。前殖民强国、某些富国在国际关系上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因此,广大新独立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在战后国际关系之中能建立起新型国际关系准则。新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迫切需要。二战结束后至今,世界上的独立国家数目从50个左右增加到200个左右,近140个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采取支持、遵循态度,主要原因是该原则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
顺应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历史潮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风行世界60年,还因为它顺应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历史潮流。20世纪上半叶,世界接连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0世纪下半叶,冷战造成国际局部战争不断。美国等国的某些舆论别有用心地宣扬“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爆发”,世界和平再次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复杂局势中,由新中国等过去受压迫的国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这些国家热爱和平、希望改变旧的不平等的国际关系、顺应推动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历史潮流向前变化。
众所周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领导人最先系统完整提出的。该原则的几个分项原则之前曾分别提出过。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记者时在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先在中缅《联合声明》中提出,后又载入中印《联合声明》。新中国外交在提出该原则60年时间里,始终倡导践行着这五项原则,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典范作用。
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没有过时,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时有表现,某些国家在处理国际矛盾时,仍然采取单边主义强硬政策,而不是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对待。在国际关系中真正践行这一原则来日方长。另外,国际关系变化深刻复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然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的国家间平等友好的精神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愿望,因此它将光辉永存。
(作者系外交学院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