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中 摄
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古越之地,兰花故乡。2000多年来,这里的兰花已经发展出了1000多个品种,人们育兰、爱兰、赞兰。
浙江东部的海涂小村上虞区祝温村,1800多名老老少少,唯独钟情一株“兰”——杭兰英。
在最近的一次村委会选举中,已经65岁、早该“退休”的杭兰英再次被全票推举为“当家人”。6月上旬,记者走进了祝温村,利用一周的时间,寻找“村民钟情兰英”背后的答案。
有人喜欢她,因为她的“兰姿”,在村里处于低谷时,她挑起了支部书记的担子;
有人喜欢她,因为她的“兰境”,燕子垒窝般的工作韧劲,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喜欢她,因为她的“兰心”,做人做事干干净净,村两委干部无一插手工程建设;
有人喜欢她,因为她的“兰香”,村歌、文明墙绘,村民不仅富了也更充实了;
有人喜欢她,因为她的“兰情”,把村民的难事当作自己的家事,村里孩子们管她叫“兰英妈”。
一种兰姿: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
她,总觉得做不好会“难为情”
老村支书胡国治说:我没看错人,在村里最困难的时候,是她挑起了重担,而且一挑就是20多年,真的很不容易。
从上虞城区出发,向北半小时就到祝温村了,进村是一条黑色的柏油马路,路两旁田野绿油油的一片,随风摇曳,视野中的房屋外墙上,已经被各种手绘图案占据,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华,没有集镇的车水马龙,几位老人坐在休闲长廊乘凉,孩子们围着老人捉迷藏。
28年前,祝温村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当时还叫“祝马村”,以“穷乱脏”出名。村组织涣散,村民冲突不断,不仅连条像样的水泥路也没有,村民的房前屋后还丢满垃圾,露天粪坑的污物一下雨就会溢到路上。
时任村支书胡国治也一筹莫展,不过杭兰英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已经82岁的胡国治,常念叨的一句话,“兰英,我没看错!”
三十年前,杭兰英从隔壁村嫁到了现在的祝温村,胡国治是他们的证婚人。“那时候农村公社里推行集体婚礼,兰英当时作为新娘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讲话中,我就发现她是一个不错的候选对象。”曾在绍兴卫校进修一年的杭兰英,很快就当起了大队“赤脚医生”,后来还当起了村妇女主任。在胡国治的印象中,杭兰英做事果断、有魄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1986年村支部改选,胡国治极力推荐杭兰英“当家”。这对杭兰英来说却是一个抉择,她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丈夫是小学老师,家里的生意做得也不错。相比较祝温村,她有一个更舒服、更赚钱的选择。
可是,杭兰英最后选择了这份“苦差事”,并且以高票当选村支书。过了这么多年,杭兰英回忆当初的选择,她的解释是,“组织上也去做我的思想工作,这么多人信任我,我要是不干就很难为情,那就努力试一试吧。”
不当家不知当家难,村道要改造、河道要整治、困难户要慰问……杭兰英觉得,村里要发展必须改变交通闭塞的现状,而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修路要影响边上一户村民的土地,女主人说,“凭什么修公家的路,要占我的地,不同意!”
杭兰英一遍遍上门解释,扩建道路是为了大家好,对每个村民都有好处,但还是做不通工作。面对僵持的局面,杭兰英没有气馁,决定“曲线沟通”。因为这户人家的男人是个党员,在外工作,杭兰英就给男主人打电话,先说服他,然后再请他说服妻子。
最后的结果,让杭兰英也很意外,原来的钉子户,不仅自己拔掉了“钉子”,还主动为修路多让出来17.5平方米的宅基地。最终,这条原先最窄处不足1米的道路,被拓宽成2.5米,20多年没通过车的村道终于通车了。
一方兰境:点点滴滴的工作韧劲
她,爱大家胜过爱小家
老伴祝秋潮说:她几乎天天都守在村里,早上五六点出去,晚上六七点回家,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村里。我理解她,只是,我有个“双人游”梦,几十年都没能实现!
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6点多回家,一天12小时,28年几乎天天如此。杭兰英的老伴祝秋潮跟记者开玩笑,“她把家当宾馆了,几乎没有什么休息天,不在村里呆着就浑身不舒服一样。”
祝秋潮也是当地响当当的名人,当过副校长,退休后还经营着一家小企业。但为支持杭兰英的工作,他自愿当起了“贤内助”,买菜烧饭搞卫生,样样家务包在身上。只不过有件事,祝秋潮一直放在心上。
2013年,祝秋潮70岁时,孩子提议让老两口一起去香港旅游一趟,祝秋潮对此很心动。“人家老年人旅游都是一对对去的,但我们从来没有一起旅游过。”
但杭兰英的回答是,“你自己去,我很忙。”祝秋潮立刻沉默了,他知道杭兰英心里装的都是村里的事,就算出去了也不会安心游玩,从此再也不提两个人一起出游的事。
“村里面的事,看起来小但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大事,当这个家不容易。”杭兰英的好搭档——村主任王茂桃说,在杭兰英的心里,她早把祝温村当作了自己的家,什么事都比不上村里的事“大”,每年她都想法设法办成几件事。
2006年,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全村1300亩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了省级千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又把各家“一亩三分地”集起来,使1300亩标准农田全部实现流转。
2009年9月,由村全额投资的幼儿园正式开园,方便了祝温村和周边村幼儿的入学。……
28年,静水深流、滴水穿石,祝温村上马的工程大大小小50余项;
28年,硬化道路42800平方米、河道砌石3200米、种植绿化带36700米、建设公共休闲绿地6800平方米,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8年,祝温村没有一处违章建筑,河道的水也都是清澈的。
植树、修路、挖土,需要的时候,杭兰英和村干部就是村里的小工。
在杭兰英办公室的案头上,也摆着一盆兰花,以兰立德,以兰清廉,以兰陶情,莳兰养心……
兰香甘为百姓吐,英姿愿向小村行。杭兰英,每天重复着平凡而普通的事,日积月累的默默付出,正如一株长在海涂里的幽兰,朴实无华却沁人心脾。而村民恰恰对她情有独钟。
她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给祝温村村民带来了温馨和幸福……而这样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吗?
一颗兰心:干净做事的过人硬气
她,对村干部的要求近乎苛刻
村委会主任王茂桃曾开玩笑说:要是家里没有其他挣钱的人,谁在村委里干上三年,他家就会成为低保边缘户。
6月9日下午2点多,种粮大户金灿裕赶到了祝温村办公室,他要反映的是自己的农田要灌水,但需要经过一亩瓜田,请村里帮助协调。金灿裕并非祝温村的,而是隔壁金中村的,之所以跑到祝温村反映情况,原因是他们在下午找不到自己的村干部。
在农村,村干部的收入很低,每月1千多块很常见,村委会上午半天班,下午没人也是普遍的情况。村干部大都是兼职,还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意,村民真有事一般提前打电话。
可是,在祝温村,包括杭兰英在内的所有村干部,除了做村里的工作,都没有其他“副业”,收入甚至还没有崧厦镇里伞厂的普通工人高。但是在管理上,杭兰英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村干部需要坐班且按时上下班,村干部不准购买本村村民的大米,村民的红白喜事,村干部可以帮忙但不准喝酒吃饭,村干部家办事也不能接受任何村民“上份子”。
不仅严要求,还有严格的避嫌制度。早在1986年杭兰英刚上任的时候,就立下规矩,所有项目资金直接打进公账,项目建设时再按程序做账领取,所有村委班子成员及亲戚家属都不得插手本村的工程建设。
相关部门调查核实发现,28年来,祝温村的各种项目工程,总投入超过1780万,这些工程,不仅村干部没碰,包括村干部亲戚家属都没有承包承建和违规插手过。
对此,杭兰英的理解很简单,避免有利益来往,村干部做事情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公平,这样对村民和村干部都好。
苛刻要求下,村干部的队伍依旧很稳定,村委会主任王茂桃已经干了30年,妇女主任祝爱红也是在行政村未调整时就一直在位了,时间短的如朱彩娣、夏慧芬、王柏昌、胡树君也已经连任三届以上。
村文书胡树君说:“说实话,像杭书记那样整个人扑在村里,我真的做不到,毕竟家里要照顾,但话说回来,有杭书记在,只要做一天我都会努力做好的。”
28年来,杭兰英从没在村里报销一分钱,即便因工作需要招待客人,她都自己掏钱买单。但她却累计为村里捐款42万元,远远超过个人在村报酬所得。
一缕兰香:文化立村的高度自觉
她,把村庄建成了文化大观园
村小学校长何夏寿说:她文化不高,但她对文化治村很有想法,而且她很善于请教学习,这一点上我们都要向她学习。
“我生在祝温村,我长在祝温村,我们都是村里人,相亲相爱一家人……”每天早上,村口的广播里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伴随着朝阳,陪同村民早起出门干活。
这就是祝温村的村歌——《祝愿温馨》。“都是村民自己作词、作曲、演唱和伴舞。这是祝温村表演队的原创作品之一,曾获得绍兴市乡镇文艺晚会一等奖呢。”大学生村官阮冬芬自豪地说。
祝温村表演队成立于2006年,是崧厦镇最为活跃的文艺团队之一,也是祝温村唯一综合性群众文艺队伍。
表演队成员共有40余人,他们中有村委干部、幼儿教师,还有在校学生,表演队成员平均年龄约三十岁,年龄最大的四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四五岁。
“祝愿温馨”既是对祝温村村名的解读,又是对祝温村的祝福。去过祝温村的人,会记住这首歌,因为它本身就是祝温村的真实写照。
当你刚进入祝温村时,映入眼帘的就是“墙绘”,家家户户的外墙上,或稚拙、或灵秀的墙绘让人眼前一亮,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这已经成为祝温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说起第一块墙绘的诞生,还有一段故事。2012年,祝温村有一家养猪场,围墙上贴满了牛皮癣般的小广告,许多村民都很反感,此事也引起了杭兰英的关注,后来她请教了附近学校的老师,最终想出了“墙绘”的点子。
顺着墙绘,你就会走到祝温村的“人和文化长廊”, “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少年”和“十佳爱心人士”挂满了长廊。
从2010年开始评选的“五个十佳”,已深深烙在了村民心坎里,目前全村已有200户村民评上了“五个十佳”,村里把当选者的名字和照片挂在“人和文化长廊”上,大家都为能登上这个“光荣榜”感到自豪。
只有初中文化的杭兰英,对于自己的文化建设很有想法,不得不让人佩服,而她偷偷告诉记者,因为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省特级教师、金近小学(村级小学)校长何夏寿就是其中一位,“我们是邻居,兰英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她虽然自己不懂,但她懂得请教别人,而且很快就学会了。”何夏寿坦言,自己也从杭兰英身上学到了很多。
前不久,杭兰英带领村干部建设“信义林”,她打算将这片信义林建设成为村民的文化休闲阵地。
“我用仁和欢迎你,我带礼信走万里”,正如村民在村歌中唱的那样,文明乡风,正载着祝温村走向更远的地方……
一片兰情:扑心扑肝的为民情怀
她,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兰英妈”
村民祝海江说: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她在我们家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们,所以我现在也要去帮助别人。
在杭兰英的抽屉里,躺着许许多多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本:祝马村困难户状况:祝**,男,48岁,2003年3月7日病逝,留下妻,女儿22岁,儿子18岁……
“做村支书几十年,用过的本子总有近百本吧,记一下更清楚、更放心。”杭兰英说,最多的还是记录村民的困难情况。杭兰英坦言,作为村支书,全村900多户人家,她需要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这样也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多年来,杭兰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要求,村民碰到困难自己必须到场。20多年过去了,但村民祝海江依旧念着杭书记的好。
1990年,那时的祝海江还是一个15岁的孩子。夏天的一个下午,祝海江的母亲丁志娥来到海涂耘田劳作,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丁志娥准备跑到远处的屋檐下避雨时,不幸被一个巨大的响雷击中,倒地身亡。
突如其来的噩耗,很快传到了村里,而此时祝海江的父亲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和两个姐姐,三个小孩顿时惊惶失措、哭成一团。另一边,村委办公室里,正在值班的杭兰英得到了消息,急忙带着村班子成员赶到祝海江家里。
祝海江母亲的遗体还留在海涂里,必须尽快运回来,可是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这时候出去搬运随时可能有危险。杭兰英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她先安排人调来农用机船,然后组织人员直奔海涂。
遗体运回来后,杭兰英和村民一起,在祝海江家门口架起雨篷,用于挡风遮雨。夜里风大雨急,支起的雨篷接连3次被狂风刮倒,杭兰英又和大家一起,一次又一次地把雨篷撑起,直到天亮雨歇为止。“那些天,杭书记几乎天天蹲在我们家,帮助打理事情,一直等到我父亲回来。”
28年来,在祝温村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杭兰英用脚丈量了一遍又一遍,在一些村民家庭遭遇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时,用真心真情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累计资助131人次,村里孩子们管她叫“兰英妈”。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28年来,杭兰英的正能量也深深影响了全村风气,影响了很多村民,一家有难、百家相助,乐善好施、知恩图报。村里还成立了“关爱基金”,目前本金已达46万元。
现在,祝海江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祝海江也学着参与村庄建设。2013年下半年,他还当选了村民代表,成了村里热衷公益事业的新生代。
- 百姓喜爱的好支书-记绍兴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上)
- 百姓满意我安心—记绍兴市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
- 绍兴蔡家江村党总支书记孟宝华 丹心一片系民忧
- 岱山泥峙村党总支书记余成表 工单一张张几多为民情
- 潘正华,德清县雷甸镇洋北村党总支书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