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王晨辉 文/摄) 绿树成荫、小河环绕,村容整洁,屋舍俨然,初夏的上虞崧厦镇祝温村恬静又美丽。
这里的村民,无不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而感到高兴。他们都说,祝温村这个普通的小村庄,能有今天这样的美丽富饶,和杭兰英书记分不开。
杭兰英今年65岁,她从1986年7月起任崧厦镇祝马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任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书记。
近年来,在杭兰英的带领下,祝温村由原先破旧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荣誉21项,包括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等。
28年如一日,为村民们做好事,谋福利,这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村支书呢?近日,记者来到了祝温村。
村里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
来到祝温村时,正巧碰到几个余姚来的游客。一行人本想去嘉绍大桥看看,却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本该为走错路苦恼的他们,却一下子被这里的美丽风景吸引了。
“这个村庄太美了,无论是整洁的房屋还是宽阔田野,都符合我心里美丽乡村的标准。这里不仅是个村庄,更像是一个花园,所以我们就打算先在这里好好逛逛。”游客李先生说。
“我们村以前挺普通的,不过这几年变化很大,这可和杭书记分不开。她每天上午7点前就来村里,晚上6点多才回家,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研究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路过的村委会主任王茂桃热情地接了一句话,惹得游客们好奇起来。
祝温村地处老海涂,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这一带原本很难见到成片的树林。而现在花木扶疏,林荫处处,多亏了杭兰英10多年来“见缝插绿”。
从2000年在村委门前种下第一批香樟树起,以后一年接着一年,村里都会按照村庄的绿化规划,在小河边、道路旁,在农家的房前屋后,种下了一批批树木花草。村里缺少绿化资金,杭兰英与村民沈百华、沈兴华一起,捐款14万元,用于村里的绿化工程。
为了让村里的绿化显得整齐漂亮,杭兰英经常和村民一起种草皮、修花木、培泥土,像公园里的花匠那样精心培育花草。村民们见杭兰英干得如此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也都对身边的绿化格外爱惜,也在自己的房屋周围种起了花花草草,装扮周围的环境。
通过10多年的坚持,如今的祝温村绿化带长度达到3.67万米,休闲绿地6800多平方米。无论你何时来到村庄,都能看到应季的鲜花争相开放:春来杜鹃绽,盛夏何花开,金秋桂花香,隆冬梅花红,祝温村就像是一个大花园。
生病住院期间病房成了办公室
曾经的祝温村是个经济薄弱、班子涣散、村庄管理无序的落后村。面对先天不足的村级经济和农业村的特点,杭兰英提出,先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入手,调整产业结构。
她带领一班人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全村1300亩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了省级千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
农田硬件上去了,杭兰英又提出改革土地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她和班子成员一起,一户一户做工作,把各家“一亩三分地”集中起来,使1300亩标准农田全部实现了流转。
接下来拓展农业合作社,建立水稻良种基地、猕猴桃基地、花卉基地、生态养猪基地,依托崧厦镇“中国伞城”优势发展家庭加工业……
28年来,杭兰英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推动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她为了村里工作不分昼夜,就算生了病,也挂念不下村里的事。
2007年,杭兰英遭遇了一场车祸,右手臂和盆骨粉碎性骨折。这场意外,让杭兰英休养了整整4个月,但是她躺在医院疗伤也不安心,干脆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手机成了工作热线,有时一打就是个把小时,直到事情讲妥才肯歇息。而等身体恢复有起色了,她吊着绷带就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村里……
在她的悉心看照下,祝温村每一天都在朝着美丽乡村的目标迈进。
去年9月1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祝温村调研,对该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扬村民互助合作的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其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不到一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来到祝温村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对祝温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倒贴自己的钱给村里人用
从1986年任职起,杭兰英就像一只衔泥垒窝的“春燕”,一口口衔泥,一点点积累,一天天努力,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使祝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事开头难。村级经济一无所有,拿什么改变脏乱差?上任伊始,为改造村前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杭兰英自己带头捐款3万元,作为修路启动资金。
正当一些人为竞选村干部削尖脑袋“捞一把”时,杭兰英依然做的是“赔本”买卖。她从未向村里报销过一分钱,平时村里接待吃饭,她都自掏腰包,村办公室里用于招待的茶叶,也是她从家里拿来“充公”的。
2005年,杭兰英把刚获得的崧厦镇“工作创新奖”的5000元奖金,用于祝马村河道砌石;当村办公室由石板屋改成平屋时,她竟把自家准备造楼房的一大车木头,“挪用”到村办公室建造中……有人作过统计,多年来杭兰英捐款达42万元,远远超过她28年任职所得的26.38万元工资收入。
在杭兰英带领下,村里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出钱出力,在沪经商、搞建筑的老乡,也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慷慨解囊,回报乡梓。建筑老板陈坤校的父亲更是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致电儿子:“对这样做事的女书记,我们捐钱放心,你赶紧再给村里捐20万元!”
目前,村民主动捐款18次,共550人次,捐款近400万元。
精打细算花每一分钱
通过发动捐助及向上级争取补助,村里有了一定资金,对这些资金,杭兰英精打细算,恨不能将一分钱当一元钱用。为让一分一厘的投入产生最大效益,她总是亲临工程现场,把好规划、建设、验收的每一道关,确保集体的钱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有一年,村里考虑将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承包给工程队做,但仔细一算,发觉要3万元资金。“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哪!我看,除了泥浆泵需要购置,以后我们还可以使用外,这工程还是我们村班子集体义务做做算了。”杭兰英说。
经村委会讨论,村里花6000多元买回了一台泥浆泵,由村委主任王茂桃主管泥浆泵操作,班子其他成员一道参与清淤,为集体省下了近2万元资金。
去年,村里建造百米“人和文化长廊”,为节约开支,杭兰英叫丈夫借来一辆卡车,和村干部一起到上虞虞南山区捡鹅卵石,整整忙了一天,捡回满满两大卡车鹅卵石,铺在长廊的地上、花园的边角上。
在杭兰英的集体资金使用记录本上:1996年,修建村集体用房四间,56210元;2005年,农田水利建设,56031.8元;2010年,新建村幼儿园,275128元;2013年,温泾河道整治,152500元……每一项,每一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记录着她28年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治村路径,更是她殚精竭虑、一心为公的真实写照。至今,祝温村村集体年收入也不过23万元,但全村投入新农村建设已达1780万元。
正因如此,在祝温村,老百姓对村班子实施的每个工程承包项目,都很放心。大家这样说:“我们的村干部都是办实事的,他们宁可自己吃亏都不愿让村里有半点损失。他们做事,我们老百姓120个放心!”镇干部们也都说:“近年来,村里搞了50多个工程项目,她和班子成员从未插手承包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