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潘杰 通讯员 沈雁 杜文博)省工商局、省消保委今天通报了浙江省流通领域黄金珠宝玉石饰品抽检结果,23家经销单位销售的92批次商品中,48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仅47.93%。
不合格商品涉及卡地亚、中国黄金、周六福等知名品牌,47批次问题集中与商品标识不合格。另有台州市金老爷珠宝行销售的“中国黄金”金Au750锆石戒指用人工宝石冒称天然宝石,涉嫌以假充真。
中国黄金近半数抽样产品不合格
“万纯金”说法尚未有国家标准
此次抽样中,“中国黄金”36批次饰品中有16批次不合格,主要是因为标识中的材料名称、实物质量、托架材料及纯度、产品标准编码等。
其中,一款标注“PT950戒指”的商品应标注为“铂950戒指”或“铂Pt950戒指”,需要标明材料及所含元素;同品牌的一款“绿幽灵手链”应当标注为“水晶手链”,不能以模糊字眼误导;温州、台州等地销售的“PT900钻石女戒”、“G750钻石戒指”等未附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
“周六福”品牌饰品抽样7批次,全部不合格。杭州下城区某珠宝店销售的该品牌金750吊坠,被查出未标注“质量”,也就是产品的重量。
名气最大的卡地亚是在杭州湖滨国际抽样发现的,其一款“950铂金钻石戒指”未提供有效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
除上述品牌外,还有南亚、尚晨珠宝、义源、晶永恒、明希等抽样不合格;周大福、老凤祥、明牌珠宝、老庙黄金、越王珠宝、爱是唯一等抽样为合格;工商部门已要求涉事品牌进行整改。
省消保委在此次市场抽样中发现,目前黄金珠宝玉石市场“鱼龙混杂”,非品牌商户销售的非镶嵌类珠宝玉石饰品半数以上货品无标识或标签标识不符合我省规定;由于缺少足够产品信息标识,商户见人开价、随意开价,定名混乱;多数商户不提供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甚至开价另售鉴定证书。
此外,一些商户以合成品冒充天然珠宝玉,以海象牙冒充象牙;虚构原价、高标低折,以看似巨额的“优惠”招徕顾客;部分品牌加盟商进货渠道混乱,留出了暴利空间。
目前,不少商户以“万纯金”为卖点炒作,大量销售所谓“万足金”。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赵杨彪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介绍,根据国内现行标准,金含量达99%成为“足金”,达到99.9%称为“千足金”,但迄今都没用“万足金”、“高足金”等的命名办法。
虽然暂无此类命名办法,但权威检测机构能将检测此类纯度。
5000元以上玉石都有鉴定证书
杭州有3家权威机构可辨真伪
黄金珠宝玉石商品是浙江的热门消费领域,2013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金银珠宝类零售额达180.3亿元,同比增长34%。
同时,商品投诉量也在猛增,当年全省12315系统收到首饰类商品投诉642件。今年1-6月,首饰类商品投诉326件,同比去年增加15.6%,单笔涉及金额最大为2.9万元。
如何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黄金珠宝玉石,省消保委提醒一定要查验“标识”,也就是饰品的“身份证”。包括商品名称、质量、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标准编号、厂名及厂址或销售企业的名称及地址和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等是否齐全。
购买后记得索要中文发票,并要求商家把标识内容写在发票上。
赵杨彪介绍,一般5000元以上的玉石都会有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5000元以下的则由企业或商户自行出具,需要格外留意。珠宝尤其是钻戒等产品,不论价值,都是有鉴定证书的,需要向商户索取。
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选择到不规范的市场、流动展销会、跳蚤市场、旅游景点、网上和电视购物等场所购买贵重的珠宝饰品,以免落入“价格陷阱”。
记者了解到,省内各地都有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站,杭州有3家: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鉴定中心、浙江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黄金珠宝质检中心。
浙江新闻+
关于黄金的那些事儿
对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讲,购买黄金,有“存金藏银”这种传统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做成首饰随身配戴,提高身份和增加美观度。同时,它价值相对稳定,被视作最稳妥的保存财富的形式。
金价在2013年的一场猛跌,更是让众人为之疯狂。
2013年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以大妈大婶们为主流的中国主妇们出手狂买,导致许多城市的商场黄金专柜被清空,还有人冲到港台狂购。《华尔街日报》甚至专创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中国大妈”,网络上也引用以调侃国内大量收购黄金的中年女性。“中国大妈”对黄金的购买力,导致国际金价创下2013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接下来的一年间,金价低迷,大妈深套。但是,关于黄金的话题,热度一直在持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