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伯为王医生准备的寄宿房间。 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07月03日讯 (实习生 费彬烨 陈欣 通讯员 徐溶 钱江晚报记者 杨晓政) 邀请省级大医院的外地进修医生,免费入住独居长者的私宅。医生不用焦头烂额去租房,长者相当于夜里有一位免费的陪护家庭医生。多美好。
昨日,上城区独居长者“Homestay(意思是住家)”项目首对基本达成签约意向,但却好事多磨——长者没有爽快签约的心结是:“怎么没有相关单位的人来签个字?”;医生则对长者的亲生子女未曾到场心存疑虑:“我再仔细想想”。
何大伯的心愿——
我想有一个人每天来敲卧室门
上城区“医护人员家庭寄宿”项目的首个意向签约案例,位于长明寺巷社区。打算第一个“吃螃蟹”的居民是81岁的何大伯,退休工程师,头发花白,戴一副老花眼镜,家住老房子的五楼,不过何大伯一口气爬上去,精气神可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何大伯开朗健谈。昨天中午12:30,房客还没到签约现场,何大伯已经在畅想着Homestay生活了,“我现在不比以前那么健旺,老咯!有心脏早搏、高血压。我想呢,等王医生住进来,一是不要太吵;二是他每天回家和出门时,能早晚敲个卧室门,跟我打个招呼;三是,万一我出点什么状况,帮我打个120急救电话。”
何大伯美丽畅想的背后,是两个给他留下阴影的辛酸事件。一个是隔壁单元的一位老太太,五六年前过世了,不知道过了多少天,才被人发现。还有一个是老先生当年浙大的一个同学,住在新华电影院楼上,70多岁,有一次,连续七八天没去省老年中心活动,才被老伙伴们疑心,后来大家去他家,发现他赤膊躺在洗澡间里,睡过去了。
养老院?何大伯是不去的:“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互相也不讲话,没有家的感觉。”
请保姆?一个是价钱贵;另一个,最主要是矛盾多,烦不过。
儿子是很孝顺很出息。大儿子是教授,住九莲新村;小儿子在设计院工作,住南星桥。但是,愈优秀的儿子愈是“飞鸽牌”,何大伯心疼地说,他们太忙了,各自也有小家庭要照顾,所以除非生病,不喜欢给儿子添麻烦。
王医生的压力——
主意很棒,但我不想成为焦点
昨天中午13:00左右,王医生急匆匆赶到长明寺巷,白白净净,戴着眼睛,很秀气,他是湖州某医院的优秀医生,被派来省妇保医院进修一年,才到杭州没多久。
但是王医生一看社区会议室里那么多媒体的长枪短炮,有种被围观的压力,沉默了。
记者们想活跃一下现场气氛,也担心王医生改变主意,不愿意签约,于是想用小问题缓和些气氛:“以后住在一起,就像是亲戚了,王医生的年龄是不是跟何大伯的孙辈差不多?王医生打算住多久?还有,若找了女朋友,会不会搬出去住了?”
王医生被逗笑了,语速很快,讲话干净利落:“我35岁了。再找?就二婚了。”
另一位记者问王医生:“您为什么决定参加这次项目呢?”
王医生收起了笑容:“我觉得这个项目本身很棒。其次,何大伯我之前见过一面,我觉得他很和蔼、很善良。我知道你们想要什么答案,但是我不想说一些高大上的话,也不想成为焦点。”
何大伯的纠结——
我想请相关单位给个担保
这边厢,王医生已经有些别扭;那边厢,何大伯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本简单的签约仪式开始好事多磨起来。
别看何大伯已经81岁高龄了,但他是个做事谨慎,有点小固执的老人。对于这次签约,虽然老人很高兴,但是也有顾虑:为什么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没有出现在签约现场?“王医生是很好的。但对我而言,毕竟家里住进一位陌生人,如果有医院、社区或保险公司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也能来签个字,会给我一个安全感。”
何大伯的要求让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有点措手不及。王医生也觉得有些尴尬,不过,他修养不错,并没有立即拂袖而起,只是轻声说了一句:“我没有办法向医院提出这样的要求。”
现场的空气有些凝固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之前确实考虑欠周。工作人员急中生智:“何大伯,您先签了字,这协议放您那儿,等我们把方案完善后,您再将协议拿出来,可好?”
何大伯点点头。
王医生的顾虑——
老人子女是否应该表个态
13:20左右,王医生不停地看表:“14:00有个手术,我必须赶回医院了。”
长明寺巷联珠里是个老小区,小巷子有点像迷宫,冲出会议室的王医生一下子没找到方向,而我正要开车回报社,顺便问他:“王医生,要不要搭车?”
“今天这场面搞这么大,我怎么也没有料到。我的想法本来很单纯。”王医生上车就打开了话匣子,作为省红十字会“急救讲师团”的免费课讲师,他平常也乐于做志愿者,所以刚听说这个项目时,就觉得很有意思,“这个是国外早就有的项目,双方互利,长者安心,很希望中国也可以做起来。所以我就报名了。”
不过,何大伯的亲属没有到现场签约,让王医生有点诧异:“那么大的事儿,他的儿子媳妇万一不情愿,味道也蛮差。”
记者在社区采访邻居们时,大家还有一层担心。陈大妈说:“住进来的医生担风险的呢!万一老人在家里出点事情,让他负责怎么办?如今路上扶扶摔跤的老人,一般人都要心里打个鼓……”
那么,王医生还打算签下这个协议吗?“我再仔细想想。”汽车开到岳王路,王医生在省妇保医院东门附近下了车,微皱着眉头,向医院飞奔而去。
何大伯的儿子——
我支持,希望事情更严谨完美
那么,何大伯的家人,对这件事情是否支持呢?
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何大伯的长子何教授。何教授毫不迟疑:“我支持。我觉得这是好事。”
何教授说:“也许社会上有缺乏信任的现状存在。但我父亲平常也跟我提过独居老人出事的案例,他心里是很支持这个项目的,他很善良,也乐于助人,所以,我想即便医院方面不签字,父亲也会邀请医生入住。”
何教授说,我们想要的,只是希望好事能够更好、更严谨、更完美。
而长明寺巷社区表示,将于近日邀请省妇保医院、王医生、老人及其子女一起就王医生入住事宜进行细致的安排。
小营街道的居民若是有意向参与homestay项目,可以咨询小营街道民政科,联系电话:0571—87808530。
- 老人被骗执意汇款10余万 民警当面通话戳穿骗局
- 温州瑞安一医生为患者缝了80多针 遭患者亲友围殴
- 记者走近天台留守老人 遗落在山村的精彩
- 援疆医生巧施针灸 偏瘫患者迅速康复
- 温州援疆医生在拜城县医院再次开展医疗新技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