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李强省长提出在2013年下半年,全面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推进空间换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着力培养名企、名品、名家,打造行业龙头。
为此,本网推出《“四换三名”开发区在行动系列报道》,报道开发区在实施“四换三名”工程中,优化产业结构,创新驱动的先锋作用。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钱江传感谷一期
浙江在线·浙商网7月22日消息 (记者 金靖 实习生 石潇俊) “打开手机红外传感器软件,在水管上扫一扫,便可以检测出哪里漏水了。”杭州钱江开发区,杭州麦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乐克电子”)会议室,董事长吕晶向记者介绍红外感应传感器的各项应用。
“传感器安装在汽车上,你能在夜间发现百米以外的行人;安装在家中,传感器能检测室内空气成分。”吕晶向记者透露,未来的Iphone6手机也安装了类似传感器,能实现以上提到的各项检测功能,引发众人的啧啧称奇。
像麦乐克电子这样的企业在钱江经济开发区还有许多,作为杭州的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载体,一直致力于走高技术产业差异化发展道路,钱江经济开发区集聚了一批以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
其中,传感器产业作为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正向着高端化、集聚化的方向迈进。
“为此开发区规划打造杭州国际传感产业园,将按照“钱江传感谷:培育孵化区+生活配套区+产业集聚区”即“一谷三区”的格局规划建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叶根说,到2023年园区计划实现销售产值1600亿元,目标是建设“中国传感谷”。
抢抓智慧产业新机遇打造未来“中国传感谷”
钱江传感谷“一谷三区”格局规划图
远离杭州市中心,规划面积仅有25.6平方公里。陈叶根也坦言,钱江开发区同省内外动辄数百公里的大型开发区相比并没有土地优势。如何打造钱江开发区自己的特色产业,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成为摆,在开发区管委会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比块头我们没有优势,所以我们只能比头脑和技术。而传感器行业就是高技术产业。”陈叶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传感器就像人类五官的延伸,眼看不到、耳听不到的领域都是传感器发展的空间。
据介绍在相关机构公布的“未来十大发展行业”中,传感器恒位列首位。工信部统计,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从2004年的154.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300亿元,甚至部分行业应用出现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智慧产业、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传感器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空间。”陈叶根说这是钱江经济开发区打造杭州国际传感产业园的背景,他还提到4月3日至4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传感器产业化发展推进大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更看好浙江的民营经济来发展传感器产业。
民营经济发展传感器产业最好的例子就是麦乐克电子,董事长吕晶90年代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远赴美国求学,在硅谷磨练数年掌握红外传感技术后,毅然决定归国创业。
麦乐克电子传感器生产线
“回国一方面是看到国内有更好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希望把技术带回到国内。”吕晶回来后多次调研选址,发现钱江开发区对传感器产业的重视及发展优势,便于2012年扎根落户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
此后几年间,麦乐克电子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从一家中小型科技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掌握最高端红外传感技术的企业之一。据了解,2014年公司的产值将超亿元。
“我们设立了传感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在2014—2016年三年安排50亿元用于传感器产业园的建设。”陈叶根介绍,为扶持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甚至入驻传感器产业园的企业自开票之日起,可按开发区地方财政实际贡献的80%予以奖励,期限为两年,最高可再延续三年。
同时,开发区高度重视资源全球化整合,2013年10月,率先与全球最大的传感器协会——德国AMA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德国传感器专业技术协会中国产业化服务中心”;今年4月,开发区承办了首届全国传感器产业化发展推进大会,13家企业和院校达成合作协议;另外,开发区还与包括美国加州高技术企业联合会在内的多家机构院所建立联系。
此外,开发区还注重全域化推进,制定了覆盖全区、分期推进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增强基础领域协同创新能力,有效推进传感器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同时,推进传感器产业和开发区现有的LED、医疗器械、机器人制造产业的融合互动,推进传感器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互动。
在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全力推进下,园区的传感器产业飞速发展,逐步集聚了一批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全力搭建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传感器产业发展平台。
以产促城、以城带产建生态绿色科技新城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只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陈叶根说,根据规划钱江传感谷主要功能区为“培育孵化区、生活配套区、产业集聚区”,暨“一谷三区”格局。
据介绍,钱江传感谷将按国家级传感器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分三期实施。其中,一、二期规划面积7500亩,计划总投资约为500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600亿元,规划建设期为10年(2013—2023年);三期为全面推进期,辐射面将扩大到25平方公里。
目前,一期启动区块已建成76万平米,可用于传感器产业发展的配套工业和生活用房。到2023年,陈叶根说这里将会是一个集传感器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产业化生产、产品展示、技术交易、公共平台支撑和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的综合性国际传感器产业园。
对于整个钱江开发区的发展规划,陈叶根表示,整个园区始终坚持“环境立区、科技强区”战略,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以都市型机会产业为补充的“3+3”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内涵的循环经济,逐步走上一条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之路。
据介绍2012年,钱江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了杭州市低碳绿色生态商务区试点示范,成为全市第一个以低碳、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商务区;2013年,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级论证。依托中央商务区建设为契机,钱江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已全面启动。
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钱江经济开发区按照“一星全覆盖、二星以上30%、三星引领示范”的标准,全力打造成一个真正绿色、低碳的生态之城。生态工业、绿色建筑、低碳生活,是钱江经济开发区最大的特色,开发区还有一张令人羡慕的“金名片”,就是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约380亩水域面积的西太洋原生态湿地,水光交错、白鹭栖息、风景宜人,且在区内看不到一根烟囱,就如钱江人所说的“这里的空气是甜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