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风雨中,我们守望同行 直击浙东南军民防台抗灾
2014年07月24日 03:52:0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王益敏 黄宏 童桦 见习记者 滕昶

  瑞安渔港码头乌云密布。瑞安日报记者孙凛摄

   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王益敏 黄宏 童桦 见习记者 滕昶)

  苍南霞关社区干部心系百姓安危

  一本电话簿,危难见真情

  23日下午4时,位于温州南部的苍南县马站镇霞关社区。雨越下越大,山上的淤泥变得松散,终于,它们混在雨水中,倾泻而下——社区里的几幢民房被淹了,社区办公室也进了水。

  丁云铭是社区管委会主任,看着不断上涨的黄泥水,忧心忡忡,在二楼办公室里不停踱步,不断地打电话。“老刘回来没有?怎么电话一直不通?”这是丁云铭打给贻贝养殖人老刘同伴的电话。

  得知老刘已安全回家,丁云铭叮嘱几句,匆匆挂了电话。随即,又拨出另一个号码。

  “你爸下来没有……山上的泥松了,很不安全。”对方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子,她的父亲习惯住在山上的一间小木屋里,每次台风一来,那个地方,是丁云铭必定记得的。

  挂下一个个电话,丁云铭总会习惯性地长长嘘一口气,“都安全了,我才放得下心。”

  记者了解到,霞关社区地理位置从陆地向海外微凸,像手一样伸向大海。于是,只要台风一来,它往往成为最先迎接台风的地方。因此,也有人称霞关为“台风口”。

  “虽然‘麦德姆’登陆地距离比较远,但它还是带来了暴雨,对于苍南人来说,情况仍很危急。”丁云铭在霞关社区当了多年主任,每次一来台风,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记者看到,丁云铭的手包里,放着一本电话簿,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名字,还分了组。“都是村民的号码,有些人台风一来就很难联系到,我可以通过和他亲近的人联系,尽快知道他的状况。”

  这本电话簿,丁云铭留了近5年,里面的名字不断增加。

  下午6时,雨势渐渐小了下来。丁云铭套上雨鞋,不顾没过膝盖的黄泥水,又开始挨家挨户去巡查。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麦德姆”台风来临之前,霞关社区已转移地质灾害点和旧危房的住户100多人。

  庆元干部群众漏夜进村巡查排险

  一份手绘图,情系万家心

  中午12时,庆元县荷地镇镇政府的食堂里,20多名当地镇干部迅速扒拉几口饭,就离开食堂,相互之间甚至来不及说一声“再见”。他们都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各自所联系的行政村。

  庆元县东部的这片山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虽然看起来依然平静,但是没有人敢掉以轻心。荷地镇党委书记吴思文说,“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

  镇干部吴兰芳是大岩村的驻村干部。草草吃完中饭,她就带着工作包赶到了村里。与吴兰芳一起进村的,还有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大岩村原本就组建的应急小分队。大岩村地势较低,村里又有地质灾害点和一条河。遇上台风、暴雨天气,它总是镇里受灾较严重的一个村。这次台风前夕,庆元县以及荷地镇的相关领导干部,都提前赶到了大岩村驻扎,随时准备投入抗台抢险。

  今年,荷地镇的干部们为各自联系的行政村都绘制了“民情地图”,地图上清楚地标示了每户人家的常住人口、是否处在地质灾害点等情况。这次抗台排险工作中,这份手绘“民情地图”可帮上了大忙。

  “现在住在村里的大概有31户68人,赶紧把这些住户的房屋状况和周边地质情况都排查一下。”吴兰芳叮嘱应急小分队其他成员。大岩村的坑底湾,是当地的地质灾害点,附近还居住着3户共6位村民。干部们把这6位村民转移到了村委大楼里的避灾点,那里有村里早就准备好的干净被褥和食品。

  对于住在大岩溪边的住户,应急分队则挨家挨户地检查房屋结构。“晚上别睡太死,随时注意雨情。”“手电筒要充好电,手机保持开机,有情况随时联络我们。”“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门千万别锁死了,实在联系不上,我们也能及时进来救援。”

  一边排查险情,吴兰芳和应急小分队成员一边不厌其烦地对每一家人重复着这样的提醒。排查完所有有人居住的房屋后,放心不下的吴兰芳和其他干部把全村100多栋房屋又逐一排查个遍,确保没有被遗漏的村民。

  晚上8时许,吴兰芳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夜晚的雨势虽然还没有变大,她也一刻不敢掉以轻心。

  边防 严阵以待抢险疏散

  今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来袭,温州、台州边防部队迅速启动抗台预案,截至7月23日17时已出动警力600余人次,车辆50余台次,及时组织转移疏散旅游景区游客、渔船民、海上养殖人员及低洼地带、危房、易滑坡地区群众4000余人,加固渔排、养殖网箱等设施120余个,劝阻、协助300余艘船只返港避风。

  7月22日21时53分,洞头大队燕子山边防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洞头海域一艘回港避风的永嘉运砂船和一艘江苏籍渔船相撞,有一名船员受伤,情况危急。燕子山边防派出所迅速组织官兵携带救生装备会同洞头县海事部门展开搜救。23时50分许,营救人员成功将伤者抬上岸。

  处在台风前沿地带的南麂边防派出所,于7月22日启动抗台紧急预案,会同海事、港航等部门,先后出动警力65人次,临时增开通往鳌江、瑞安的客运航班14班次,目前已成功疏散滞留南麂岛上的1447名国内外游客。

  医卫 组建百余应急队伍

  23日,温州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都安排了防台风应急值班;市、县(市、区)医疗急救、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应急机动队处于待命状态,温州市区的省、市医院急诊科也加强了值班力量。

  包括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的市区7家省、市级医院共组建医疗救援应急队伍7支104人,心理干预应急队伍2支12人;市疾控中心组建疾病控制应急队伍5支47人;市卫生监督所组建卫生监督应急队伍2支16人。11个县(市、区)组建医疗救援应急队伍45支605人、疾病控制应急队伍38支267人、卫生监督应急队伍32支253人、心理干预应急队伍10支84人。

  此外,温州市疾控中心还准备了消杀物资漂白粉15吨、漂精片2000公斤、泡腾片200公斤。各县(市、区)共储备漂白粉4410公斤、漂精片2639公斤、泡腾片130.9公斤、含氯消毒剂300公斤、敌敌畏20瓶、杀虫剂20瓶,其他消毒液330瓶。市中心血站也储备了临床抢救用血。

  天台 抢修农户房屋

  “坚志,先下来歇一会吧。”“不休息了,都下雨了。要是不加快进度,那就没办法完工了。”中午11时30分左右,村民郑坚志站在脚手架上,脖子上挂块毛巾,拿着砖刀正在砌墙,挥泪如雨。今天,天台县南屏乡山头郑村村干部和热心群众合力,赶在台风前为一位低保户抢修房屋。

  昨天上半夜,受无人居住的邻居危房倒塌的影响,该村低保户范春翠家的一面墙体严重受损。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闻讯赶到老人家中,把老人转移到了她亲戚家里。76岁的孤寡老人受到惊吓,一夜无眠。

  一大早,老人赶回了自己家,看着半倒塌的墙体,愁得连早饭也没心思做。村干部劝老人先避过台风再说,老人却说:“现在不修回去,台风一来,我家就没了。”乡、村干部现场一商量,认为赶在台风到来前修好老人的房子完全有可能,于是一致同意跟台风赛跑,及早修复老人濒临倒塌的房子。

  说干就干。村委会主任郑丙端马上联系砖厂、建材店,村支书郑雄贵立即动员周边的邻居,很快就来了几十位热心的村民,由于不用那么多的人手,最后留了7位村民帮忙。

  8时左右,建筑材料运到了。此时,村干部、村民已清理了现场倒塌的杂物,搭好了脚手架,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拌水泥、递砖块、砌墙,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累了想坐一会,其他村民马上顶上来;渴了想口水,马上有人递上凉开水。

  到中午12时30分左右,范春翠老人家的墙体提前完工。

  苍南 渔船归港避风

  “宁可十防九空,我们也要认真对待,不能出一点漏子。”下午5时,苍南龙港镇舥艚社区养殖户吕祥龙告诉记者:“我们海边人防台有经验,许多邻居都已经用抗台护窗板把门窗加固加厚了。”

  在浙江最南端的霞关,渔民林光标下午3时已经从海上养殖场上岸。老林长期从事海参养殖,林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根据海上的风浪判断,5天前,我们就开始给养殖渔排捆扎加固了。”霞关海域分布的2000多个养殖网箱已经进行了防风防浪加固,30多家从事养殖的渔民也已经全部撤回岸上避风。

  在马站镇的霞光港港湾,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小作业船船主游国恭说:“前两天就听到气象预报说台风要来了,今天一早,我们就忙着对停泊进港的渔船进行加固,整整忙活了一个早上。”

  早在21日,当地渔业部门就已经通过信息终端平台,通知出港生产的灯光敷网作业渔船及时归港避风。截至今天中午,苍南近百艘灯光敷网作业渔船已经全部归港避风。渔业执法人员正在加强巡逻,通知船上作业人员及时撤离,确保万无一失。

  今天一早,苍南县灵溪镇渡龙社区干部就分头赶往地质灾害点和危旧房,劝说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渡龙村542号民房位于地质滑坡点,渡龙社区主任陈加泼反复劝导居住在此的两位老人,“你们要转移去更安全的地方。晚上一旦风雨加大,就直接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开车过来帮你们一起转移。”

标签: 台风|麦德姆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