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山地区“五水共治”工程示意图。梁津铭制图
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杨晓政 实习生 陈欣 通讯员 陈伟 计慎忆 石佳妮)7月28日,杭州迎来了入伏以来第一场大暴雨,主城区最大降水量达117毫米。8月1日,受台风“娜基莉”的影响,杭城也下起了中到大雨。作为杭州“逢雨必涝”的老社区,馒头山地区的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汛期逢暴雨天都如临大敌,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可让他们惊喜的是,今年这两场雨,这回馒头山竟然连一块明显的低洼积水点都找不到。
今年三月,上城区“五水共治”工作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六月中旬,馒头山地区的道路、管道提升工作基本完成。这次馒头山区域的居民终于在雨天清爽了一回。挽着裤脚、蹚着雨水进家门,眼看着大水淹了冰箱,这副窘态,以后也许只是回忆了。
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他在雨棚下安心绣十字绣
上周六,杭城的雨下得断断续续。中午时分,突然下起了大雨。可这次住在宋城路一号的王大伯夫妇却没以往的着急。
记者见到他时,王大伯正坐在门口雨棚下亮堂的地方摆弄着他的“水晶”十字绣,旁边放着一篮花花绿绿的“水晶”。他戴着老花眼镜,一边和老伴儿聊天,一边拿着小镊子仔细地做着活儿。王大妈则在一旁惬意地吃着小点心。
但是,在去年“菲特”台风期间,王大伯家里积水都漫过了小腿,一家人急得直跳脚。
馒头山是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不能动土,拆迁遥遥,连挖地三尺埋个大口径的雨水管、污水管都要经过复杂手续。水不进地下管道,大喇喇行走路面,这可苦了附近的百姓。
王大伯一家算是老底子的杭州人了:“我们在这里快住了70年了。大约从1988年台风开始,每隔几年,我就要眼睁睁看着山洪从南宋皇城凤凰山、馒头山冲下来,登堂入室。社区也去讲过、12345也打过,现在终于弄好了。”
“哎呦,以前天有点变,我就开始担心了。家里老老小小都出门上班了,留我一个人,雨稍微一下,这水就满起来了。一屋子都湿哒哒,四五天才能弄干净。现在好了,上次下大暴雨,我们家里一点事情都没有的。”王大妈也在一边笑着附和。
新建、加宽、增设
排水管道集体大变身
馒头山区域地处南宋皇城遗址综保范围,主要涵盖宋城路、宋城支路、笤帚湾路、馒头山路、梵天寺路、凤凰山脚路等6条主路及周边支小路,及南星桥铁路货场、省军区仓库等7重点区域,总占地面积约45公顷。由于地处群山环绕中,山水走向过于集中,区块地势低洼较多,而且配套的市政管网、暗渠流量过小,无法满足短时间强降雨排水要求,一旦遇到强降雨,山水与路面雨水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导致积水。
去年10月“菲特”台风期间,短时强降雨造成馒头山区域平均积水深度达1米,积水面积达5000平方米。5条道路的20个点都出现了积水。这样的内涝的“重灾区”,今年又为何能安度暴雨之夜呢?
钱江晚报记者仔细地询问了上城区治水办负责人陈伟。他说:“我们主要是新建、加宽、增设了排水通道,并且连通了排水通道口,增加了分洪的能力。”
馒头山区域的工程主要涉及梵天寺路、宋城路、凤山路、馒头山路、宋城支路、笤帚湾路等路段。
梵天寺路西南—东北走向,只有260米,位于馒头山社区的南面。原来道路两侧的排水渠只有10厘米左右,现在放下去了直径50厘米的排水渠,用来收集雨水和居民生活污水。
宋城路与梵天寺路基本平行,在梵天寺路的北面。馒头山路在中河的西面,西南—东北走向,连接凤山路和笤帚湾路。这两条道路都将原来直径为30厘米的排水管道扩大至50厘米。陈伟说:“这样排水能力将提高50%左右。”
宋城支路是宋城路的一条岔路,在宋城路东面入口不远处,向西北方向延伸。这次,这里原先直径20厘米不到的排水管扩大到40厘米。
笤帚湾路的北段朝向与凤凰山脚路相连,这一段这次也进行了大改。笤帚湾路本来就有一条1.0米×0.8米的暗渠。这次,新建了最大尺寸1.5米×1.8米的排水方渠,大大增加了排水的能力。
拓宽洪水“出口”
保持管网常年畅通
以前,凤凰山脚地下管道的积水全部都由馒头山路进入中河。这次,凤凰山脚路和笤帚湾路的地下管道也接通了,凤凰山脚路的积水就可以分流到馒头山路和笤帚湾路两条路的地下管道。而宋城路、宋城支路和梵天寺路的水也都流入笤帚湾路的地下方渠。
笤帚湾路成为了四条道路雨水的出口。这么多的水,到底怎么流出去呢?
在笤帚湾路的南面,有铁路货场的暗渠。流水就是通过这条暗渠,穿过铁路货场,在铁路货场的二商场出口,经过二商场流入中河。
可是,铁路货场的二商场出口原先也很窄,常发内涝。这次,这条长120米的路挖了至少2.5米深,埋下了1.6米×1.8米的方渠,洪水就能轻松地排到中河了。
这么多的水排到中河,不会造成污染么?
陈伟说:“平时和雨不大时,污水基本不会排到中河。在水入中河的入口处,设有污水提升泵站,污水会经泵站提升后进入最近的市政污水管道。当山洪过于集中,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时候,才直接通过排入中河泄洪。”
除了修缮、新铺管道,还需要保持它们常年畅通。
在污水管网经过的道路上,隔15米到20米不等,还设置了一些70厘米×70厘米的检查井。由于地下管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流水带下来的淤泥直接进入了这些比管道更深的检查井中。根据上城区道路养护规范,这些检查井一年清淤两次,确保畅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