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诗化的语言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美丽中国”成为温暖亿万人心的词汇,点燃了中华儿女开创更美好未来的热情。人们寻找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功实践,更多地将目光投注于浙江农村,掀起了一股考察“美丽乡村”、寻找“最美乡村”的热流。
事实上,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和重点正是农村。作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重要路径。透过这扇生机盎然的窗口,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领会“美丽中国”在浙江所期望铸造的生态价值、推行的普惠理念,以及促成城乡融合的用心和决心。乡村更为富饶,百姓生活和谐安康,城乡差距日益缩减。浙江“美丽乡村”逐渐呈现的活力、富足、幸福、美丽和文化底蕴,是对“美丽中国”内涵的注解。
从“示范引领”、“普遍推行”到“深化提升”,“农村令城市更向往”的建设主题十年相承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中文意译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用类似的一句话进行总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农村令城市更向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曾经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了经济大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8年位列我国各省区第一。物质富裕已不再是农村生活“幸福感”的唯一衡量。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对生存发展环境和农村生态尤为关注,对自身是否享受与城市均等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尤为敏感。重民生,体民意,浙江决策层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广大农村居民绝不能掉队,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必须比肩齐飞。
于是一场历时10年的“美丽接力”在浙江农村“星火传递”。
2003年开始,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至2007年,经过5年的努力,对全省10303个建制村进行初步整治,并把其中的1181个建制村建设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这一过程称为示范引领阶段,是浙江“美丽接力”决胜起跑的关键一棒。它为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开好了头、引好了路。不仅促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推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带动了统筹城乡、利民惠民的系列工程在农村“开花结果”。浙江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
从这一阶段开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开始形成。省委、省政府每年围绕一个重点,召开“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做报告,抓检查、抓推进、抓落实。以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并重、投入机制不断健全的城乡共建共享帮扶模式在浙江推开。
2008年起,浙江在“千万”工程树立“示范美”的基础上,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成功经验深化、扩大至全省所有乡村。这一过程称为普遍推行阶段,是浙江“美丽接力”的第二次交棒。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为重点,浙江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形成了农民受益广泛、村点覆盖全面、运行机制完善的整治建设格局。截至2012年,浙江又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村1.6万个,农村面貌发生了“整体”的变化。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做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浙江“美丽接力”进入了深化提升阶段。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浙江明确了“美丽乡村”从内涵提升上推进“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要求。成功培育了35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农村面貌逐步发生“质”的变化。
10年,从树立“示范美”、力争“大家美”,到提升“内涵美”, “农村令城市更向往”的主题一脉相承。浙江新农村建设呈现了树品牌惠民生的特点。各地结合本土地域特征、产业特色和人文特点,在“美丽乡村”总品牌下,创造了一批接地气、振精神、高立意、容易记的地域性乡村“金名片”。这让“美丽乡村”建设得以与“本土化”建设有机结合。秀山丽水、金色平湖;自在舟山、潇洒桐庐;梦留奉化,幸福江山等。这些名字或与地域名称巧相对,或与地理地貌、人文民俗相关联。它们朗朗上口,韵味绵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0年,浙江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为龙头,系列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原本面广、点散、任务重的农村整治工作不再杂乱无序,相反梳理出脉络与重点。“一幅蓝图到底”,让乡村建设有根可依、有脉可循。设计单位和市县规划设计中心、县乡村干部相互“捆绑”。这一“倒逼”模式,促使各级政府和有关人员更加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一来避免了地方做“甩手掌柜”,将责任“一脚踢”给规划设计单位,二来促成了相关规划因地制宜,便于“落地”。
10年,浙江新农村建设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铸就了农村整体面貌的焕然一新。整乡整镇环境整治,整体推进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和污水处理网等一体化建设。浙江以县域为单位建设“美丽乡村样板区”;把重要交通沿线打造成“风景长廊”;把村庄建设为特色景点;把农户庭院雕琢为“精致小品”。成功打造了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30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共同描绘了“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锦绣浙江。
10年,浙江新农村建设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加快构筑梯次合理、衔接紧密的城乡体系。把中心村作为统筹发展的基础节点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村庄整治从“治脏治乱”向“治小治散”并重转型。同时,加快公共资源要素向农村,特别是中心镇村集聚;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人口居住集中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浙江实现了等级公路、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价”。中心村的链接点作用,正引导、辐射带动周边的行政村,打造融公交、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于一体的30分钟公共服务圈。
环境日益秀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完善,“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成果惠及百姓
在绿浪翻滚、竹海深处的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青砖绿瓦的古朴民宅掩映在群山之中。游人络绎不绝前来领略“美丽乡村”的风采。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浙江农村建设得真美。“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桐庐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制村全覆盖,村庄排放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池后可化成清流。浦江开展“一溪一策”,对劣Ⅴ类支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县50条支流中,达到Ⅲ类以上水质的,同比增加11条。德清筏头乡庙前村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受益农户比例81.5%。
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手,浙江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的内容不断深化。村庄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完善,这为浙江各地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开创了机遇。
不少地区不但激活了“花果经济”、“苗木经济”,更兴起了“美丽产业”和“美丽经济先行区”等超前理念。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为主的旅游经济,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为主的养生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为主的运动竞技,和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为主的文创经济,大大丰富了浙江农村的新型业态。去年,浙江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88亿元。农家乐经营大都是在村庄整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生态资源、乡村资源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过程中,它成为浙江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创造了重要来源。
2012年,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把“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方向,整体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和乡村休闲的有序发展。这既保存了历史文化村落风貌的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也体现了它们当下生命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
在浙江永嘉,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埭头古村,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楠风营地”深受儿童游客喜爱,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200多元。苍坡村凭借古建筑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展馆,大力宣传永嘉古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昆曲文化等传统文化,促进了当地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古村落和生态乡村环境成为“特色竞争力”,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历史巨轮滚滚向前,十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治水攻坚战的“集结号”已然吹响,“美丽浙江”共建呼唤你我他!
回首10年,故里更颜、乡村新貌,一幕幕改变书写着浙江农村跨越发展的惊叹号。2013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成为了浙江“美丽中国”实践的发展脉搏。有人问,站在历史的高点,下一阶段,浙江“美丽乡村”还能做什么?浙江正以5个“关注”引发了人们对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思考。关注人与环境——环境如何对农村居民的素质产生影响;关注长效机制——农村环境治理如何可持续生效;关注产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业、农家乐的发展是否会对生态造成污染、破坏;关注资金与用地——集约用地与开发建设如何取得良性平衡;关注农民稳定就业、创业、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村富是否等于民富,民富是否一定形成村富;关注可持续发展——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上升至“经营乡村”层面,如何构建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乐园。
我们不禁发现作为浙江探索农村复兴之路的载体,“美丽乡村”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值得肯定的是,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最终要靠你我他。明年,浙江新农村建设将重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按照“村点覆盖全、群众受益广、设施运行佳、治污效果好”的要求,集全民之力打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使农村真正呈现活力乡村、生态乡村、人文乡村、富美乡村、幸福乡村之美;使农业真正发挥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农耕文化、特色产业、森林景观的优势;使农民真正与市民一道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呼唤全体浙江人共同的智慧和努力!(刘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