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4浙江网络行 > 温州 正文
陈一新:强化责任、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4年08月06日 12:07:46 来源: 浙江在线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7月6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加大克难攻坚和狠抓落实力度,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温州赶超发展。同时,审议通过《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围绕“两美”目标推进大都市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的决定》。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的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十大举措”,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重重困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全力控险保稳促调,经济运行筑底企稳。出台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双十条”升级版和助企强工“新十条”,市县两级处置办集中办公,着力化解企业金融风险,今年1-6月已处置不良贷款171.7亿元。实施“赶超发展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已有12批“百亿工程”先后集中开工,实施项目164个总投资1828亿元。瓯越大桥等项目建成,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龙丽温高速公路瑞文段等项目开工,沈海高速公路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等加快推进。组织异地温州商会回乡投资,创新实施“领头雁工程”,到位省外内资214亿元,增长22.7%;新引进项目76个,总投资485亿元。加快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南车车辆维修基地等大项目落地,中石化LNG等大项目加快实施。扎实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现已开工40个677万平方米。加快瓯飞一期等围垦工程建设,出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十大政策”,启动8000多亩低效土地再开发。实施“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积极打造网络经济强市,成功举办2014年首届中国采购经理人峰会,创建“金州”、“国智”两个省级电商产业园,网络零销额增长62.7%,居民网络消费额增长51%。扎实推进“四换三名”、“三转一市”,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完成率达94.8%,完成“个转企”6678家、“小升规”256家、“规转股”59家,26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2.2万亩、现代农业园区30个,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上半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8亿元,同比增长6.8%;财政总收入342亿元,增长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9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总产值2094亿元,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长5%;限上固定资产投资1190亿元,增长17.7%;外贸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7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8元,分别增长9.1%和10.7%。上半年25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的有23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5项,增速位次在全省前移的有17项,总量占比在全省提高的有10项。

  (二)狠抓环境整治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加大“五水共治”力度,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两河”整治大会战,整治垃圾河344条666公里,完成年度计划的110%,完成治水投资108亿元,全社会治水捐资5.96亿元。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出台新建违法建筑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拆违390万平方米,完成“三改”1460万平方米,打赢了永嘉三江和乐清柳市龙岗山宗教违法建筑处置“两场硬仗”。加快推进“3+1”亮点区块建设,强化政策处理攻坚,滨江商务区30幢大楼建设加快,城市中央绿轴开工,三垟湿地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双屿减员增效综合整治取得突破,去年以来减少外来人口9.3万,下降26.8%。投资210亿元的三江立体城项目开工。扎实推进“六城联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全国爱卫办暗访验收。创新建立文(成)泰(顺)“工业飞地”机制,探索生态建设、区域统筹新路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建设15条精品线、107个精品村和52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

  (三)强化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市委先后两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明确“40项改革项目”具体任务。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民营银行试点获批,“蓝海股份”、“幸福股份”三期、全国首单地级市保障房私募债等成功发行,社区银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推进“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6家、农村资金互助会20家。完善民办教育政策体系,加快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一批民办教育医疗项目加快推进。调整完善生态园、高新区管理体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获省政府批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施“三单一网”,实行房地产“三证联办”,开通五级政务服务网。

  (四)深化平安建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扎实推进平安温州建设,实现省级平安大市“五连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六防工程”、“警灯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发案、“两抢”案件、入户盗窃数分别下降15.4%、55%和16.6%,打击侵财犯罪和打处黄赌毒等工作成效全省领先。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依法稳妥处置了一批突发性事件。开展十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事故总数、死亡数、受伤数分别下降8.4%、15.9%和5.2%。开展城中村安全综合整治,整治完成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居住出租房屋1.5万家,减少外来人口2.2万人。开展海外华文媒体温州行活动,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深化“网络清风行动”,加强网络舆情监管。

  (五)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推进“村民中心”建设试点和农村“文化礼堂”拓面提质,实施43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等化,加快推进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洞头一期、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一期等项目建设,成立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实现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市中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强基创优工程”,认真落实“单独两孩”政策。积极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成功举办中华龙舟大赛暨温州龙舟文化节。推进社保扩面,加强新居民积分制服务管理。加强安全领域执法监管,食品药品和环境污染犯罪打击成效居全省首位。扎实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市区79个公共场所区域实现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市区主干道晚高峰平均时速提速8.9%,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55万平方米,竣工87万平方米。

  (六)争取上级各方支持,工作成果可圈可点。成功获批“十大国家试点”,包括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国家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市、文成和泰顺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温州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等。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审批。成功创建了一批省级试点,包括省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试点,文成被列为县乡村一体化省级试点县,泰顺罗阳、文成大峃入围省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双屿工业区减员增效综合整治列入省级试点等。

  (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市委常委会率先垂范,作出“六带头、六引领”公开承诺。认真抓好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党的纪律、敢于克难攻坚”为主题的“加课”专题教育,全市有27万名农村党员作出不信教承诺。广泛深入听取意见,扎实开展“走亲连心解忧”和“走企连心解难”活动。强化即知即改,建立问题清单、交办单、抄告单、销号单“四单制”,限时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全市共列出即改问题1856个,其中已整改969个。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教育实践活动“有声势、有特色、有实效”,得到了省委和省活动办的充分肯定。

  (八)强化管党意识,党的建设得到切实加强。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开展干部超职数配备、违规在企业兼职、企业负责人在市县党政兼职等专项整治。履行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基层党建季度“互看互学”现场会制度。全面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和机制。开展“五星争创”活动,完成第一轮星级评定,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推进“两新”组织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纠风治乱和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推进“清廉温州”建设。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579次,发现问题831起,处理责任人员417人。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创新推出“电视问政”、“新政聚焦”两档电视专题节目,加大舆论对重点工作的监督推动。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照章程履行职责,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温州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三大经济风险”仍未有效化解。企业金融风险持续高悬,房地产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实体经济依然困难,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二是一些重点工程进展缓慢。有效投资、项目开工和工业供地等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推动任务落实亟需破难攻坚。三是改善民生任务繁重。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特别一些民生难点问题久拖不决,上好学难、看病贵、出行难、住房保障难、食品安全隐患多仍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四是维稳压力仍然较大。社情舆情复杂,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仍然较多,“三宗”潜在问题仍然突出,基层基础仍然薄弱。五是机关作风效能仍需提高。“中梗阻”、“小鬼难缠”、“庸懒散慢”问题依然存在,不担责、不作为问题尤为突出,甚至腐败堕落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还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下半年任务的部署

  做好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赶超发展、再创辉煌”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坚持以“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为主线,勇于负重拼搏,敢于克难攻坚,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突出实体经济振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化风险为当务之急,以稳增长为中心任务,以促转型为主攻方向,强化经济指标考核,着力提速提效,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力争今年跟上全省经济发展步伐。

  一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要高度重视谋划大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形成机制,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投资规模超20亿元乃至超50亿元的大项目。要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钩服务,落实“一周一督查、一月一协调”机制,提高项目落地率、进场率、开工率、竣工率。要加大工业供地力度,着力推进一批工业技改项目。要充分发挥国资集团的融资功能,优化投资结构,加快重点区块、重点项目开发建设进度。与此同时,要争创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深化对外开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好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出口增长。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推动信息、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等消费,努力把居民消费能力释放出来。

  二要全力推进“温商回归”。要大力推动异地温州商会回乡投资,切实提高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落地率。要深入实施“百名领头雁工程”,激活“归雁经济”。要加快谋划建设“世界温商家园”、“温州商会总部大厦”等大项目。要构建全国温州商会总会、31个省级温州商会和众多市级温州商会的温州商会网络,选派三四十名科局级优秀干部作为“温商回归”招商专员,推动“温商回归”工作。要加强联系,引导新生代温商回乡创业创新。

  三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把抓工业作为保稳促调的重点,推进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和工业强镇建设,尤其是乐清、瑞安要发挥“顶梁柱”和“排头兵”作用。要完善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争取尽快获得省里批复,加快核心区块开发建设。要加快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省级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要加快小微企业园尤其是33个示范小微企业园建设,抓好政策落实。要深入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逐个产业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包括研究制定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工业企业并购重组操作细则、企业解困直通车制度等政策,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要把网络经济作为“一号新产业”,加快网络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加快菜鸟网络智能骨干网温州项目、跨境贸易电商园等项目落地,努力打造网络经济强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要研究出台科技进步和人才政策,强化创新驱动。抓紧出台“空间换地”实施细则、“机器换人”实施意见、“腾笼换鸟”综合试点方案,深入实施“四换三名”、“三转一市”,尤其要着力抓好“机器换人”和“小升规”工作。要把旅游业作为龙头服务业来抓,推动山海旅游资源深度整合。要加快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现代物流业,扎实推进建筑业持续发展。要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各县(市、区)和市级功能区要明确产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力求在1-2个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四要深化企业金融风险化解。要全面落实“双十条”升级版,构建银企“同进共退”机制。要深入实施分类处置,强化融资支持、应急转贷、整合重组、破产清算等有效举措,加快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化解,确保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要发挥国有担保公司杠杆作用,探索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不良贷款处置的机制。要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要落实助企强工政策,深化驻企服务员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突出时尚之都特色,加快建设温州大都市区。要以“两美”为目标,以时尚之都为特色,以新型城市化为路径,以“一主两副三极多点”为空间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

  一要把时尚之都作为最大特色来打造。要抓紧研究编制时尚之都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要把瓯江口新区和洞头作为“东方时尚岛”来打造,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的“时尚窗口”。要谋划一批时尚产业发展平台,实施一批具有“定海神针”作用的时尚产业项目,尤其要加快谋划“时尚新天地”、环五马街时尚商圈、时尚产业园和瓯飞二期新能源新旅游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要大力推进轻工产业时尚化,培育一批时尚产业集群和领军型时尚企业。要办好中国(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等一批展会,积极促进时尚消费。要发挥“百工之乡”等传统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时尚产品。

  二要把亮点区块作为标志性窗口来建设。要加快“3+1”亮点区块建设,确保按时完成政策处理攻坚,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快瓯江口新区和洞头、空港新区、龙湾中心区、瓯海中心区、三江口片区、开发区滨海新城等开发建设,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集成辐射的功能区块。要实施精品街区打造工程,统筹推进塘河治理、公园建设、城中村改造,形成一批高品质的街区小区。要落实文(成)泰(顺)“工业飞地”方案和政策,谋划一批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点项目。要积极争取调整省重点扶持欠发达县区域统筹发展激励奖补系数。

  三要把提升城市能级作为最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加快瓯飞、浅滩二期等重点围垦项目建设。要抓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推进荒滩未利用地开发试点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加快国际空港、海港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加快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沈海高速公路温州段、龙丽温(泰)高速公路、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市域铁路等重点干线交通项目建设,构建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重点的城市路网体系。要加快500千伏区域环网、天然气输配工程等重点能源工程建设,做好浙能乐清电厂三期、泰顺交溪流域水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要加快免费WIFI、数据中心、无线移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城市。

  四要把环境治理建设作为关键举措来推进。要加大“五水共治”力度,深入实施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两河整治”,确保年内完成50%的“黑臭河”整治目标;推进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和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持续改善水环境。要加大“三改一拆”力度,严格落实新建违建管控措施,有序推进“无违建”创建。要打好“六城联创”攻坚战,确保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夺牌。要强化六大重污染行业和“五小”行业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深化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四边三化”,推进绿道网建设,打造一批精品线、精品村。要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实施省级生态县全覆盖工程。

  (三)突出试点先行和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改革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五大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40项改革项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要深化金融综合改革。要把金融综合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完善民间借贷服务平台。要做好全国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争取温州民营银行年内落地开业,积极争取民营保险、民营证券、农村保险互助社国家试点,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发展。要推进“蓝海股份”、小额贷款公司优先股及定向债发行,加快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筹建,努力建设多层次地方资本市场。要加快互联网金融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探索开展人民币跨境投资和融资,争取全国首批个人境外直投试点。要完善发展“温州指数”,持续扩大影响力。

  二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深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做好做实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在条件成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股权交易、抵押、担保及股份有偿退出试点。要探索建立宅基地跨村置换、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机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房屋产权登记制度,争取先行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试点。要完善监管体系,健全风险防范补偿机制,推进农村资金互助会、扶贫资金互助会和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各县(市、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完善政策,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稳妥推进农村社区改革、农房集聚改造和城中村改造。

  三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把“三单一网”建设作为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总抓手,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有效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务公开,争取8月底前正式开展负面清单试点、公布市县权力清单,切实将政府权力的规模、边界、依据、流程置于群众的视线之内,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行政权力全流程监督,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要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中介机构改革。

  四要深化功能区体制改革。要完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提升国家级高新区、温州生态园、雁荡山风景区等功能区的管理功能和发展水平。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优化县级功能区管理体制,理顺功能区与镇(街)的关系。

  五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一批优质特色的民办学校,争创全国民办教育改革示范区。要深化社会力量办医改革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要争取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开展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试点。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要完善社会组织分类评估机制,加快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四)突出改善民生,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切入点,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而又充满活力。

  一要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要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切实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民生问题。要着力提升发展基础教育,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等在温高校发展,加快温州肯恩大学、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校项目建设。要加快温州医学院附二医新院、市中医院新院等重点卫生基建项目建设,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要加快奥体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体育强市。要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要探索实践“医养结合”模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要落实人口计生政策,提高人口素质。要深入实施交通治堵工程,切实解决停车难、出行难问题。要着力推进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提升信息普惠水平。

  二要着力推进文化建设。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加快温州道德馆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大文化礼堂提质扩面力度,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做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专题”,构筑农村精神家园。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等整治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力争创成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要深入开展群众性龙舟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全国龙舟大赛基地。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支持《温州两家人》等温州题材文艺精品创作。要管好用好“两大舆论场”,提升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净化网络空间,凝聚社会正能量。

  三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深化“平安温州”建设,确保实现平安大市“六连创”。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反恐措施,加大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要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决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要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有效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要深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整治和食品安全“强网清源”行动,深入推进城中村安全综合整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要提升民主法治水平。要切实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老干部、群团和党管武装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干大事的良好格局。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理念,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深化“法治温州”建设。

  (五)突出正作风强基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转变作风、固本强基为重点,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一要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抓紧抓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让每位党员接受一次“党性体检”,受到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问题整改,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细化整改举措,逐一推动问题解决。要强化建章立制,以管用有效的制度管事、管权、管人,巩固整改成果,形成长效机制。要用好用灵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进一步探索完善,使之成为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重要法宝。

  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专项工作干部考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等政策措施,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动议程序,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工作,加大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力度。要推进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实施办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机制。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注重在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培养锻炼干部。要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完善日常管理和请示报告等制度。要完善人才评审制和贡献积分制,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

  三要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季度现场会制度。要全面推进“红色细胞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水平。要深入开展“五星争创”活动,力争形成一批“五星”党组织示范群。要探索完善加强基层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重心下移,鼓励干部扎根基层一线,关心基层干部,切实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推进“村民中心”建设。要以“双强好书记”队伍建设为龙头,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与其他领域党组织书记“同等地位”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有效覆盖,进一步打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品牌。

  四要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快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支持纪委调整内设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要探索推进巡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要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抓早抓小抓苗头,强化案件查办。要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健全村监会运行机制,重视农村村务公开监督工作,切实治理农村基层腐败问题。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公开试点。要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加大正风肃纪力度。

  五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执行力。要贯彻夏宝龙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掌握“工作十法”,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要完善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落实机制,分管领导对分管领域中的难题及遗留问题要敢于克难攻坚。要强化各县(市、区)抓经济的主体责任和市直部门的推动责任,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包括“温商回归”重大项目的领导联系服务制度,形成上下各方合力抓经济的良好局面。要按照“衔接上级考核、紧扣中心工作、体现温州特色”的要求,抓紧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督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要强化工作落实的时效意识,制定时间表,按节点来推进和检查,不能仅到年底算总账。要强化攻坚克难的锐气和一抓到底的韧劲,敢担当善担当,身先士卒破难题,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层层深入,确保取得实效。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切实为温州赶超发展积蓄后劲。

  三、关于全会审议文件的说明

  今年5月,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着眼推动“中国梦”和“美丽中国”在浙江创新实践,就“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作出了决定;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就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推进我省新型城市化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新精神新要求,市委研究制定了《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围绕“两美”目标推进大都市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现就这“两个文件”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起草“两个文件”的总体考虑。省委作出“两美”建设和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推动浙江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温州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建设是新型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温州具有构建大都市区的现实基础和区位条件,推动县域发展向大都市区发展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推进大都市区建设中,我们既要解决目标定位、功能布局、战略路径等重大问题,更要找准特色定位,力求在区域和城市竞争中错位发展、提高竞争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市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贯彻省委精神同温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抓“规定动作”,又抓“自选动作”,作出了以“两美”为目标,以时尚之都为特色,以新型城市化为路径,加快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区的重大决策。

  城市的特色定位,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经济特色。市委把时尚之都作为温州大都市区的经济特色来定位,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从历史传承看,新世纪初,温州作出了建设国际性轻工城的战略部署,当前推动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升级、轻工之城向时尚之都转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现实条件看,温州具有坚实的轻工产业基础、崇尚时尚消费的文化传统,温商具有庞大的市场网络和运作国际时尚品牌的经验能力,这是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的比较优势和潜力所在。从未来趋势看,经济与文化、信息的融合发展,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

  市委作出这一重大决策,并研究制定了“两个文件”,既不折不扣贯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规定动作做到位”;又从温州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做到“自选动作有特色”,这是全面实施“十大举措”的深化拓展,是推动温州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改善民生、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两个文件”的总体框架及涉及的重点问题。《实施意见》共分6个部分,明确了围绕“两美”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全面部署了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决定》共分3个部分,明确了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对保障措施作了强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关于大都市区建设的定位。《实施意见》稿强调,要围绕“时尚之都、山水智城、民营高地、温商家园”的目标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融合、集聚集约,突出创新功能、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区。

  第二,关于大都市区建设的特色。《实施意见》稿和《决定》稿都强调,温州大都市区建设要以时尚之都为特色。强调要发挥轻工产业、温商网络、民间资本、空间要素等优势,坚持智造与消费“双驱动”,积极构筑时尚精品制造名城、国际时尚消费名城、时尚产业策划基地、时尚要素配置基地,加快建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时尚发展平台,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时尚企业,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尚产品,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推动轻工产业向时尚产业升级、轻工之城向时尚之都转型,逐步建成智造发达、品牌荟萃、消费集聚、市场活跃、影响力大的时尚之都。

  第三,关于大都市区建设的布局。《实施意见》稿强调,要构建以温瑞平原为主中心,以乐清和平(阳)苍(南)为副中心,以永嘉、文成、泰顺县城为山区发展带动极,以中心镇为城市化重要节点的“一主两副三极多点”大都市区布局。

  第四,关于大都市区建设的举措。《实施意见》稿和《决定》稿强调,要以新型城市化为路径,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注重服务功能集成配套,在人口城市化上取得新突破。要以建设时尚之都为经济特色,以山水智城为环境特征,以瓯越文化为人文基础,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不断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要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城联创”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城乡发展环境。要以创造美好生活为归宿,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公共产品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

  第五,关于大都市区建设的保障。《实施意见》稿和《决定》稿都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大都市区建设、时尚之都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规划布局、项目建设、政策体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要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形成科学、顺畅、高效的体制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明确审议“两个文件”的要求。这次会上请大家对“两个文件”稿进行认真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一要以对温州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要紧扣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布局、定位、路径和举措等问题,紧扣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的目标、平台、项目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使之更加完善。三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的具体举措,努力把市委的重大决策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同志们,唯有担当克难,才能走出困境;唯有奋发图强,才能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温州赶超发展而努力奋斗!

标签: 环境|民生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