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陈佳) 亮亮,来自江西,今年13岁,他的父母都是在杭一线环卫工人。每年暑假,他都会和妹妹一起从老家来到杭州和爸妈相聚。
今年7月初,亮亮带着妹妹坐了5、6个小时的大巴,如期来到杭州。不过,爸爸妈妈每天从早到晚上班,两位小候鸟的暑期该去哪儿呢?我们带你一起走近亮亮和妹妹的暑期生活。
不管家有多小 只要亲人在一起
亮亮的父母已经来杭州7年,是中北环卫所的职工,爸爸张守纯负责的环卫区域在武林路周边,每天工作从上午11点到晚上11点。妈妈程名清也一直从事户外环卫工作,去年转岗到玄坛弄一公厕做保洁,之后夫妻俩便搬到公厕的管理室里租住。
7年来,13岁的亮亮与8岁的妹妹雅雯在上饶老家生活,亮亮下半年开始上六年级,长期寄宿在老师家,读一年级的张雅雯则与爷爷奶奶住。
去亮亮家的路线其实有点尴尬,需要先拐进女厕所间,然后推开第一个坑位边管理室大门才能进入。门上贴着一张倒了的福字,这是今年春节,一家四口过年时贴的。
走进5平方米不到的管理室内,第一个感觉就是小而温馨,房间被隔成了两层,楼下是厨房,楼上是卧室,上楼需要爬梯子。记者第一次去的时候,亮亮妈妈已经打了好几个小时的空调,尽管如此,房间里还是免不了有厕所的味道。
屋内只有一张用木板搭建的所谓的床,兄妹俩来杭州以后就睡在床上,而爸妈则在潮湿的地板上打地铺。
可无论多小多特别,这就是亮亮口中的那个家。
兄妹俩变形记:爱上了手工活
兄妹俩的暑假生活与同龄人相比,有点单调,除了在小屋子里看电视,只能去附近“探探险”。
亮亮爸爸负责的清扫区域离西湖非常近,可以说是转角就能遇见西湖。但这位腼腆老爸很自责,自己从未带孩子去过西湖,“以前租住在戒坛寺巷小区时,孩子们会跑到西湖边还有少年宫看看,现在搬到公厕来住以后,也没有机会去了。”
正当妈妈发愁两个孩子会每天在电视机、手机前过完暑假时,几名穿着优雅连衣裙、说着标准普通话的年轻姑娘找上门来。她们是下城区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的青年教师,今年暑假成立了小候鸟驿站,在长庆街道提供的免费教室里,为外来务工子女做免费暑假辅导。
老师们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妈妈之前的担心,每天从早到晚有专业老师给孩子辅导作业,教唱歌跳舞做手工。
不爱说话的亮亮和雅雯一开始很抗拒,但后来在暑假班交到了好朋友,也开始与老师熟悉了起来,以至于之后每天都想着去暑假班上学。
说起这兄妹俩的变化,驿站站长蔡老师感触颇深:“第一天上课时,只要我们靠近问一句话,这兄妹俩都会不自主地往后退一步,拒绝和你交谈。经过几天相处,孩子们开朗了很多,什么都愿意和老师分享讨论。”
暑假班最后一课是手工,雅雯自己设计做了两张贺卡。给妈妈的贺卡是红色的,上面写着“妈妈太辛苦了,每天做饭给我们吃。”爸爸的贺卡是绿色的,上面写着“爸爸:工作很忙。”
一家四口的梦想:在一起
提及梦想与未来,农民出身的张守纯很乐观,他想多挣点钱。作为家中的独子,身上还背负着老房子翻新的任务,目前新房已经盖到了第一层,接下来准备快攒钱把第二层盖好。
现在,张守纯每天上两个班次,下班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都睡着了。“上一个班次的话,月收入大约2000出头,上两个班次就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妈妈的梦想就更加居家一点了,她想孩子们早点能到自己身边。2009年9月,张邦亮到了上入学年龄,在环卫所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市中心某小学一个上学名额。“但当时我们收入不高,每个月到手才800多,在杭州的生存压力很大,再加上老人们都希望孙子能陪在身边,所以我们临报名前放弃了。想想挺后悔的,现在的读书名额非常紧缺,让孩子在身边读书并不容易。”
与爸妈实际的梦想类似,小候鸟亮亮梦想着开店,开一家能赚钱的小店,地点要在杭州的,能一家四口在一起。妹妹雅雯好像并不能理解什么叫梦想,只说她长大想洗衣服,和妈妈一样照顾家里人,站在一旁的程名清听完后笑了很久。
采访手记
张邦亮与张雅雯都十分内向,连着拜访三次,但他们完全不和我这个陌生人说话,抛过去一个问题,也只会用眼神求助下妈妈。对兄妹俩最后一次采访在公厕门口十米外的路边进行,那时候,我们都被蚊子包围了,彼此帮着打了会蚊子,他们才渐渐打开话匣子。虽然只能在春节与暑假到杭州与父母相聚,但他们心中幸福感无疑是很高的。
采访结束时,程名清开玩笑地问我,陈记者,这个稿子写出来有什么用?能帮助我们加工资吗?我想了想说,倒还真没有这方面的作用,但是等孩子长大了,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纪念,不仅记录下了家庭生活,还能记录下杭州的温暖。更重要的是,稿子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环卫工人,知道你们的生活,尊重你们的工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