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从网上购买的用于DNA检测的仪器。
浙江在线08月3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苗丽娜)日前,瑞安警方成功侦破了温州首起网购DNA检测仪器,进行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案件。
经调查,自2012年以来,犯罪嫌疑人陈某携带保温箱,在温州各大医院里趁孕妇产检时抽取静脉血,然后用网上购买的DNA检测仪鉴定胎儿性别,非法获利达10余万元。
陈某的行为涉嫌非法行医,现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随身携带针管和“冰箱”
家中搜出多种检测仪器
8月初,瑞安警方接到举报,称有人在温州、瑞安市区从事非法胎儿性别鉴定。
警方立刻展开调查,8月中旬,陈某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楼道内被当场抓获。
在他身上,民警查到了一只特制的冷冻箱,里面有9支试管,其中3支试管里已经采集好了血液。另外,在他衣服口袋里,还搜出了很多一次性注射器和酒精棉花,还有6000余元现金。
陈某说,他刚给一位孕妇采完血,这钱是刚收的检验费用。之所以选择在医院里采血,是因为不容易引起怀疑,相对比较安全。
陈某原先当过“赤脚医生”,但没有从医资格证。不过,他肯“钻研”,自己掏钱网购了DNA检测仪,白天外出采血,晚上回来做实验。
从陈某和他父母家里,警方搜出了6台用于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仪器,其中有些像聚核酶链反应仪(指基因扩增仪)、旋涡混合仪、蛋白电泳仪等十分专业,如果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压根就没听说过。
网上购买整套检测设备
照着说明书学习使用方法
陈某是苍南人,今年50岁,自己经营着一家小诊所,但生意一直不太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朋友说,做胎儿性别鉴定的利润很高,而且网上就有专门的仪器出售。
陈某心动了,在网上查询了相关信息,还特地和朋友一起到广东汕头的销售商那里实地考察了一趟,最终以24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整套血液DNA检测设备。
但东西买回来之后,原本知识水平就不高的陈某却不怎么会用。他只好又开始“钻研”,照着说明书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几天之后,居然也糊里糊涂地就把所有的仪器都用了起来。
从2012年起,没有专业技术,没有从医资格证,陈某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创业”。
一开始,陈某也知道这是违法的事,但面对高额的利润,最终还是铤而走险。
鉴定胎儿性别基本靠蒙
测不出来就说是女孩
你别说,还真有人愿意找陈某鉴定胎儿性别。一般来说,陈某都会选择在大医院采血,也有的孕妇要求他上门服务。
陈某说,和孕妇见面之后,他就用随身携带的采血针管或抽血针筒采血,每次抽两到三支试管静脉血,然后当面收取4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鉴定费”。
其实,陈某的客户们并不知道,就连陈某自己,都搞不清楚这样的鉴定是否有效。
“其实很多时候,仪器都显示不出来鉴定结果,我就会告诉他们鉴定出来是女儿。反正都不知道结果,钱也已经收了。”
办案民警说,陈某有一个瑞安的客户,胎儿鉴定出来的结果是女婴,但是家长考虑到胎儿已经成型,又是第一胎,就没有选择人工流产。谁知,等到最后却发现生下来的居然是男孩子,这让家长又喜又恨。
而温州的一户人家就没那么幸运了,同样是让陈某做了胎儿鉴定,可引产之后却发现当初怀上的是男婴,一家人后悔不及,找到陈某就是一顿殴打。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孕妇和检测人员都要受处罚
陈某的案件并不是个例,今年早些时候,本报就曾经报道过一起温州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案件。(本报4月18日A8版曾做报道),当时是温州一家私人诊所的医师陈某通过与中介合作,获得客户信息和邮寄来的抽取血样的针管、试管等物,再上门给孕妇取血,从收取费用中抽成,然后将血液寄到中介处,再由中介寄到香港检测。截至案发,陈某等人为近300名孕妇进行了采血和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获利20多万元。
随着我省“单独二孩”政策放开,许多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家庭开始憧憬“儿女双全”,这也间接催热了“DNA验子”这条灰色产业链。加上“重男轻女”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部分孕妇因鉴定结果为女孩而去做了人工终止妊娠。
但根据我国母婴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胎儿性别诊断是严格禁止的。情节严重的,医生要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除了检测人员,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孕妇也会受到处罚,《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原生育安排失效,并不再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在瑞安,2012年就有18个家庭因非法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被取消再生育指标,2013年则有23个家庭因同样的原因被取消再生育指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