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1985年起当了校长30年 教育界大咖都来捧何校长的场
2014年09月11日 06:02:42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鲍佩华 梁建伟

  每逢招生季,何校长总会被家长围住问个不停。

   浙江在线09月11日讯 (钱江晚报通讯员 鲍佩华 记者 梁建伟) 昨天上午,杭州采荷实验学校校长何志英在教师节这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专门为她办了一场“何志英教育思想座谈会”。

  杭城众多教育界重量级人士都来了:浙江省原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杭城大部分重高校长也来了,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杭高校长尚可……

  钱报记者跑教育10多年,心里很明白,让这么多杭城教育界重要人士聚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何校长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和声望。

  第30个教师节,对何校长来说还有一种特殊的纪念——她当初中校长正好30年。

  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说,何校长30年初中校长生涯,26年奉献给了江干区,“她是江干教育的一块宝,是一张金名片!”徐晖说,这个座谈会早就想开了,跟何校长提了好多次,但都被她婉拒了,“在第30个教师节,我们终于说服了她。”

  杭城初中校长中

  她是“大姐大”

  30年的初中校长生涯,让何校长当仁不让成为杭城初中校长的“大姐大”,而且她还是省特级教师,又是省劳动模范。她从教40多年,先后创办过采荷中学、采荷实验学校和钱江新城实验学校。现在,这三所学校都是家长心仪的学校。

  钱报记者发现,老一辈校长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朴实、谦逊,没有架子。认识何校长10多年,钱报记者同样从她身上发现了这样的特点。

  记得第一次去采荷实验学校采访,那时钱报记者很年轻,对何校长早已如雷贯耳。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名校长,很有压力。何校长一句“小梁,早就听说你了”,让钱报记者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这种亲切感让钱报记者在以后的采访中,即使没有采访任务,也喜欢往何校长那里跑,听她讲述当年创办采荷中学是如何艰难。

  何校长是杭城初中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但她真的很谦逊。钱报记者发现,钱江晚报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她总不是第一个发言,在别的校长发言时,她一直在认真做笔记。

  记得有一次,钱江晚报邀请了杭城众多知名民办初中校长过来,给学生做讲座。这些民办初中校长平时都很牛气的,但谁先来打头炮呢?他们像商量好似的,把这个机会主动让给了何校长。何校长却推让了,她把这个机会给了更年轻的校长。

  追逐“尖子生”

  她慢一拍

  何校长喜欢待在学校,喜欢听老师上课。她对钱报记者说,她不喜欢出去应酬,有些会议能让人代劳,她就不去,“我现在更愿意待在学校里,多听听老师的课,看着一个个年轻老师上课的水平不断提高,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所以,每一次去采荷实验学校,钱报记者不需要事先给她打电话,只要去了,总能在学校里找到她。

  杭城民办初中的竞争很激烈,每逢招生季,暗中追逐“尖子生”互相较劲。这方面,采荷实验学校显得慢了一拍。钱报记者很好奇,何校长眯眯一笑:“好学生招不完的,办教育不能太浮躁,我们有这个自信,只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基础扎实,他在我们学校学习中,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量,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在何校长眼里,没有差生,她曾对学校的老师说:“短处人人都有,我们的天职,不是抠出他人的短处把人震住,而是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变成英雄。”所以,她把老师个个都看成是好老师,让老师把自己的学生都看成好学生。

  这一点,让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很佩服。他说,当前国内教育80%的学校在教学方式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苦教苦学,老师从来不考虑学生愿不愿意学。

  为了一句话

  她干了一辈子

  何校长说:“我这辈子就是做了这么一件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是的,为了这一句话,干了一辈子,与教育结下了一生情缘。”

  这句话,如今高高地挂在杭州采荷实验学校和钱江新城实验学校的校门口。何校长一直坚信,她创办三所学校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

  这一句话,何校长阐释了里面包含的三层内涵,“突出每一位,我认为教育应该像托葡萄一样,不能光抓大的,这是有限的,会丢弃大多数,甚至腐烂一大批,只有从底部捧起,才能让每一位都得到提升。学生必须全面发展,脑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四肢的运动,促进左右两个半脑的发展,促进人整体智力的发展。第三是有效学习,好比搭梯子,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台阶。”

  虽然在校长岗位上做了30年,何校长仍旧不断在学习。每次去学校,她总会拉着钱报记者的手,参观学校的新变化,比如人工气候室、全程音控健力腕操、国家级的轮滑队。她还尝试着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的改革,引入了斯坦福英语教学,这种创新在全国也是第一家。

标签: 何志英|教育|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