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海(右一)分享种姜经验。 杨振华 摄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杨振华 区委报道组 胡小飞 俞锐)乌溪江,经瑞士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28项基本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类水标准。这一傲人成绩,得益于衢州市衢江区去年全面开展的乌溪江饮用水源综合整治。为了守护这江好水,处在库区的湖南镇等乡镇,水里不能养鱼、岸上不能养猪、山林不能砍伐,老百姓转产增收怎么办?
昨天上午10时,一场田野“功夫秀”,在湖南镇蛟垄村湖背自然村上演。这里是海拔近500米的高山村,村民世代种植生姜,全村种植面积1000多亩。山顶“论剑”,比的就是生姜种植技术。
“功夫秀”的现场,选在温泉海的一块生姜地里。69岁的温泉海,之前家里养猪,整治后,他将精力全部放在种植生姜上,目前已经是村里种姜的第一“高手”。他的生姜地,亩产量都在4000斤左右,甚至常能达到5000斤。而大多数人,亩产量才两三千斤,种得差的,甚至只有1000多斤。作为老党员和老村干部,与村民分享增产经验,温泉海当仁不让。
“生姜要种好,我的经验主要是这样:首先,排水沟要挖得深,水排得净。”站在生姜地边,温泉海指着自家的深沟说,碰到下雨天,别坐在家里搓麻将,赶紧到地里瞧瞧,水一淹就容易发病,产量当然上不去。
站在一旁的温文龙略显尴尬,频频点头。他也种生姜多年,但亩产量大多只在两三千斤,远远落后。他觉得自己的地,土质没人家好,但是也承认自己排水不够及时,“今年就种了一亩多,平时要打打零工,没有好好管。”
“一定要勤快,这个最要紧。”温泉海继续说经验,每年要种得早,清明前就种下去,不能拖,苗长得大碰到干旱就不容易晒死,抵抗力强……
83岁的温石海,种姜年头比温泉海久,但亩产量也很少能达到4000斤。老大哥“不耻下问”,“你的肥料是不是用得比我们多?”温泉海笑笑:“一样的,就用两次,但是每次不能舍不得用,要用得足,多用有机肥。”
都是地里的“老把式”,经验说得通俗简单,短短十几分钟,大家就弄明白了。温文龙还得出另一个启示:“泉海种了7亩多生姜,种好种坏相差好几万呀。我就一亩多地,不够上心。明年我再多种几亩,种得多,才会管得勤,产量就能高。”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村支书温泉洪接过话头,对大家说:“今年行情又是‘姜你军’,去年窖藏到现在的生姜,能卖到20元一斤了,很多人前阵子10多元时就卖了。那也别觉得亏,市场行情我们把握不了,但是提高产量,肯定能增加收入,这个基本功,我们先练好没错!”
生姜“功夫秀”结束,在湖南镇其他村,种油茶、炒茶叶、养土蜂等不同的田野“功夫秀”,还将陆续在不同村里上演。“谁的技术高、经验好,就请谁分享。觉得自己水平更高的,可以当场‘打擂’。”湖南镇党委书记王立宏介绍,镇里挖掘了一批以党员、村干部为主力的“田野创富能人”,在各村分享、示范。
在湖南村,村支书余高峰在猪圈废墟上,建起铁皮石斛种植大棚;破石村村支书余金山,拆了玻璃拉丝设备,发展起食用菌;白坞口村则栽种了几千亩的山栀花,用来加工提取食用色素……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衢江区在全面开展八大流域整治中,正引导村民走上转产发展新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