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史春波)2014年10月25日,王云杰遇刺身亡一周年。这天是周末,他的同事们纷纷在朋友圈里为他点起蜡烛。
更多的人或许已淡忘,尽管一年前的这天,发生在温岭第一人民医院的杀医案震惊全国。当天,医生王云杰身中七刀而亡,另有两名医生受伤。
此案影响极大。一年过去了。这些事件的亲历者们,他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年后,医患关系是否有所改善?
钱江晚报记者重访这家曾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县城医院。
医生:
同事们相互关心更加团结
10月10日早上7点半,温岭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已开始上班。
“这个话题太敏感了,我们不好多说什么。”记者一说到一年前的杀医案,多名医生这样表示。
一年来,这个话题在医院里是被刻意回避的。
80后医生赵杰(化名)在要求匿名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从医五年,父母、妻子都是医务工作者。
赵杰说,杀医事件刚发生的时候,同事们的情绪很低落,但现在已经渐渐走出来了,“毕竟这也是个偶发事件”。
在他看来,这个事件后的一年里,同事们变得更加团结,更会互相关心,“这一点变化是很明显的”。
在这家医院的内网论坛里,如果有一个医生被打,大家都会留言表示关心,“比如会关注行凶的人怎么处理了,医院领导是什么态度等等,讨论很热烈。”他说,这在以前几乎是没有的。
在这一年里,这家医院至少发生过两起伤医案,内分泌科专家陈恩福,在办公室门口被病人打断了鼻梁。另一名医生则在电梯里,被醉酒的人打了。
接二连三的伤医事件后,医生们变得越来越小心。“比如对于不大好沟通的病人,交流时会更加注意,更加耐心,对一些麻烦的病人,能不收就不收了,或者推荐他们去其他医院。”赵杰如此坦言。
虽然出身医生世家,但赵杰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去学医,“如果有门路,我也想转到行政。”
“我们医院一名儿科医生被患者打过,他已评上副高职称了,现在转到行政去了,管病例档案。”一名同样不愿公开姓名的老医生这样告诉记者。
“现在的病人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还是很尊敬医生的,看了病会和你说谢谢,其实对我们来说,一句谢谢就够了。”这名老医生感慨地说,但现在有一些病人好像把你当成是服务员,“一些人觉得挂了号,有钱,就要用最好的药,你就一定要把他的病看好。可是,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仙啊。”
亲历者:
关注着嫌犯的消息
尽管已过去一年,但对于事件的亲历者而言,这依然是一道难以抹去的阴影。
60岁的王伟杰医生和遇害者王云杰同科室,他们相交多年。事发时,王伟杰曾挺身而出,被刺受伤。经过两个月的休息,他回到医院上班。
10月10日,再次见面时,已很难认出他来。与去年相比,他瘦了一圈。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婉言谢绝:“原因很复杂。”
他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一些情况。
“刚回来的时候,他都不敢最后一个下班,因为害怕,现在好多了。”知情人士说。休息的两个月是最痛苦的,一闭上眼睛,王伟杰就会想起那血腥的一幕,想起同事王云杰,有时憋得慌。“他会感到很多话没地方说。”
“他给人动过很多手术,但杀人还是第一次见,更何况是身边的人,所以刺激特别大。”前述知情人士说,这一年来,王伟杰也关注着凶手连恩青的消息。他有没有被判死刑?什么时候执行?有一次,王打电话给医院领导打听,对方说“不知道”。王又联系了检察机关,得到的答复是“最高院的核准还没下来。”
今年4月2日,浙江省高院二审宣判维持对连恩青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医院:
安保升级,严重医闹事件少了很多
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警务室特别显眼。这是杀医案后设立的,专门应对医闹及各种突发事件。
“处置速度很快。”医院保卫处的王辉说,原先保安只有35名,现在已有70名,还增加了两个岗亭,“急诊室全天候执勤。”
王辉介绍,保安都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配备有防刺背心、盾牌等,每次巡逻都有医护人员签字。
“看到他们心里就有底了。”一名医生说。
“可这些安全保障,是王云杰医生用他的生命换来的。”一名从医多年的老医生黯然地告诉记者。
此外,医院11处重点区域实行了门禁,并配置了123个警铃,遇到突发情况,按下警铃,就能快速得到处理。“安装至今已接警200多次,大多是一些矛盾纠纷,有时病人情绪激动,吵起来了,我们就过去协调化解。”王辉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为使医护人员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院方还专门请了武术老师免费教咏春拳。
“现在已经是第二期了,第一期人最多,60个名额报名的有百来人。”王辉说,由于人数太多,教习的地点从原先的会议室搬到了武馆。
该院医改处一名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已收到患者投诉60多起,这个数字和前几年差不多,但严重的医闹事件少了很多,“以前来拉横幅、摆花圈的不少,但是今年以来很少看到了。”
被害人家庭:
老父去世,女儿出国
王云杰遇害,最受伤害的无疑是他的家人们。
“谢谢你们这么有心还记得。”王的妻子这样说,不过,她婉拒了钱江晚报记者的采访,“心情很不好。”
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医院将王的妻子安排在下属一家医药公司工作。王云杰家境一般,在市区建了一所民房,出租了一些房间。房子是贷款造的,王家现在每个月还在还贷。
去年事发时,王云杰的女儿还在读高三,现在她已跟着亲戚在国外求学。
“她想离这个地方远一点,心情会好一点。”王云杰的一名亲戚这样说。
王云杰的父亲是温岭当地的一名老干部,王云杰遇害那天,他正在医院看病。
“一开始,大家都瞒着他,说王云杰出国了,出差了,但后来瞒不住了,因为以前王云杰经常去看望父亲的。”上述人士说。今年初,王父去世。
同事们都说,王云杰医术高明,为人和善。“他的手很巧,很多高难度的手术,杭州上海的医生不敢做,他敢做还能做好。”同事们说,这样的医生遇害,对病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同样,对于行凶者连恩青的家庭,这也是一个悲剧。10月10日,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村子时,连家大门紧闭。
连的家人正在煎熬中等待对连恩青的最后判决。
结束“以药养医”,让医院回归公益
新医改,缓解医患矛盾之痛
从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到推出“家庭医生”,就缓解医患矛盾而言,这一年来,我省进行了多项改革和探索。
这些改革推进到了哪一步?收效如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缓解医患矛盾?这几天,钱江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社区医生、医院院长和公共管理学教授。
推行家庭医生制度
变抽象的医患关系为熟人关系
推行“家庭医生”模式,是医改的重要内容。10月4日起,杭州推出“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
卢炼是杭州滨江浦沿社区的一名社区医生。31岁的卢,工作已五年。他的父亲、妻子同样从医。这几年,他听到不少医闹事件。
“关键是病人和医生的沟通和信任方面出了问题。”他说,在社区里,医患关系相对简单和谐,也依然能体会到医生的职业尊严,“因为时间长了大家也熟,抬头不见低头见,都好说话,沟通起来很顺利。”因此,矛盾肯定没有大医院那么尖锐。
卢炼经常要上门给一些老病号体检、看病,“他们还是很客气的——家庭医生能与患者建立长期的良性关系,变抽象的医患关系为具体的熟人关系。”
10月4日以后,卢炼又成了一名签约医生。
“签约医生是全科医生,如果病人需要到大医院看专科,我们会开转诊单,告诉患者应该去哪个专科。”卢介绍说,“许多病人一开始就挤进大医院,却不知该去哪个专科,其实小问题可以在社区处理。”
卢炼认为此举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现在的情况是,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一大早去排队,排一小时,医生看病只有几分钟,患者不满意。同时,医生因长期超负荷运转,诊治同时,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了医患纠纷的增加。”
结束“以药养医”
让医院回归公益
长期以来,药品利润一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医务人员乱开药、多开药、开贵药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患者对医院、医生方面的不信任。
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的省份。全省所有公立医院从今年4月1日起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
此举意味着浙江所有公立医院彻底告别“以药养医”的时代。
“这使得患者看病就医的药费下降,一些医生大处方、乱开药的情况也有所改善,能够改善医患矛盾。”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认为,进一步的改革,需要更大力度地支持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比如说,是不是要再细化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服务涨价了,服务的质量怎么保证?千万不能降了药费,而让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转嫁到患者身上。”范柏乃说。
在专家们看来,改革的目的不是降价,而是着眼长远,调整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迫使医院不再依靠卖药生存,转而建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新机制。
建议引入第三方审核医疗费用
让病人更放心
作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在医患关系方面颇有发言权。
今年两会上,他提交了《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等1个议案、4个建议。
陈海啸说,医患关系的改善,要建立第三方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我在2007年就向有关部门建议过,在全国推广人民调解的方式去解决医患关系,这项制度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但运行了7年之后,我觉得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陈海啸还建议,对于医疗费用结算和审核制度,应尽快立法或从全国层面作出统一规定。
因为医疗费用结算和审核涉及医院、患者、医保三方的利益,尽快理顺相关制度,不仅有利于控制费用,更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性举措。
他还进一步大胆提出设想,建立社会第三方医疗费用审核(审计)机构,医疗费用贵不贵、有没有浪费,让第三方来评估,这样更有说服力。
“现在医疗费用基本上是医院说了算,国内也只有保险部门能进行审核,而普通百姓对医疗费用常常不明白,国家也缺乏比较明确的法律法规。”陈海啸说,“所以,引入社会第三方医疗费用审核(审计)很有必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