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 ( 通讯员 张伟娟 朱小芳 钱江晚报记者 张苗 ) 在每一个大医院,挂号窗口、门诊、病房门外、取药窗口总是排着长队,想要挂上专家号,让专家医生给自己看看病,绝对是一个体力活。这样的节奏,对于大多数老年病人来说,着实有些吃不消,尤其是一个人去医院,哪里有体力跑上跑下排队挂号的;如果让子女陪着一起看病,总觉得耽误了他们工作、休息的时间,心里总有些不安。
好在老人看病这样的事情,在今后会越来越方便。到2016年,浙江省老年医疗中心就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浙江医院的三墩院区,这里将建设成省内首家以老年病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不管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是按最符合老人看病需求来设计的。
那么这种方便将如何体现?以后老年人看病将会有哪些改变?其实这些在浙江医院的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里就已经有了体现,我们跟着74岁的徐老太,一起体验了一回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会诊形式。
6位医生一起问诊徐老太享受了VIP待遇
徐老太是位地道的知识分子,和老伴都是研究核能的工程师。她个子不高,走路稳稳当当,坐姿也很挺拔,每年按时体检,身体一直都不错,可到了这个年纪,病痛还是找上了门。
“从去年开始,颈椎开始痛了。”徐老太用手摸了摸脖子。她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浙江医院。通过预约,徐老太在星期一早上9点半准时到了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室。
钱报记者跟着她来到医院,发现这个门诊室的首席专家之一管晓娟主任已经等在那里了,她边上还有好多位医生,分属药剂科、心理卫生科、营养科、综合内科、康复科。
看一个病,需要这么多医生吗?管晓娟的回答,解开了钱报记者心中的疑惑:“因为老年人的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多学科联合门诊,是为了从整体上给老年人看好病。”
管晓娟拿着徐老太的药单,眉头皱了一皱,“这些药,只有前4种还可以继续吃,剩下的7种都不要再吃了。”药剂科的朱医生跟了一句:“我看了一下,很多药的药效重复了,没必要吃这么多。”
“徐老师,你体重太轻了。”管晓娟说。在称呼上,医生们也特别留意,比如像管晓娟这样年纪比较大的医生,称呼老年病人都喜欢在姓氏后加上“老师”,显得尊重;年轻一点的护士、医生,喜欢叫女病人“阿姨”,叫男病人“某老”,特别亲切。
“是啊,我去年还有42公斤,今年只有40.5公斤了。”徐老太说,饭量没怎么变,可是体重却轻了。
“比起你的颈椎痛的问题,你的消瘦更应该查出原因,这些潜在的病因,很有可能也是造成你疼痛的原因。”管晓娟说,“一般老年人不止一个毛病,一定要从全身的角度做检查、做治疗。”
在管晓娟和徐老太谈话的过程中,其他的几位医生也做着记录、翻看着病例。“徐阿姨,刚才听了你的说话和回答,觉得你思维清晰,条理清楚,我们判断你心理卫生方面是健康的。”精神卫生科吴医生这样说,“有的老年人总感觉身上不舒服,查来查去找不到原因,其实是心理疾病造成的,你应该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你是需要在身体上查找原因的。”
“徐阿姨,你说你的胃口一直很小,所以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一下,每顿米饭要吃一两多一点,荤菜一到二两,增加点蔬菜的品种。如果实在胃口不好吃不下,可以在两餐之间增加点营养制剂,帮助增加营养。”营养科陈医生这样建议道。
经过几位医生与徐老太本人及家属的的现场共同讨论分析,对消瘦问题排除了心理原因,从消化道及其他消耗性疾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徐老太完成接下去的进一步检查。
当这次会诊结束时,钱报记者抬手看了看表,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们的门诊一次至少要一个小时。”管晓娟说,和别的医院一个上午就要看几十个病人的专家号不一样的是,在这里的每一次门诊时间都有充分保障。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团队门诊,基本可以让病人的多种问题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解决:“虽然不是一下子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通过循序渐进,总能让病人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这个毛病看了几个月两家医院一共配了11种药
这次门诊,花费了徐老太300元,比起其他医院的专家号要贵一些。但徐老太觉得这钱花得很值,“本来在颈椎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几个地方看来看去,药只会越开越多,还找不出问题在哪里,现在一次都看好了,还帮我去掉了很多不需吃的药。”
徐老太的这个毛病,已经看了几个月了,回想起原先的看病经历,她忍不住对着钱报记者唠叨起来。
“刚开始,去的是一家三甲医院,在挂号窗口一打听,这个病要去颈椎病科看。”于是,徐老太挂了一个专家号,在门外等了20多分钟,终于见到专家了。医生看了几分钟后,让徐老太做了个检查,开了些药,当徐老太回家时,半天已经过去了。
可是这些药,并没有解决颈椎疼痛的症状。过了两周,徐老太又换了一家医院,这次挂号到了骨科门诊,看病流程并没有多大区别,最后医生又开了几盒不同的药后,让徐老太回家了。
今年5月份,徐老太的大学同学在上海准备开办同学会,而这时候她出现了头晕头疼的症状,为了不耽误这次难得的同学会,徐老太特地又去了一次医院,这次看的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帮我多开一点药,别让我错过去上海就行了。”徐老太这样要求道。
最后,她又拿着新开的药走出了医院,如愿参加了同学会,可是回到杭州后,她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原来饭后还能散散步的,那次浑身都有些痛,不能运动了。”
几个月的时间里,徐老太去了两家医院三个科室看病。每次挂号、进行各种检查、配药,都要花费老半天时间。“楼上楼下跑,年纪大了,实在有些吃不消。更别提每半个月配一次药的时间了,病非但没好,还越来越重了。”
浙江医院药剂科的朱医生解释说,其实也不能怪之前那些医生,每次徐老太去看病,都是看某一个症状,这些药都是针对那些症状的。另外,徐老太之前看病时只是针对颈椎痛、头晕等症状,所以她去了颈椎病专科、骨科和心血管内科等,专科医生也给予了她专科的治疗,但多学科团队门诊的“理念”与之不同,注重“整体”考虑。
老年医疗中心2016年建成很多设计专为老年人考虑
钱报记者了解到,到2016年,老年人都能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浙江省老年医疗中心享受到这样的医疗服务了。老年医疗中心将设立心脏中心、脑科中心、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诊疗中心、抗衰老诊疗中心、呼吸系统与胸部疾病诊疗中心、胃肠疾病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老年康复诊疗中心、急危重病加强治疗中心等十大医疗中心,就是全面提倡多学科团队诊疗这种全新的医疗模式。
也就是说,将来老年人看病不再是单一的科室看病,而是以多学科团队诊疗的模式为病人诊断,通过多学科的共同讨论,制定最完善、最合理的医疗方案。
在浙江医院总院,这个多学科团队门诊只有200多平方米,而在三墩院区,将拥有151790平方米,1000张床位。
钱报记者从浙江医院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那里看到,新医院的很多设计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一进门,旁边就放着一个特制体重器,这个体重器是专门设计过的,两边有扶手,和地面有个坡度,即使是坐着轮椅的老年人也能很方便地被推送到上面称体重。
医院整体的装修风格是暖色调,看上去像一个咖啡厅,而不是医院。墙边靠着的是布式沙发,走廊的尽头是几大块彩色的地垫和几个玩具,特别适合老人们带来的孩子在这里玩;墙边也有扶手,行走不便的老人走路很方便;哪怕是厕所,也是专门为老人们设计过的,马桶边的扶手自不必说,马桶也是特意买的大号,让老人们用起来更舒服。
走廊边分布着几个诊室,这里的诊室比普通医院的诊室都要大好几个平方米,桌子特别长,椅子也很多,这是方便多学科医生一起会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