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10月4日起杭州实施医养护签约服务 25万人有了家庭医生
2014年11月27日 06:54:3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杨茜

   浙江在线11月2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杨茜)“就像找对象一样,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我们俩就绑在一起了,需要签个字画个押。”王建敏是天水武林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也是环北新村卫生服务站的站长。如今,她的名字已和近500名居民联系在一起。

  而开场的那段话,她现在几乎每天必须重复十多遍:“你和我签约了,我就成为了你的专属医生,有毛病就来找我。”

  王建敏的忙碌,只是一个缩影——杭州市自今年10月4日起正式实施医养护签约服务,一个多月下来,主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动了起来,有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数据:截至11月23日,全市700多名全科医生参与签约,和253057名居民签订了契约。

  试水效果究竟如何?一个医生管那么多个病人,是否真能服务到位?本报记者走近这一试水区域,一探究竟——

  目前签约的

  大多是老人和慢性病患者

  据记者了解,目前和700多位医生签约的25万杭州人,虽然没有很详细的资料统计,但是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王建敏今年45岁,在社区医院工作20多年,擅长社区常见病、慢性疾病等,平均每天接诊50多人,最多的一天,她甚至接待了100多名社区患者。

  钱报记者看到她时,整整一个下午,王建敏一口水都没有喝。“怕上厕所,耽误时间。”

  社区医院的工作琐碎而繁杂,“有时候我很着急啊,有些老人平时又没人能说上话,我和他们说说话还能排解一下。”

  不过最近王建敏又给自己的工作流程加了码:遇上每一个老人,都要介绍一下“家庭医生”,具体怎么操作,有哪些好处。

  不过说到底,王建敏总结了一点,对老人来说,实惠是最重要的。对老人最有吸引力的就是“省去300元”。

  “只要跟他们说了这一点,大部分都愿意跟我签约,这不,今天还有老夫妻俩一起结伴来签约的。”

  其实,整个签约流程是非常简单的。每个服务中心门口都有宣传海报,也会将每名全科医生的资料展示出来,居民在就医的时候,医生会做简单介绍,给居民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决定签约的带上病历本、身份证、医保卡去中意的全科医生那里签订纸质协议(见图)。

  “签约简单,做好服务不简单。”王建敏说。

  这段时间,费口舌不说,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王建敏说,现在是初期,所有签约的老人都需要建一个档案,还要医保备案,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对着电脑登记输入材料。

  所以,她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来上班,又会推迟半个小时下班。

  一分钟心跳54次,3秒没心跳

  家庭医生发现了一颗“地雷”

  钱报记者了解到,在其他地方,正如火如荼地签约时,湖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岳王路服务站已经成功实验了一次家庭签约医生的服务。

  10月份的时候,60多岁的沈大伯来服务站照常检查身体。

  他的“家庭医生”袁相红发现,老人心动过缓,一分钟只跳54次,“竟然3秒内完全没有心跳,这是我从医以来从未见过的。”

  面对这样的心律失常,袁相红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建议沈大伯去大医院接受治疗。

  看上去一切正常的老人犹犹豫豫的,袁相红想了想,直接连上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网站,预约了医院的心内科专家,随后又进行了电话联络,之后被告知当天就可以开住院证明。

  她劝说老人去住院。沈大伯和老伴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浙医二院,袁相红马上又帮着查询,专家号只能等到第二天,看老人如此坚持,还是帮他们挂上了浙二医院的号子——没过几天,老人做了手术。

  “这算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吧。老人身体不舒服,经过检查,对症下药,我们这里可以指引他们怎么做,并帮助他们把程序简化,省得老人盲目地去看病。”袁相红说,现在浙江省中医院、浙二、市三、市一都已经和服务站对接好了,只有个别医院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

  签约不受地域限制

  皆能享受优惠服务

  “需要去大医院的话,到我这里转一下,我先来帮你做检查,再帮你网上预约挂号,这样你就能直接去医院了,还能省下每年的300元(参加老年医保,每人每年需要缴纳300元)。”这是王建敏每天都要重复一遍的介绍语。

  “王医生说得没错,我们都很信任她的。”说话的是69岁的钟大伯,并不是环北新村的居民,却坚持在王建敏这里看病配药两三年了。

  钟大伯说,他是半道红社区的,住在密渡桥路2号,那里有400户人家,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在王建敏这里看病。“这几天晚饭过后,很多邻居都聚在一起,商量着家庭医生签约的事情。”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难的抉择。”钟大伯告诉钱报记者,大家都选择王建敏,不仅仅是因为她医术医德都好,更主要的是卫生服务站就是一条马路相隔,如果跑到本社区的卫生服务站,那就需要多走好多冤枉路。

  “我听说,居民要在本社区卫生服务站签约,这样才能免300块。像我们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钟大伯接着说,“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看我们现在能动,是不需要上门服务的,但是以后万一生了病,走不出家门,需要签约医生上个门的,那到时候怎么办啊?”

  如何“名正言顺”地到王建敏这儿来,钟大伯着实伤透了脑筋,“如果到王医生这里看病,不能算签了家庭医生,那么差不多一天一块钱就被浪费了,所以要好好考虑。”

  为此,钱江晚报记者特地向杭州市医保局咨询,办公室工作人员告知,只要是签约的居民,就都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不受区域影响。

  所以这一点,钟大伯可以放心了。

  把好第一关

  硬件需要同步跟上

  让社区居民接受自己的“家庭医生”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来到文晖街道某社区,随机采访了15位社区居民,结果发现,大家对“家庭医生”服务看法各不相同,其中只有5位老人表示非常高兴接受服务,3位居民认为目前还不是很需要,另外几位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还不是很了解。

  在每个签约的老人的病历本上,王建敏都会很认真地在右上角贴上小便签,上面有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如果要去大医院,记得要先来看看我。”她总是这样嘱咐着。

  虽然时间紧张,王建敏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重复。

  “整体来说,这个政策是好的,一是分担了大医院的压力,二是给有医保的老人带来了实惠。”她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大医院看病难,小到头疼发烧,大到疑难杂症,很多人都是一窝蜂地挤到医院,医疗资源都很紧张,压力确实很大。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先在社区进行诊断,到了医院也就少了‘病急乱投医’的这个无效过程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说到病人,可以优先挂号,这是比较实际的,现在排号子是最烦人的。”

  当然,对于王建敏来说,她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让我们把好接待病人的第一关,我觉得硬件一定要跟得上。”

  她无奈地看看那台已经快不行的打印机,打印一张配药单能耗上一分多种,只能干等着。“还有一点,药品要和大医院接轨,药品的数量可以少一点,但是品种一定要齐全。”

  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指的是以社区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协作服务体系为支撑,街道(乡镇)和社区各方面力量协同为保障,通过居民与具备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历的优秀全科医生签约的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签约服务对象为:具有杭州市户籍的参保居民。试点阶段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逐步实现参保居民全覆盖。

标签: 医生|家庭医生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