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一位曾授教浙大,一位曾想归葬杭州 他们都把西湖写在诗里
2014年11月30日 08:00:5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王湛 实习生 余舒艺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王湛 实习生 余舒艺)“粤湿燕寒俱所畏,钱塘真合是吾乡。”(据吴学昭《与时代同歌哭》,2010年5月30日刊发)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携家带口飞离北平,到上海乘船至广州,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最后20年的岭南生活。诗中说,他是因为畏惧北京的严寒和广东的湿热,才认杭州作故乡。

  但这只是浅显之义。对于陈寅恪来说,他钟爱杭州绝不仅仅是由于气候之故,而是另有一番深意。

  “本来陈寅恪先生是想要归葬在西湖边上的,如果那样,会让杭州的文化韵味更浓郁。”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对本报记者说。

  虽然,陈寅恪不是杭州人,在杭州也只有短暂的居住经历,但他的家族却与杭州有诸多因缘——陈宝箴曾任浙江按察使;他的父亲陈三立与兄长陈衡恪也都葬在九溪牌坊山。

  而知音吴宓,也有“南湖独步忆西湖”之诗,他的第一位妻子陈心一,便是毕业于浙江省女子师范学校完全科,为浙江定海县一位小学教员。抗战期间,浙大迁至遵义,吴宓于1944年接受浙大邀请,为文学院和外文系的学生多次讲课。

  西湖屡屡进了陈寅恪的诗

  2010年,陈寅恪的三个女儿合著了《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

  书中写道,“1924年4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徐志摩先生陪同并担任翻译,游杭州并与祖父(陈三立)会晤,摄影留念,引起当时各大报纸的关注,刊登多篇报道。这次中印两国大诗人的晤面,一时成为诗坛佳话。”

  当时,陈三立已年逾古稀,妻子与大儿子陈衡恪相继过世,三个女儿将他护送到杭州休养,并在杭州六和塔与九溪十八涧之间的牌坊山购置了墓地。“1925年12月初安葬祖母明诗夫人及大伯父,并为祖父预留了生壙。”书中,陈寅恪的女儿回忆。

  1948年陈寅恪父亲的灵柩在暂厝北平11年之后亦归葬杭州。

  从此,杭州成了陈寅恪魂牵梦萦的地方,“西湖”、“浙江”也成了他的诗中常常出现的关键词。

  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里,陈寅恪虽身居岭南,心底里却时时视自己为过客,“一瞬百年强半过,不知何处觅家乡?”

  陈寅恪祖籍修宁(今江西修水),生于长沙,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南昌、庐山、南京、上海等地居住。

  在陈寅恪岭南大学的同事中,有一位名为朱师辙(字少滨)的教授,家学渊深,被陈寅恪引以为同道。这位朱先生在1951年退休时,前往杭州定居。从此,写给朱先生的诗,便成了陈寅恪抒发对杭州思念之情的地方。

  1953年,陈寅恪在《次前韵再赠少滨》写:镜里西湖装百态,梦中东海事千端。

  1958年春,他在《遥祝少滨先生八十生日即次自述诗原韵》中,嵌入了多个与杭州有关的意境:杂花生树语莺儿,三月江南正此时。访古偶过苏小小,和词还涉李师师。护摩北斗非无相,名胜西湖总有诗。闻说称觞初八十,更欣吾道未陵夷。

  1961年,他又在《寄怀杭州朱少滨》中写:东坡聊可充中隐,吏部终难信大颠。南海西湖同一笑,鸟鸣花放自年年。

  几乎每年清明,陈寅恪都会赋诗表达他对回杭州“上冢”的渴望之情。比如1966年清明,他写“史书既欲尽烧灰,何用今朝上冢哉。南国高楼魂已断,西陵古渡梦初回。”钱塘江边古有西陵渡,在今杭州萧山境内。

  从1951年到1961年,陈寅恪赠给朱少滨的诗作有11首之多,在诗中,陈寅恪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的挂念。

  埋骨西湖畔,未曾实现的遗愿

  “母亲的生母,也是杭州人,而父母新婚后也在杭州旅行。”上世纪50年代,陈寅恪对女儿美延入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极为赞许,多次同她谈过,美延毕业后最好能在沪杭一带工作,“而父亲愿像朱师辙先生那样,退休即卜居杭州养老,百年后附葬于父母兄长身旁。身后安葬杭州祖茔,这是父亲生前多年的心愿。”

  作家李辉在《陈寅恪为何归葬庐山》中也提到,陈寅恪的遗愿是归葬杭州西湖,能与先期安葬于此的父母相伴永远,但种种限制使之无法实现。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去世。而在“文革”期间,他想安葬西湖的遗愿毫无实现的可能性。

  只是没想到,浩劫结束,陈寅恪骨灰的归葬之路仍然走得如此颠簸。

  “上世纪80年代,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个规定,所有原位于西湖的墓葬必须重新到有关部门登记,凡未重新登记者均被视作无主坟,将予以铲除,陈家的墓地也在此之列。虽然后来陈家墓地‘有惊无险’地得以完存,但在实施清除墓葬的过程中,墓地仍然受到了波及。”《南都周刊》曾在《国学大师陈寅恪故居重修记》提到,“这让陈氏姐妹心有余悸,不敢再将父亲葬于杭州。”

  “2000年,杭州市政协有提案,希望将陈寅恪之墓安葬杭州。但在陈流求和陈美延看来,杭州政协的想法只限于提案,付诸实施还需要不少时间。”《国学大师陈寅恪故居重修记》中说。

  经过34年周折,2003年6月16日,陈寅恪113岁诞辰,她们选择将陈寅恪的骨灰改葬于江西庐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亦系他的侄子所创建。碑文选择了陈寅恪先生屡被后人称引的名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由黄永玉题写。

标签: 浙大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