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江山和睦古陶村探索炭泥经济 千年黑灰陶研古出新彩
2014年12月01日 07:38:2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杨振华

  1.彩陶展品。2.姜子牙介绍炭泥产品。3.王中文制作菜盆。杨振华摄

   浙江在线12月0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杨振华)

  【开栏的话】

  东阳木雕,永康五金,海宁经编,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浙江素以百工之乡而著称,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先民们就在最初的石器、陶器工艺制作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识。时至今日,浙江各地的能工巧匠,又是如何巧妙运用和发扬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把名扬一时的古老工艺打造成致富一方的兴旺产业,如何让精妙手艺实现家族传承、现代化和品牌化的?即日起,本报与“浙江新闻”APP、“浙江日报”新浪官方微博联合推出“浙匠360”系列报道,用图、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记录百工之乡的转型纪事,敬请垂注。

  前世、今生与未来,一只土陶的三种形态,此刻正穿越时空,同时存于一处:江山市清湖镇和睦村瓦窑自然村。这个有着数百年制陶历史的古村,窑火不熄,传承着3000多年前的原始制陶工艺,而能工巧匠们的创新思维,又激发出土陶新的时代传奇。

  千年古陶今犹在

  初冬的暖阳,穿过门框斜照进王中文的老宅。门内,嵌进地面的慢轮陶车,正好沐浴在阳光里。靠墙而坐的王中文,上身藏在阴影里,将一坨拍打揉捏好的湿泥,放置到车盘中心。

  光影之间,王中文正在进行的,是制陶工艺中的“拉坯”。拿起一根沾满泥巴的木棍,底端戳进车盘边缘的一个小孔,双手握住搅动,车盘飞速转起来;放下木棍,弯腰伸出双手,泥巴在王中文粗糙的双手里,渐渐变形;车盘速度慢下来,用右脚蹬几下重新加速,停止时,一只土菜盆已被端了起来。

  这一奇妙的塑型过程,正是都市流行的“陶吧”体验。王中文的老宅外,也放置了一排供游客体验的慢轮陶车。

  拉坯,仅是制陶过程中一道省时省力的工序。67岁的王中文,13岁开始制陶,家传流传了上千年的原始制陶工艺,他脚下的慢轮陶车,便是自制的,用了30多年。“练泥、拉坯、晾坯、烧制等过程,都不简单。练泥就不省事,从田里挖泥挑回来,先踩泥,然后打成一堆,再刨泥,拿板子一片一片刮下来……让泥变得均匀细腻粘性强。”

  王中文制作的陶器,是这个土陶村自古以来闻名于闽、浙、赣三省的泥烙壶、沙锅、药罐等生活用具,经土窑烧制后,通身灰黑色。他弟弟王中阳,则专攻和睦土陶产品的另一大类,火炉、花盆、火熜罇等,烧制后呈红黄色。

  鼎盛时期的和睦土陶,村中有100多座土窑,家家户户以制陶为业。但现在,仍像王中文、王中阳兄弟在坚守的,已经不到10户。如何推陈出新,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土陶彩绘迎新生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制品的大量生产,加之制陶辛苦且利薄,和睦土陶的窑火不可避免地渐渐式微。土陶“焕彩重生”,发生于2005年,一位名叫姜子牙的陶瓷工艺美术师,给日渐沉寂的古陶村带来了一股新风。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从衢州陶瓷研究所回江山发展的姜子牙,骑着摩托车在田野间转悠,寻找黑陶土原料。一个朋友,将他带进了和睦村。“当时看到四五名老人,正在做泥烙壶,村里可见一个接一个的馒头窑。”姜子牙回忆道,自己正想开发黑陶,这里原料丰富、制陶文化底蕴深厚,就毅然决定在此扎根。

  土陶已被时代淘汰,重生必须要有改变。姜子牙胸有成竹:将原始制陶工艺和新兴时尚的彩陶理念相结合,融入仰韶文化、半坡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多种艺术元素,开发生产仿古彩陶工艺品。和睦彩陶工艺厂迅速成立,并在当年开发制作出数十种彩陶产品,远销海内外。

  对熟悉原始制陶工艺的村民来说,彩陶所带来的改变,并不仅仅是陶器从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器具,变身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仿古工艺品。江山市政府顺势而为,将“和睦彩陶文化村”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行将衰弱的古陶村,华丽转身为仙霞古道上一个全新的旅游景点。

  71岁的陆松铭,是和睦村制陶工艺的最后一批守望者,双手沾上陶泥已经整60年。以前只会制作水壶、药罐的他,如今在彩陶工艺厂学到了更多制作工艺。旅游的兴起,更是令他喜笑颜开:“原来做的都是几毛、几元的陶器。现在一只小茶壶,还是没进窑烧过的,就能卖到100元。游客买回去当工艺品摆放,很多游客都跟我订货。”

  炭泥产业正当时

  和睦土陶的“前世”、“今生”,陆续上演。而平静的古陶村,正在酝酿未来的繁华。炭泥产品,蓄势待发。

  牵头革新的,仍然是姜子牙。炭泥产品采用天然陶土原料,沿用传统制陶工艺,结合现代高科技设备无氧高温煅烧、瞬间碳化而成。炭泥产品既具备传统日用陶瓷的品质,又具备“炭”物质的特有吸附保健功能。

  炭泥的定义,外行听了可能会云里雾里。其实,炭泥产品的基础,就是和睦村一直盛产的泥烙壶、茶杯等黑灰陶器具。

  数年前,姜子牙出差四五天后回来,意外发现茶杯里的水未发馊、茶叶未变黄。这是怎么回事?反复研究和比对后发现,神奇效果来自于那个黑灰的泥陶杯。陶泥经窑火煅烧后产生了炭质,而炭的功能已众所周知。

  环保健康日益受到重视,姜子牙相信,具备净化空气、净化水质、红外线吸收等功能的炭泥产品,必将受到市场青睐。于是,这四五年来,姜子牙倾其财力,专注于炭泥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开发出100多个产品。

  “可以说,‘炭泥’一直存在,只是现在我们重新进行了命名。”姜子牙举起一只炭泥茶壶说,原料还是做泥烙壶的陶土,但在泥烙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炭泥产品外观与瓷相当,炭化程度达到99%以上。

  2013年12月公布的《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推介项目》,“炭泥产业经济项目”名列其中。姜子牙说,炭泥产品已获得10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已有小批量产品上市,并得到了众多投资商的青睐。

  “炭泥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永康保温杯每年产值几十亿元,有厂商跟我联系,希望生产炭泥茶叶漏,可以推销给所有保温杯企业,光这一块市场就非常大。”姜子牙豪情满怀,炭泥产品正在为扩大规模、投入市场做准备,届时,带动和恢复和睦“家家制陶”的热火景象,将不再是梦想。

标签: 江山|黑灰陶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