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用生命守望失落的传统——记浙江非遗保护工作者王淼
2015年01月15日 18:45:5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吴振宇
【摘要】 对于浙江的非遗保护,王淼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十多年来,他一直是浙江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倡导者;他用坚韧与忘我的辛勤耕耘,为守护浙江大地的非遗文化财富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

  浙江在线1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胡芸)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履,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凋零与消亡的危机。保护失落的传统,留存文化传统之“根”,已然成为近年来浙江全社会的共同呼声与实践。

  对于浙江的非遗保护,王淼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十多年来,他一直是浙江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倡导者;他用坚韧与忘我的辛勤耕耘,为守护浙江大地的非遗文化财富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

  去年10月,长年高负荷工作的王淼突然病倒在岗位上。然而,病榻上的他依然无法割舍对这份工作的牵挂,期待着早日返回自己辛勤耕耘的事业。

  锐意开拓

  创造非遗保护“浙江经验”

  从2002年开始,浙江省相继开展了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从此,王淼与他的工作团队就与非遗保护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重病,使王淼颈椎严重变形,造成四肢活动不便,给他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即使如此,王淼依然为这项工作投入了几乎全部心力。他说:“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我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职业,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信仰去对待,因此从来不会感觉工作有多苦多累,有的只是收获时满满的喜悦和快乐。对于我来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奋斗不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全国各地都没有经验可循,王淼和同事的工作也可谓“白手起家”。在非遗普查工作中,他带领同事创新普查模式,提出了“村查线索、乡查项目、县做申报文本”的工作思路,使普查工作从最简单的线索开始,从发动最基层的广大群众做起,破开了非遗普查瓶颈。期间王淼自己也连续两个月时间,辗转到武义、泰顺、海宁等十几个市县指导非遗普查工作开展。

  在他们的努力下,浙江非遗保护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大跨越:率先开展非遗大普查、率先颁发非遗保护的地方法规、率先出台省级非遗保护发展规划……浙江首开全国诸多先河,创造了非遗普查的“浙江模式”、非遗名录的“浙江现象”和非遗保护的“浙江经验”。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共有9项上榜,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并一举创下了国遗项目申报“四连冠”,这一切无不凝聚着王淼和全省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就曾这样评价:“王淼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

  “他的身体不好,但他的脚印,工作的步伐,走遍了浙江”,非遗专家吴露生用三个词对王淼作出了评价,一是勤奋,二是智慧,三是凝聚。

  剪纸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宋胜林则说,王淼有着中国式干部“三家三气”的品质:儒家的正气,严以律己;道家的清气,两袖清风;佛家的和气,以和为贵。

  呕心沥血

  呼吁继承传统“把根留住”

  “应该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王淼告诉记者,非遗保护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关乎国家文化生态安全。大批非遗传承人年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为非遗保护带来的冲击,无疑也为他的工作带来了无形的鞭策和激励。

  王淼办公室长年亮到深夜的灯火,已经成为许多人眼里的常态。他以非遗保护工作者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撰写了《把根留住》、《风生水起》等大量非遗保护专业著作。王淼还曾连续三年应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之邀,为全省宣传部长培训班讲课,并为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省政协委员约谈会做专题报告,利用各种场合,不断为非遗保护进行着呼吁。

  浙江是戏剧大省,其中24种地方戏剧属国家级非遗项目,对地方戏剧文化的保护也成为王淼的重要工作内容。他先后策划组织实施了浙江濒危剧种守护行动、“浙江好腔调”系列展演活动、戏剧之乡命名授牌等活动,让传唱了千百年的悠婉旋律再次复活,搬上了城市现代剧场,走进了农村文化礼堂。

  在集纳浙江传统戏剧精华的《浙江好腔调——56个传统戏剧集萃》、《浙江好腔调——56个传统戏剧微纪录》开始编撰工作后,王淼坚持对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视频素材从头到尾进行修改审校。编辑工作仅仅历时两个月时间,王淼带领团队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使得图书和影像光碟终于按时发行。

  “别人工作是为了生活,他是生活为了工作”同事们总是说,王淼是一个认真执着的工作狂。只是他们并不完全知道,原本健康状况不佳的王淼已经在高强度工作中累到了那样的地步,直到他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顽强坚守

  渴望早日重返“战斗岗位”

  在浙二医院滨江院区,记者见到了一位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特殊病人。他面容消瘦,肢体行动不便,眼神中却依然流露着坚强而从容的精神气质。

  妻子袁园长年挑起了照料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说起王淼她免不了要“抱怨”几句。在她的记忆里,丈夫几乎没有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家住西湖畔的他们甚至很少能有时间出门走一走。

  长年累月一心扑在工作上王淼,对家庭的付出多少是不合格的。而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支持,正是因为袁园相信丈夫的工作确实是在做着一份“实事”,也因为她深深地体会到丈夫对事业的热爱。

  “生命在于运动,在于坚持不懈的运动,”王淼在训练器材上和记者介绍起了自己康复心得。他觉得,虽然还有许多工作等待着自己去做,但既来之,则安之,“上帝给我按下了休止键,也许是为了让我能够有机会休息和调整”。

  “生死关晃了一圈回来之后,可能对生命的理解也更加透彻”,王淼若有所思地说,在病床上的日子里,才真正感受到过去加班加点地工作,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多么的幸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说与做。我们的责任是,缩短愿景与使命、理想与现实、思考与行动、说与做的距离。事业无止境,探索无止境。”这是王淼写在著作《风生水起》卷首一段话,或许也是他的人生与业绩最直观的的写照。

责任编辑: 胡芸

标签: 非遗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