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胡芸)省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今天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部分委员在大会上发言。
生态与发展,成为委员们发言最受瞩目的两大主题。
委员建言为浙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以网络监测提高环境监测科学化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是每年两会代表委员所关注的核心议题,本次会议也不会例外。而政协委员徐向东在发言中阐述了关于加快划定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建议后,受到了与会委员的广泛关注。
徐向东在发言中认为,目前我省虽然确定了全域国土的主体功能区划、开发导向和空间管制措施,但由于未编制更具有操作性的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我省生态红线划定存在着界线不清的问题,海洋、林业、环保、水利、国土资源部门的生态红线划也定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
此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不强、资金补偿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对此徐向东提出建议,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强化法律效力等手段,进一步推动生态红线划定。
2014年,“五水共治”强势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而保持治水长效,避免重复污染,也对我省环境监测手段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我省145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中,75个设有水质监测自动站,自动化率仅为51.7%。政协委员陈伟华今天在发言中指出,全省水质的自动监测系统尚未实现水质和水量的实时监控和同步监测。与此同时,全省范围内环境自动监测站点的设置量少面窄,布局欠合理,影响了环境自动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对此陈伟华建议,将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作为专项规划纳入我省环保“十三五”规划,解决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高效共享。
提升发展产业集区聚受关注
“两个错位竞争”拥抱“新常态”机遇
2010年,我省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规划并启动了14个产业集聚区,经过四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规划面积过大、引入企业以省内原有企业为主、产城发展不协调、融资渠道少等问题。
对此政协委员穆建平代表民进省委会发言时提出建议,在推进我省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产业地产投资和地方债务风险,把好产业准入门槛,在招商引资中注重政府与企业利益的博弈,并做好产城协调与配套服务的跟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思路的提出,把握新常态,积极融入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家战略成为浙江发展的未来新图景,也成为影响我省社会各界的宏观经济议题。
郭胜华委员就在今天发言中提出了以“两个错位竞争”迎接“新常态”:“义新欧”与其他中欧班列的错位竞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部沿海四大贸易区所在地的错位竞争。
郭胜华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国内已开通多条中欧班列,因此与其他班列展开错位竞争,可在缩短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实现双向开通等方面有所作为,并在跨境电商服务、突出商品质量特色等方面有配套举措。此外,宁波——舟山港与上海自贸区上海港的错位发展和功能互补态势较为显著,未来对分工协作的顶层设计,也将成为影响江浙沪地区共赢发展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