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王婷 通讯员 陈鑫 陈凡峰)在日前结束的中国“微笑行动”公益活动中,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的谢鑫承担了包括组织和协调众多医疗志愿者在内的大量后勤事务。“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谢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参加这个专门为患有唇腭裂及其他头面部畸形的贫困家庭儿童提供免费医疗的非盈利性公益活动,是谢鑫反哺社会的感恩方式。
谢鑫来自河南信阳,大学期间是一名贫困生,每年享受2500元国家助学金。大学求学期间,他参与理学院“16小时服务社会”感恩教育项目,坚持每周风雨无阻地为学校后勤职工子女做义务家教,参加全国残运会志愿服务,还为白血病患儿募集资金等。
“16小时服务社会”感恩教育项目至今已持续9年,有600多名像谢鑫这样的贫困大学生主动参与这一项目。他们有的享受国家奖、助学金,有的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有的享受减免学费的待遇,但他们选择用每周志愿服务一小时的形式来反哺社会,通常一学期有16周。如今,他们的累计服务时数已超过3万个小时。
“16小时服务社会”感恩教育项目打破了以往“单向给予”受助人的资助模式,倡导“助人自助”的志愿服务理念。杭师大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应金飞告诉记者:“不少同学在享受助学补助的同时,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积极反哺社会,从而强化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了助人能力。”
2009级大学生乔庆华原本性格内向,在参与“16小时服务社会”感恩教育项目的过程中找到自信,经过努力,在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吕江辉也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毕业后在绍兴一所重点高中执教,每逢假期都会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他表示:“要把这种感恩意识、志愿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
“人生的真谛是植树,而不是坐享树阴。”谢鑫认为,“贫困生和普通同学一样,有爱心,也有社会责任感,只要学校给他们平台,他们更愿意帮助他人,并在助人中成就自我。”这个寒假,谢鑫帮着学弟学妹们在杭师大家教网上找兼职工作,截至目前已提供数百个家教机会,惠及600余名下沙高校的大学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