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5全国两会 正文
浙江代表委员建言“三农”发展:更强 更富 更美
发布时间: 2015-03-08 08:35:3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朱海兵 廖小清 黄宏 翁浩浩 张丽 沈吟

  【代表委员名片】

  马荣荣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宗庆后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中华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

  陈小平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主委

  张波 全国政协委员、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水法全国政协委员、省美协副主席

  【百姓提问】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业有没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农民的收入怎样才能再提高?村庄如何变得更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发展也是浓墨重彩。常山县东案乡弄坞村党支部书记江土有在兴奋之余,打电话到北京把这一连串问题抛给记者。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村重大改革试点方案破茧而出。如何延续“三农”发展好势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是我省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重点。

  规范经营,科学发展——

  农业更强

  “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用地的规模经营是前提条件。”长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马荣荣代表直言,我国农业用地规模经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离农业现代化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经营规模失度、经营权流转的准入门槛低、农业用地规模经营的激励失当等问题。”

  “像有的农户只有能力经营几十亩田,却流转经营了几百亩,甚至上千亩。这样,容易造成粗放经营、掠夺式经营,对长远发展不利。”马荣荣代表建议,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准入门槛,规定须具有一定的农民技师资质和经营经验;适当控制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模,既保障基本经营效益,又能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延长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周期,提高保护和改善农田设施的积极性。

  张波委员则建议加快发展“智慧农业”,通过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萧山舒兰农业的温室大棚智能检测和灌溉智能化,浙江传化生物技术公司的花卉园艺生产环境智能感知、预警、决策、分析等,都是很好的示范。”

  “农业现代化,还要有效应对国际大宗农产品冲击,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安全。”宗庆后代表指出,目前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大宗农产品大量对我国出口,许多农产品的到岸价比国内农民的卖价还要低,对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影响我国相关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我国第一产业受制于人。

  宗庆后代表建议,有关农业主管部门要科学精确分析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对国计民生有战略意义的大宗农产品产量及国内供需情况,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把国内农产品的需求量与种植量匹配起来,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质量,稳步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真正能够从农业生产中增收致富,愿意继续从事农业工作,从而保障我国农业长期健康发展。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拓宽途径,增加收入——

  农民更富

  以往在农村,一说起致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出门打工。可如今,因为企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逐年下降,很多农民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合适的工作,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可以用以工代赈方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宗庆后代表建议,国家要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措施,化解就业压力。同时,要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在农村大力开展水利水电、土地整治、改造高产田等基础建设,一方面可以让农村劳动力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这些年来农村水利建设的缺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宗庆后代表还认为,目前国家对“三农”的补贴政策有很多,但大多是“普惠制”,造成国家财政压力比较大,但补贴分到每个农民身上的数量又比较少,对真正需要补贴的人群来讲效果不明显。他建议,政府要对确实需要补贴的人群与补贴方向进行科学分析,把补贴经费集中起来使用,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以及重点解决那些农民无法投入、也投不起的问题,如新修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与良种推广等,引导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勤劳致富。

  “发展民宿型农家乐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增收途径。”来自农村的方中华代表对此深有体会。但他也发现,当前民宿型农家乐发展,存在证照、发票办理难度较大,用电价格收费高等瓶颈。

  “像餐饮服务许可证办理,要求厨房必须有5个以上洗漱池,一般农户很难达到。”方中华代表建议不要把民宿型农家乐纳入宾馆旅店管理行列,在证照审批办理手续上,实行“种类能减则减,手续能简则简,标准能惠则惠”,支持民宿型农家乐发展壮大。

  针对很多地方农民存在的“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现象,陈小平委员呼吁,应做好顶层设计,尽快构建保险补偿、政府救助、社会捐赠等“三位一体”的巨灾风险保障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力提供灾后损失补偿,有效分散灾害风险。

  文化增色,景秀人和——

  农村更美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是方中华代表的梦想,也是他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方中华代表带领村民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将他所在的方林村打造成“家家住别墅,户户生态园”的“全国首批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村”,还曾被评为“十佳中国美丽村庄”。

  “从村庄建设到环境保洁,方林村的确越来越美,但我心里一直有个缺憾,那就是村子存在历史文化沉淀不够的先天性不足。”方中华代表坦言,他很羡慕那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古村落,但令他更忧心的是,有的地方在城乡建设中求快、求新,“千村一面、万村一貌”,对古村落的保护缺少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大量古村落迅速破败、消亡。

  “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工程。”方中华代表建议,各地政府应从对历史负责、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度,增强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规划,把其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在发展中抢救与保护。

  对方中华代表的意见,何水法委员深表赞同。“新农村建设,不仅自然环境要美,人文环境也要美,其中优秀村落文化的作用不可或缺。”何水法委员说,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确给农村面貌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忽略了自己的乡土特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人文底蕴,每个地方都不同,这是历史的沉淀,各有各的特色。比如台州、温州一带的村落的建筑风格、乡风习俗,就和杭州临安一带的村子不同。我们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只有形成人、村落、文化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系统,才能使村子真正变美。

标签: 两会 编辑: 王艺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