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片】
杜时贵 全国政协委员、绍兴文理学院副院长
雷后兴 全国政协委员、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张 波全国政协委员、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张丽朱海兵沈吟)食品安全,是每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食品安全。“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委员们就此展开热议。
网售食品应持证准入
网购食品成为很多人的消费选择,但其安全监管问题,引起杜时贵委员关注。
“网络食品交易市场监管面临对象多变、职责交叉、依据缺失、地域模糊等诸多问题。”杜时贵委员说,正在酝酿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提到,强化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建立追责机制,但草案对网络食品交易监管的规定不够全面和具体,比如微信、微博等小规模、自发式的网络食品销售模式未被纳入监管,无法直接对个体化的网络交易实行有效监管。
去年3月至5月,浙江消保委联合温州质监局对部分有影响力的微信(微博)食品开展比较试验,随机抽取熟肉制品、糕点等44个批次进行检测,发现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有25批次,不符合率达56.8%。
杜时贵委员建议,要制订和完善网络食品监管制度和法规,明确网络食品经营主体的权利义务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责任,规范对微博、微信等“微美食”的监管,保证网络食品经营规范有序、监督管理依法有据。
在具体操作层面,杜时贵委员提出,可实行网络食品经营持证准入制度,要求经营户必须持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并在网店主页公布;对微信、微博食品经营账号进行备案登记管理,推行网络食品经营户实名制管理;搭建全国食品信息系统,以12315为中心,拓展对流通环节网络食品的监控面。
规范过期食品处理
过期食品处理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触动消费者的神经。
雷后兴委员发现,目前我国对一些初级农产品,包括畜禽杀白屠宰产品,并无明确保存期限的标准,在进入生产企业前往往存在保存期限失管的“真空”。
雷后兴委员说,食品的保质期限概念笼统,且多数由生产企业自行确定,缺乏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撑,存在随意性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过期食品“退而不毁”,处理机制不透明;监管部门监管不得力、信息不公开等,也是过期食品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雷后兴委员建议,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牵头,发挥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作用,科学制定各类食品保质期限参考标准。细化保质期限类别,可参考国外标准设置最佳口味期、销售截止期、食用期、封箱包装期等,出现问题可及时追责。雷后兴委员还提出,要规范过期食品处理机制。为防止篡改生产日期,在生产企业推广使用联网和无法随意打印生产日期标签的打印系统,建立食品临过期提示通知、到期食品清理制度等,建立食品安全诚信台账,同时,要加强过期食品监管,将不良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
管住饲料添加剂
“有资料显示,养殖业已成为一大污染源,特别是在乳猪饲料中铜和锌的添加比例较高,导致大量金属微量元素通过粪便在土壤中富集,进而污染农作物。”张波委员说。
“在饲料中添加重金属的,是大量生产饲料的厂家。”张波委员建议,要提高检测能力,改变当前对添加剂中砷、铅、镉等有机物检测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抓源头建设,提高饲料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检测,提升饲料生产、检测水平,促进饲料产业转型升级。
“要将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列入食品安全工作范畴。”张波委员说,建议多管齐下,除农业、国土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开展监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饲料添加剂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