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布“限牌”前夕 车市上演“最后的疯狂”
浙江在线记者童俊 吴佳蔚 首席编辑赵洁3月26日发自杭州
小石,公司白领。没有购车计划,参与了限牌当晚的抢购潮,加价2000买了马6,限牌后这款车直降2万多,他懊悔至今。
刘先生,销售主管。有外地牌车,首次竞价他豪掷3万,没想到有8人以1万秒得。多出2万,他着实有点肉痛。
俞小姐,媒体人。没有购车计划,全家总动员参与摇号,老爸和她摇中,一个指标已经过期,一个也即将过期,目前她正在驾校突击中,准备先买车。
……
过去一年,一块小小的浙A牌影响着,融入了数以万计的你、我、他的生活,见证了主人们的喜怒哀乐。
一年前的今天,2014年3月26日零点,杭州机动车限购令尘埃落定,继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后,杭州正式跨入限牌行列。
而在此之前,杭州则经历了一轮一轮的限牌传言,相关部门一次又一次信誓旦旦的辟谣,限牌的新闻通稿提前泄漏,还有一天卖出了7万辆车的疯狂星期二。
有人戏谑:车牌是一张窄窄的车票,我在这头,车在那头。也有人说,过去一年,杭州的关键词就是车和牌,其间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数字。
限牌前多花两万“抢”车 又变外地牌仍坐地铁上班
关键词:抢购、7万辆
在石祥路某4S店销售员小王的记忆里,去年的3月25日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疯狂。
2014年3月25日,上演了十多轮的传闻、辟谣等一系列戏码后,杭州“限牌”越传越真,甚至连发布会的新闻通稿也提前泄漏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数以万计的人们疯狂地给亲朋好友打电话,言之凿凿地说这是内幕消息,人群从单位、从家里,从四面八方,蜂拥地挤进杭州各大4S店。
晚上7点,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自3月26日零时起,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小客车实行增量配额指标管理,增量指标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
消息一出,抢购达到了高潮。
小王说,从来没有见过车是被当做白菜来卖的,就算是白菜也会挑三拣四,但是那晚,别说是热销车型,就是扔在仓库积灰的老款车也被抢得一干二净。
店里的5台开票机同时启用,一台机器平均每5分钟打印一张购车发票。从晚上7点到8点30分,4S店花了90多分钟完成了近百台车子的销售,平均1分钟卖一辆车。
3月25日当天杭州共开具约4万张购车发票,相当于卖出4万辆车。还有3万人没有拿到购车发票,仅取得了定金交款凭证。这样算来,当天杭州卖出的新车超过了7万辆。而2013年杭州汽车的总销售量为30万辆,3月25日这一天就接近杭州车市年销售量的1/4。
生于1990年的小石,就是这七万分之一。想起那疯狂一夜,他感叹“就像做了一场梦”。
小石来杭州工作两年多,没有驾照,在“限牌令”前,他一直是绿色出行,上下班坐公交,到商场全靠走。买车压根没提上议程。“25日下午4点多,我收到消息后马上给家里打电话,问要不要买车,父母很着急,立即把身边仅有的几万块现金都打了过来。”小石说,由于时间仓促,连买什么车都没想好,但老爸撂下一句“只要买得起的,什么车都行”,让他顿生一股前所未有的紧张感。“抢不来一辆车,我好像就输了!”当天晚上7点多,小石花了60元从单位打的一路飞奔至萧山的汽车城,扎进抢购大军。
20万以内是小石一家的心理价位。为此,他从大众斯柯达一路逛到一汽丰田,同等价位的4S店跑了不下4家。在人潮拥挤的展示大厅里,销售员手头拿着一本密密麻麻的产品目录,从上到下几乎贴满了“售罄”,一句轻描淡写的“不好意思,我们的车卖完了”,掐灭了抢购者内心的小火苗。最后来到马自达店,有了前几家“碰壁”的经验,小石一进门就询问还剩下哪些型号。
“就剩马6的2.0L了,样车在这里,你自己看,这款马上也要卖完了。”销售员指了指大厅里唯一摆着的样车,一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口气。此时,小石的脑子里完全被“要卖完了”四个字所占据,攥着钱包的手想也没想就拍在了桌上,“我买了!”事后回想起来,小石直呼这是桩“亏本买卖”。当时这款标价16万的马6需要加价2000元才能抢到,4S店没有任何礼品附赠。
谁曾想,限牌后4S店整车销售一落千丈,为了揽客,不得不打出价格战。一个星期,小石这款车的裸车市场报价为14万,直降2万多元。小石直呼“冲动是魔鬼”。
麻烦事还在后头。小石没有驾照,当时车是买在女友名下,平时也是女友开。后来跟女友分手,车辆只好重新过户,上不了杭州牌,小石只好上了老家金华的牌照。
如今,尽管小石已经考出了驾照,但是每天早晚高峰限行还是大麻烦。一番计算后,他决定在滨江某地铁站附近租一套房,每天搭地铁上下班。“车子就停在小区里,至少现在能免费停,市区停车不方便,而且贵。坐地铁的话,我每天还能多睡个半小时。”
车牌折腾了小石一年,无论是身体还是情感,一个字,累。
摇号全家老小总动员 车牌多了也是烦恼
关键词:摇号、60万人
更多人则加入了限牌后的摇号大军,期待幸运降临。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骨感的。
2014年5月27日,限牌后首次摇号,参与摇号的人数为215116人,配置的个人摇号指标数为4693个,个人中签率是2.2%,相当于45个人摇到一个牌。到了2015年3月26日,个人摇号基数一增再增,目前已突破60万大关,配置的个人摇号指标数为5049个,个人摇号中签率下降到了0.82%,相当于122个人抢一块车牌。
经历了头三月的月均12万多人的疯狂增长,连续5个月的4至5万人稳定增幅,摇号参与人数虽然放缓增长势头,但总基数还是越来越大。目前杭州市区拥有近200万小客车,然而常住人口却达到了800万,也就是说符合摇号的还有600万人。
正是这样,符合条件的全家老少齐动员都参与了摇号,甚至连一位1924年出生的老爷爷都报了名。记者也参与摇号一年,同名同姓的倒是中过一次,可惜不是自己。
有的人却同时被两块车牌砸中。
家住杭州望江门一带的俞小姐和父母都不会开车。去年年初,限牌传闻甚嚣尘上。俞小姐赶紧去报了名学车,囧的是,刚报名完没过几天,传闻成真,限牌政策出台。俞小姐一家三口全部申请了摇号。开头三个月,全家都未中签。看看越爬越高的中签率,俞小姐学车的劲头也就缓了下来。
岂料,8月,俞爸爸竟然摇到了。因为有“保质期”,俞小姐必须在6个月内拿到驾照。此外,俞小姐的单位办理停车证必须要求出示本人行驶证,这样一来限牌引发的“麻烦”还是有一大堆。
剧情反转出现在10月,俞小姐本人也摇中车牌。看到这里,你不得不感叹,这家子的运气真是逆天了。
因为这个事情,俞小姐被众多媒体采访,登上了各大头条。
可惜好景不长,爸爸的车牌即将过期,俞小姐也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先买车挂了牌,将车辆租赁给企业,收取租金。考虑再三觉得风险太大,还是作罢,今年2月份,第一块车牌到期作废。
而由于过年、工作等因素,俞小姐的驾考之路也是一再耽误,她的路考安排在了今年5月份,但是她自己的车牌4月底也要过期。这下俞小姐“捉急”了,最后决定还是先买车,再考驾照。这两天,俞小姐又为买什么车纠结了。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幸运者毕竟是少数,但全家上阵齐摇号却是普遍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摇号池内的60多万人中有28万人并无驾照,这部分人里面有些甚至是百岁老人或无法驾车的人群,对于车辆需求并不高,他们加入只是为了提高家人的中签机会。
一边是为了一块车牌抢破头,一边却是摇中车牌未领取指标过期。对于像记者这样摇了一年却“颗粒无收”的抱憾族来说,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简直是“心塞”到无法呼吸!”
竞价过山车后趋于稳定 出价2.2万较为保险
关键词:竞价、2.2万元
没趁着7万人抢购去赶热闹,也没有在数十万大军中求中签,而是选择竞价的人,在坊间统统被称为土豪。
纵观过去一年,杭州车牌竞价价格忽高忽低,均价既冲上过近5万的高峰,也回落到过1万多元的低价位。特别是在先后的几个月竞价里,由于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心里也没底,出价多是脑子一热。
在限牌后的首次竞价中,出价1万元的竞价者全部中标。与8位以最低价中标的“幸运儿”不同,在杭工作3年的刘先生有些郁闷,同样是中标,他却比别人多花三倍价钱。
当天上午9点,刘先生激动地打开了竞价系统,“我的车子原来是绍兴牌照,现在限行以后,平时上下班等于作废了,我只能换杭州牌照。”刘先生说,限行以后借了别人的车来开,感觉很不方便,现在只想快点开回自己的宝马535i。
之前看到杭州申请车牌的人达到了20多万,竞争激烈,为了能一举中标,刘先生第一次报价就有2万元。到了中午11点,系统第二次公布个人平均报价为13810元,他选择继续观望。
一边忙着工作,一边抽空在网上查看竞价信息,很快到了下午1点,平均报价又上涨了不少。正当犹豫要不要改价时,刘先生突然接到通知要马上出差,他担心这次竞价付之东流,下午2点出差前狠了狠心,改了价格——3万!
出差路上看到最终结果,刘先生有点头晕。“万万没想到,竞价的人比指标还少,感觉被坑了。”他懊恼地说。
杭州市交通局调控处副处长金琳负责杭州限牌工作执行,一直密切关注着所有数据的微妙变化。
他说,竞价价格看似捉摸不定,其实还是有市场调节规律可循的,去年9、10月份竞价异乎寻常的暴涨到4万多之后,突破了市场对于价位的心理预期,首先就反应在了参与人数上,直接导致11月竞价出价人数锐减至了远低于指标数的520人。
当市场对于这个价格失去信心时,个体参与者们就会自主的选择一个心理能够承受的价格进行竞价,当这些普遍认同的价格出现后,总价自然而然就被调节下来了,12月价格回落到16731元的低价区间正好体现了这种调节。随后几个月,竞价人数稳步上升,价格也在小幅度上涨,不过总体都控制在了低价位区域内。
回顾11个月忽高忽低的竞价价格,平均后总体均价在2.5万元左右,平均最低价在1.8万左右(2.5万和1.8万的均值约等于2.2万),这个平均值与调控处预期的市场心理承受价位差不多。
摇号慢竞价贵 “老杭州”宁上“外地牌”
关键词:外地牌、7时-9时;16时30分-18时30分
摇号没运气,竞价嫌太贵,不少买车人打起了外地牌照的主意。可是与限牌令一起落地的还有杭州市区“错峰限行”升级版,非浙A牌照的车子早晚高峰时段就进不了杭城了。紧接着,杭州周边的几个地市开始禁止杭州人来当地上牌。
今年32岁的姚先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老杭州”。“我们家并不算大富大贵,住在朝晖的老小区很多年了。市中心嘛,出行挺方便,所以一直没想着买车。”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去年年底,姚先生和交往3年的女友终于要步入婚姻殿堂了。按照杭州的习俗,结婚得置办新房新车。新房子几年前就买好了,但因为一直摇不到号,新车子就这么耽搁了。也有朋友问为什么不干脆竞个价?姚先生的回答是:太贵!
“之前家里买了房子,手头就有点紧,现在我们只有10万预算买车,竞价的话怎么也得上万元,实在吃不消了。”加之买了车,后续还有七七八八的保养维护费用,姚先生直言自己不敢多想。
眼看着今年6月份就到大喜日子,朋友给姚先生出了个应急之策:办一块外地车牌。虽然舍不下“浙A”的名分,姚先生一咬牙还是决定“认命”。
随着杭州限牌启动,周边地市如绍兴、湖州、嘉兴等陆续对杭州人在当地购车上牌设下门槛,仅剩下宁波、台州等地尚未“Say No”。
于是,通过朋友们多方帮忙,今年3月初姚先生亲自去了一趟宁波,在当地的4S店买了辆福特嘉年华,并完成上牌。这样一来硬是省下了2万元。车子终于搞定了,但姚先生心里总觉得别扭,“早晚高峰我的车进不了杭州市区,有急事还是得打的,特别不方便。”
莫干山路上的一家4S店表示,原来每月上外地牌照的消费者最多不会超过10%,可现在,上外地牌照的车辆占到了四成多。特别是限牌刚开始那会儿,上外地牌照的更多,占到六七成。这部分车主基本上都是在杭州工作,由于暂时没有摇到号,就选择先上外地牌照过渡。
业内人士也分析,去年刚开始限牌,人们对车牌的需求格外旺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再那样急切。同时,竞价的价格也趋于稳定。因此,未来上外地牌照的车辆会有所减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