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聚焦2015全国两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有志愿者90多万人 10%以上的人投身志愿行动
2015年03月27日 08:14:12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郭琳

  春天到了。

  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

  勤劳的人们,胸怀梦想,斗志昂扬地启程了。

  他们从春天出发,和一样揣着梦想的人们,上路,潜行,遭遇,克服……一直走到秋天,那时,一抬头,就看见果实硕硕。

  上一期《文艺春风季》,我们推出了从运河边出发的《遇见大运河》;走向上海,走向北京的杭越;杀向天津、深圳的浙京;站上国家大剧院,拎刀四顾,踌躇满志的浙昆。

  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人,还有更多的团队,将以梦为马,从杭州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一期,我们介绍这座城市的志愿者。这是一支90多万人的队伍,他们奉献、他们友爱、他们互助、他们进步,他们给这座城市温暖和希望。

  顺便,在世界读书日来临前,我们和杭州图书馆共同推出“晒书单”活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而春天,不正是读书天吗?

  致敬,春天里启程的人们!

  乡村,艺术,公共课。

  这个春天,浙江美术馆的新一轮志愿者招募正在最后环节中。招募的是浙美2015“乡村艺术公开课”执行志愿者——拥有专业程度的公开课活动策划——基本上,他们是90后。

  这个计划名为“重返乡村的视野:乡村艺术公开课”,作为浙美品牌公共教育项目“艺游乡里”的特别计划,起点不低:他们要吸纳的志愿者是年轻策划人和艺术家,并且,必须是高校在读学生,热爱非遗艺术、对乡村充满感情或好奇心。

  计划希望通过这些年轻势力,来发掘、整理、纪录、传播,或许还有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项目,同时,为乡村打造一系列面向当地公众的艺术公开课——2015年,设有50个课程。

  作为近年的大热门词语,“乡村”不断地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被提及。

  同样被不断提到的,还有一种失落:我记忆中的家乡哪儿去了?

  这背后也许是人们对缺失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望。这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被称作“根”——寻根的尝试,事实上从“五四运动”起就已开始,从李大钊的《青年与农村》,到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或者,直到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如何让传统乡土重新活起来,寻找乡土文化的价值,并把这种资源的价值展示出来,让这种传统价值被市场、产业看到?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今天,杭州,寻根之路在继续。

  清新初绿的春天,我们将视线对准浙美,聚焦那些跃跃欲试的,在寻根路上前行的90后志愿者。

  范本一:黄琦芸

  两年志愿者经历后,现在的兴趣是策展“中国传统文化最接地气的那部分,走进了我的生活”

  黄琦芸,浙江传媒大学图片摄影专业大三学生。

  2014年,“西湖文化特使”计划成员,着力于西湖文化遗产的推广传播。

  2014年底,以“西湖文化特使”成员身份参与杭报“原地旅行”项目,寻访这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物的新韵。

  2015年,浙美“怀旧中国风”项目实习策划。

  正在申请成为2015年度“乡村艺术公开课”执行志愿者。

  “起初我想象自己未来的方向是摄影。但近两年志愿者经历后,我现在的兴趣是策展。未来怎么样,谁知道呢?有太多的自由度了。”黄琦芸说。

  她的圈子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构成,一群面对着无限可能的90后。

  比如第一个跳出黄琦芸脑海的“很厉害的人”,是“西湖文化特使”小组的组长。

  这个美国南加州大学本硕博连读的孙姓男生,杭州人,牙医专业,每三个月会去墨西哥给孤儿做牙科义诊。他今年刚刚本科毕业,学成的计划是回国,在中国建立牙齿资料库,让同胞也可以从出生开始拥有自己的牙齿档案。

  还有杭报“原地旅行”项目,她的小组长林子人,也是一个杭州姑娘,在斯坦佛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利用GAP YEAR(间隔年)来参与这个项目,八人小组在杭州寻访古物复兴工作室,以此推广杭州传统文化中的古韵之美。

  黄琦芸给自己的定义是“记录者”,以及“传承者”。

  “传承者?”我问。从传统意义上而言,这似乎是一个需要深刻介入才能被用到的词语。

  黄琦芸说,没错,传承者。“一项复杂的非遗工艺,我们通过简洁的、今天的年轻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去推广,让人们发生兴趣,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传承。”

  近两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经历,对黄琦芸的影响是,当她报名浙美志愿者工作,浙美很快地把品牌项目之一的“怀旧中国风”2015年度实习策划一职交给了她。

  “怀旧中国风”和“乡村艺术公开课”正好是两个相对应的非遗公开课,前者在城市中进行,后者在乡村。

  而所谓“实习策划”,事实上就是整个项目的策划人。从撰写方案到嘉宾邀请等主要工作,都由实习策划独立完成——在浙美教育推广部的评价体系里,她就是“很厉害的姑娘”。

  黄琦芸很坦率地说,志愿者实习经历也有出国考研加分的考虑,但“在这个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质朴最接地气的那部分,也就走进了我的生活。”

  范本二:文思宁

  当乡村孩子们进入教室,吸引他们的是教室后面那面挂满草间弥生、莫奈和梵高作品的墙面

  文思宁,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大三学生。

  2014年10月,成为浙美“艺游乡里”项目志愿者,龙游县石佛小学艺术教室和建德市大慈岩中心小学艺术教室的主要执行者。

  目前,是浙美另一公共教育品牌项目“动画季”2015年度的实习策划之一。

  正在申请成为2015年度“乡村艺术公开课”执行志愿者。

  关于这个姑娘的故事,我想用她自己发来的一篇文章体现。这是她对志愿者经历的一个小结——她和小伙伴们在石佛小学的经历,有一个90后姑娘的执行力与思考,亦有今天乡村孩子对于艺术的感知力。

  到了(石佛小学)才知道,我想得太简单了,墙的面积完全不是我平时在家小打小闹可以比的,我当时脑海中第一反应,是艺术鉴赏课时老师讲的米开朗琪罗画西斯廷天顶画的故事。首次接触这么大规模的墙绘,会有担忧,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我和美术馆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分区域用铅笔打形,另外六个工作人员忙着布置教室,搬桌子,挂名画模品,在窗户上贴贺友直先生连环画的不干胶……

  历经三个小时,墙绘终于完成,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华章》被长久定格在了这座遥远的乡镇小学的教室里。

  第二天,当小朋友们进入教室的时候,都好奇地张望,但是,最吸引他们的竟然不是黑板那面墙的彩绘,而是教室后面那面挂满草间弥生、莫奈和梵高作品的墙面。

  另一名志愿者陈世超,为三十名小学生上水墨课:“我的水墨会跳舞”。我没想到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毛笔。因为第一次,用起来毫不拘束。在他们眼里,水墨回归为一种极单纯的艺术形式,是墨与岩彩的“共舞”,他们非常认真地在纸上玩起了色彩。那一刻对我触动很大,我从未想过,艺术,会给人带来这么纯粹的快乐,这让我回忆起自己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新奇的绘画形式的时候,应该也像他们一样开心。艺术,从来都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

  |必备素质|

  年轻、专业、热忱和好奇心

  浙江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推广活动每年大致保持在180场,平均两天一场——这个成绩在国内,无论是国立还是民营美术馆,都难望其项背。

  一系列品牌项目——“动画季”、“艺游乡里”“实验场”、“怀旧中国风”,“女人月影”,走的都是大牌路线。

  一个对照是,公共教育部的人员构成:6人。180场VS6人。

  “所以我们需要很多优秀的志愿者。”李雯说。

  李雯,教育推广部负责人,80后,毕业于中国美院。2013年,在第一次实习策划试水成功后,美术馆的一系列品牌项目都交给了不断招募进来的实习策划分别负责。

  起点因此就高:要有专业度、要有热忱和好奇心、要年轻。

  从前期的策划案筛选,到有意向的沟通,到面试。而一旦被吸纳,志愿者将开始的历程,大概也会是在未来的日子被无数次回想起的:和国内顶尖学者、艺术家的面对面,从他们那里获得实践经验、乡村非遗田野调查、成为项目策划人的挑战,以及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志愿者在杭州|

  在杭州志愿者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1993年起,22年,杭州的志愿者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集群。

  目前,杭州的志愿者人数共计91.7万人,备案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4659个。到2017年,注册志愿者人数要占到城市人口总数比例达10%以上,专业骨干志愿者占志愿者总人数的15%以上,年人均服务时间达20小时。

  在杭州,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深入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3年,为了保障和激励志愿者,杭州团市委、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设计推出了“杭州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市民卡为杭州市统一的志愿服务卡,可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数和服务信息,服务时数可兑换成“公益积分”,享受到公共政策优待、公共资源优待和社会回馈。例如,在杭州市个人征信系统中,根据志愿服务时间获得相应信用加分,信用分值越高,在求职和申请车贷、房贷方面会更有优势。

标签: 志愿者 责任编辑: 朱巧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