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德清新市蚕花庙会再现古镇民俗 轧蚕花文化有传承
2015年04月05日 07:54:0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陆遥

  “蚕花娘娘”向人群散发粘着蚕花的糖果。记者 叶寒青 摄

   浙江在线04月0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陆遥 通讯员 赵方正) “春光多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清明时节,来到德清县新市古镇,南宋诗人杨万里《宿新市》诗句中描述的热闹场面,正在上演。

  4月3日至6日,新市古镇一年一度的蚕花庙会如约而至。带有地方特色的铜管队、腰鼓队、武术队、唢呐队、舞龙队纷纷闪亮登场;五位古装扮相的“蚕花娘娘”倚轿而坐,一路洒下粘着蚕花的糖果,向大家送去风调雨顺、茧子丰收的祝福。街道两旁人山人海,古镇中心万人空巷,争相目睹“蚕花娘娘”的风采。

  潘嘉月,这个容貌清新脱俗的新市姑娘是今年的“蚕花娘娘”之一。“大伯是蚕农,每年蚕花庙会都会带我来玩,所以我从小就很向往这个日子。新市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传说美女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过鲜花,祝愿她们风调雨顺、蚕茧丰收。”潘嘉月说。

  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新市古镇,是中国著名的蚕桑产区之一。每至清明谷雨后,家家关门育蚕、插田甚忙。养蚕是辛苦的差事,为保佑风调雨顺,祈求蚕茧收成好,蚕农保留了在养蚕之时祭拜“蚕神”和“蚕花娘娘”的习俗。久而久之,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就形成了蚕花庙会。

  浙江省首届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韦秀程是土生土长的新市人,研究新市历史文化已近50年时间。

  “史书记载,全国的贡丝属湖州好,湖州地区又属新市最好。据地方志记载,明代正德年间新市就已有丝行、丝号、丝庄。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人在上海开设洋行,蚕农将丝卖给丝行,丝行再通过运河将丝运到上海卖给洋行,最后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西欧、日本。”韦秀程说。

  新市蚕花庙会直接源于清明的怯蚕祟习俗,据清朝史料记载:“清明前二日为寒食,又曰禁烟。是日,浸谷种、下蚕种,夜祀神,以退白虎,布灰于门,作弯弓状,怯蚕祟。”韦秀程解释说:“蚕最怕病,蚕农将白虎想象为蚕的克星,于是有‘怯蚕祟’的活动。为怯蚕祟,养蚕人办法颇多。有的像史料中用灰撒成十八般兵器的模样,有的用手浸白灰水在蚕室门窗上按白手印,还有人在蚕室门口悬挂大蒜头、菖蒲等。”

  说话间,韦秀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明朝正德年间的《新市镇志》,翻到其中:“清明觉海寺有香市,村农妇女结伴成群,名曰轧蚕花。”所以,蚕花庙会在新市民间又称为“轧蚕花”。今天的蚕花庙会,还保留着祭蚕神、摘火桑、拜火桑等十几个项目。一项项民俗活动中,凝结着当地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蚕花庙会热热闹闹流传至今,不变的是古镇人民对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追求。据新市的老人回忆,以前古镇不通汽车,来往都是靠船。蚕花庙会期间,船只泊满新市所有港汊,打拳船、标竿船、龙船云集水上,热闹非凡。现在的蚕花庙会,街道上汽车堵得水泄不通,人们追逐着“蚕花娘娘”的脚步,追逐着对勤劳致富的向往。

  这种力量,也让游客感同身受。72岁的“老家粉”沈庆元家住杭州市上城区,为赶这场盛会,他和老伴早晨6点多就出门了。“我老家在绍兴东浦古镇,同为水乡,一直想来看看新市古镇。今天一看,果然热闹。千百年来,这里的蚕农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桑蚕文化。”

  一边是“勤劳细致,重桑爱农,戒骄戒躁”传承于新市蚕农身上的优秀品质,一边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理念。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行将淡出的记忆,在一届又一届蚕花庙会活动中,得以挖掘、保留、传承。

标签: 蚕花|庙会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