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我是你领导”骗局大揭秘 最近一周杭州人被骗6万元
2015年04月16日 06:36:1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胡大可 柏建斌

   浙江在线04月16日讯 ( 钱江晚报记者 胡大可 柏建斌 通讯员 张骏/文 梁津铭/制图 ) 电话里的骗子,无所不用其极。

  近年以来,他们的手段步步升级,虽然媒体和警方不时预警,但上当者还是不少。

  前天,浙江大学的20多位老师也接到了骗子的电话,对方一开口就能叫出老师的名字,老师追问对方是谁,他反问:“怎么领导也不认识了,赶紧来我办公室一趟。”

  沈老师是很有警惕心的,他收集了师生们接到的5个骗子号码,并且编写预警发送。钱江晚报昨天对此做了报道。

  “今天,这样的诈骗还在发酵,在我们的老师群里和学生群里,我们都互通了信息,我估计有上百位接到了诈骗电话。”昨天,沈老师依然在关注。他说起,去年9月,骗子还假借他的名义搞诈骗,令他气愤不已。

  沈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骗子是通过什么方式搞到了这么多浙大师生的手机号码呢?

  这背后,到底有多少人上当受骗?杭州警方有没有抓到过类似团伙?

  我们通过杭州刑侦支队的刑警,结合他们手里的案例和数据,对“我是你领导”骗局做一个抽丝剥茧。

  如果以前的案例预警,我们只说了一句“不要轻信电话里的陌生人”,那么今天很有必要再补一句“时时谨防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

  冒充领导诈骗去年开始流行

  最近一周杭州人被骗6万元

  钱报记者与杭州刑侦支队在反通讯诈骗上是有互动的,很多通讯诈骗的案例,都曾授权钱江晚报首发预警。

  冒充领导诈骗也一样,这种诈骗出现相对较晚,去年8月首次接到报警,9月就是一个高发期,而今年这段时间又是一个高发期。

  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星期,杭州警方接到9起冒充领导诈骗报案,共计被骗6万余元。

  沈老师说,去年9月,他们学院的一个研究生也碰到了如出一辙的诈骗,骗子居然是假借了自己的名义向这个学生行骗。“那个学生被骗了1500元,因此我很气愤,所以昨天我们这么多师生接到诈骗之后,我马上预警,不想再让我们的师生上当了。”

  到办公室后“领导”肯定不在

  然后临时要送红包问你借钱

  最近中招的,是在4月10日下午。

  案发当天,受害人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来电,直呼他的大名。“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听声音,受害人感觉像是公司的领导某某。

  领导!受害人一下就紧张起来了,就问是某某领导吗?(钱报记者插话:骗子就是要这一种紧张,由此才好做下面的文章)

  对方马上接口:“是我。”

  这位“领导”让受害人次日到办公室面谈,说完就直接挂断电话。(钱报记者插话:冒充领导,必须有领导的架子,戏码才充足)

  次日上午9点,受害人如约来到领导办公室楼下,这时“领导”来电说,正在接待上级领导,让他在楼下等一会儿。(钱报记者插话:这是一个关键点,领导下命令,下属不敢多说,如果是普通同事,说不定受害人直接说我上来坐一会儿等你,那就很容易穿帮)

  不久,“领导”来电话称,要临时送红包给上级,但自己现金不足,让受害人帮忙先去汇钱。受害人二话没说,立即赶到附近的ATM机,汇了5000元到其中一位“上级领导”的账户。之后,那位“领导”又来电话要求再次汇款。这时,受害人才清醒过来。

  4月12日,还有一名男子更惨,被骗了2万元。被忽悠到晕头转向,他把钱打到了骗子的两个支付宝账户上。

  这个骗局的前身是“猜猜我是谁”

  但因个人信息泄露迷惑更强

  在杭州刑侦支队的数据统计里,冒充朋友诈骗是较早出现的一种电话通讯诈骗。套路如下:骗子打电话,猜猜我是谁,受害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说了一个。骗子顺水推舟,对对对,我就是,我明天来杭州看你。好,第二天,骗子再来电话,说自己在来的路上出车祸了,嫖娼被抓了,老朋友赶紧汇款救我!受害人汇款,就中招了。

  经过警方和媒体的多次预警,这种诈骗方式,目前已经比较少见。杭州刑侦支队民警说,这是通讯诈骗的一个特点,名头多,升级快,一旦社会知晓面广了,会马上换方式。“骗子很喜欢结合当下的话题来诈骗,抓住受害人的心理来诈骗,而且行骗的时候分工明确,打电话的打电话,取钱的取钱。”

  冒充领导诈骗可以说是冒充朋友诈骗的一个升级版。

  “因为不少骗子打进电话的时候,不是都叫小张小李了,很多就是直呼受害人的名字,显然是事先做过功课。”警方表示,所以个人信息的保护就非常要紧了。

  去年,广东警方曾经破过这类案子,抓获嫌疑人黄某,当场缴获涉嫌用于电信诈骗的银行卡180张,以及现金2万多元。黄某说,自己只负责取钱,前前后后取过50多万,而“电话组”扮演领导,那也是很有套路的,会有手抄的诈骗台本。

  防止个人信息泄漏

  要单位和个人双管齐下

  那么,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泄漏的,从而方便了电话里的骗子呢?

  结合警方办案实践,有以下两种情况,钱报记者今天为你进行总结分析。

  第一种,现在需要登记个人信息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办张会员卡要登记,登录某某网站也要登记……作为个人,一定要慎重,不要过于随意地在任何地方、单位或者商家留下个人信息。有些不正规的机构获取之后进行整理,会非法出售的。

  第二种,曾经出现过混入公司盗窃客户个人信息的案例。就在上周,九堡派出所破案,有一名男子假意到某家淘宝服装店应聘客服,然后在淘宝店的客服电脑上安装木马,大肆盗窃客户个人信息。因此,作为公司或者单位,一定要对客户或者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的加密管理。提一句,这名男子还有上家,上家授意他这么干,至于上家把信息收集上来再发到何处,警方还在调查。两名作案嫌疑人已被拘留。

  这里,尤其要注意,不要在自己的个人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软件和应用上过于随意,这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忽视,却又能一定程度上泄露信息的地方。

标签: 诈骗 责任编辑: 陆海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