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3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龚望平)2009年7月,义乌法院成为全国首家专利审判试点基层法院,几年下来,知识产权纠纷案的被告,绝大多数都是市场经营户。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昨天,义乌法院首次将开庭现场搬到了国际商贸城,邀请经营户旁听。
开庭现场,一起典型的外观设计专利纠纷,引起了大家的围观讨论。
纠纷缘由:卖了几年的钥匙扣,被人告侵权
早上8点,国际商贸城四区南大门,搭起了简易的巡回法庭。在市场各大厅屏幕上,现场直播审理实况。9点30分,旁听席上座无虚席,围在安全线外的经营户和采购商,有200多位。
现场审理一个钥匙扣引发的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
案件被告是国际商贸城二区经营户楼老板。去年12月,一位温州戴老板从他这里采购了一款铜制钥匙扣。没想到,楼老板被告侵犯外观专利,要赔偿损失10万元。
楼老板很纳闷,这款产品都卖好几年了,怎么就侵权了?戴老板有凭有据,拿出了2013年9月申请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庭审经过:有实力研发设计,可惜拿不出证据
在庭审现场,楼老板的代理律师拿出了几张2012年9月18日的设计图纸,也就是说,在原告申请专利之前,楼老板的工厂已经具备生产这款钥匙扣的技术。
听到这里,围观的经营户都说开了。
“你前年申请专利,我大前年就开始卖了,这怎么能说侵权?”
“温州申请了专利,在义乌的老板怎么知道?”
上午10点20分,审判员宣布休庭,择日宣判,可现场经营户却围到工作人员边上,继续咨询。
法院数据:每天审理3起知识产权纠纷案
在义乌,楼老板的案子很典型。金老板做眼镜生意已经7年了。2012年,他遇上了职业打假人,他从温州进的货,被人告侵权,最后赔了5.5万元。
类似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只有5名法官的义乌知识产权庭,2014年审结知识产权纠纷1091件,平均每天要审理3起,其中专利纠纷约占三分之一。知识产权庭庭长龚益卿说,很多经营户都是吃了没证据的亏。
义乌知识产权保护之路:
2007年6月:义乌法院开始管辖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2007年7月:义乌开始实施“三审合一”,当时,多是商标侵权,原告基本是国内企业,案件数一年最多一百多件。
2009年7月:义乌法院开展全国首家基层法院专利审判试点工作。
2011年4月:义乌法院被确定为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基层示范法院,案件数量增加到一年五六百件,有时甚至达到八百件以上。出现专利、著作权等多种侵权类型,原告也有了爱马仕、LV等国际大牌。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进入义乌,一批职业打假人长期在市场寻找侵权产品。
2013年4月:义乌法院开展知识产权案件简易程序试点工作,可以独人审批。每年知识产权案件数量达到1000件以上。
专家支招
看起来,知识产权纠纷防不胜防,经营户们该怎么办?龚益卿介绍了两种办法:
一、对于生产型经营户,设计生产新商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即使不申请专利,也要保存设计手稿,一旦发生侵权纠纷,这些都是免责的有力证据。
二、商品来源证据不足,是很多市场经营户输官司的重要原因。代理商品时,要做好货物渠道来源登记,包括货物型号、批号,最好还要附上照片,这样,侵权责任可以由供货厂家承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