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高山大米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受到市场追捧。(资料照片)记者 叶寒青 县报道组 肖靓 摄
浙江在线05月12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颜伟杰 报道组 肖靓)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颠覆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通过一部手机,生活在城里的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交易、知晓天下事。而在农村,信息怎么进村,农村怎么上网,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怎么缩小?这些都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现在时兴互联网+,我们农村也要好好用互联网来改变传统的面貌。”遂昌县委书记杜兴林说。近日在遂昌召开的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推进会上,遂昌探索的“政府+运营商+服务商”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不出村办成百样事
个人信息采集,填好资料单,输入电脑上传。在遂昌县石练镇姚埠村,村民叶桂文的意外保险就是村里益农信息社的代办员袁洁玉办好的。“这要是我自己办,来回县城17块车钱不说,还要浪费半天时间。这半天,碰上采茶、春播,可耗不起。”叶桂文算起了进出账。
作为典型的山区县,遂昌全县90%是山地,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最远的乡距离县城有120多公里,都是崎岖山路,坐车要3个多小时,办事很不方便。而且,以往的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以行政审批代办为主,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村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2012年遂昌开始探索政企社共建模式,引入浙江遂昌嘉言民生事务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对原有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进行试点改造、升级,以“专人+专业”的方式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填平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需求鸿沟,实现惠民服务由“最后一公里”向“零距离”、“均等化”突破。
进一个门,办百样事。如今,村民开始这样评价益农信息社。袁洁玉告诉记者,现在的益农信息社可以免费提供25个政府部门的180多项行政服务事项,60多家企业52类商业服务,以及诸多公益服务。
“不信你看。”袁洁玉拿出一本台账,里面清晰地记载着每天村民来办的事。如今,办证、落户、低保、建房……甚至村民家里电视机坏了,电话费要充了,电费要缴了,家里孩子临时没人带了,大家都往益农信息社跑。
“以往村民遇到问题,到了乡里,一来一回半天工夫没了不说,还经常无功而返。现在跑一趟益农信息社,啥事都交给小袁,一切都能搞定,真是方便。”村民雷水平说,益农信息社让村民“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各种便捷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进一个门、办百样事的“打包”服务不需要农民或政府买单,而是由第三方服务机构与电信、电力、保险等入驻企业合作收取佣金。这种“羊毛出在牛身上”的利益置换模式,增强了便民服务站点的自我造血能力。
问农技网上有超市
眼下正是春播春种时节,在遂昌三仁畲族乡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坑口村,村民项建华今年也打算跟大家一起种水稻。“制种水稻比普通水稻的效益要高,但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一开始我还担心种不好,现在好了,我背后有专家团撑腰呢。”项建华说。
项建华说的专家团,其实就是益农信息社里的为农信息服务热线12316。去年,遂昌县农业局专门组建一支专家队伍,成员包括十大产业首席专家、县级农技指导员、乡镇责任农技员,以及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给他们配上了统一的“农技通”软件,并接入农民信箱与12316云呼叫平台,随时随地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
“我们这个平台还直接对接了省农业部门和相关专家,若县市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直接对接省级云呼叫中心,寻求解答。”嘉言民生公司负责人叶伟军说。
三仁乡还有许多村民靠种茶、种竹、种高山果蔬发家致富。前段时间,我省气温变化快,不少地方的茶园都遭遇了倒春寒。不过,在三仁乡排前村,通过益农信息社的滚动大屏幕提醒,让茶农提前做好了预防倒春寒的准备。
“以前农业部门也会给我们发各类防灾短信,但我们年纪大了,手机不大会用,眼睛也不好,很少认真去看。”村民王渭南说,现在益农信息社的大屏幕给村民通知,大家茶余饭后一讨论,就都知道了。
去年,在全县益农信息社平台上发布的有关农技的有效信息就多达3000多条,为农民提供了全面的生产性服务。叶伟军说,这也促进了遂昌茶叶、笋竹、高山果蔬、中药材等生态产业的发展。
家门口购销两畅通
让信息进村入户,除了要让农民享受到像城市一般的便捷服务,把农货送进城市,加强城乡之间的资源流动,也是信息进村入户的目标之一。
遍布遂昌乡村的赶街网点,不仅为农民提供网上代购服务,让农民在家门口买到网上物美价廉的商品,也通过与农民联手,统一收购、仓储、推广、配送,让农货进城走出了“遂昌模式”。
“益农信息社作为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当村民遇到困难时,我们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及时与外界联系。”叶伟军说,这种或共性、或个性的民生服务,也开始发挥作用。
排前村53岁的村民朱金洪家里养了20多只土鸡,虽然不多,销售却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来到便民服务中心求助。令朱金洪倍感意外的是,代办员把这一信息登记到“便民中心网上商城”后没几天,就接到上海、宁波等地买家的来电,有一位杭州的买家还特地跑到他家,与他约定长期采购。“原先我只卖30多元一斤,现在卖7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另一个让村民津津乐道的例子,是去年底北界镇的红提滞销。看着多放一天就损失一大笔钱的红提,果农们一筹莫展。嘉言民生公司得知后联系了大型企业联手帮扶,经过几天的大厅展销共卖掉3万多斤红提。果农不仅拿回了本钱,还赚得了利润。
相比代购服务为农民节约了740余万元来说,通过互联网的作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对农民增收意义更大。杜兴林说,去年遂昌实现了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1亿元,占全年网络销售额的77%,也促成了遂昌农民收入连续8年增长12%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