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今年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第一轮督查工作已经结束,30个省级督查组近两个月来奔赴全省各地,梳理“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地立查立改。与此同时,本报记者也来到曾被曝光过的黑臭河,探访整改情况。
化工河
堵住岸上“黑臭源”
【新闻回放】
2014年9月19日,本报以《化工河,何日泛清波》为题,报道绍兴袍江经济开发区马海片区河道受到印染化工企业严重污染,河流发黑发臭,水质长年为劣Ⅴ类。
【回访现场】
马海片区位于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端,为曹娥江(北面)、杭甬高速公路(南面)、三江大河(西面)围成的三角形地块,面积约10平方公里。片区内聚集了大量印染、化工企业。
在马海中心河新孙端村河段,管网铺设工程刚刚完成,河道一侧刚经过清淤,岸边堆积着淤泥。新孙端村村民屠长庆告诉记者,比起以前,现在的水质改善了很多。
“现在已闻不到臭味了。”屠长庆说,但偶尔还会闻到垃圾腐烂的味道。屠长庆反映,前段时间清理河道时,一些被填埋在淤泥下的垃圾也被清理了出来。
位于马海片区中心的六九丘环塘河边,多了几根大型的排污管道,河水略有浑浊,但无臭味。片区西侧的丰收闸环塘河,与六九丘环塘河一样,经过清理后,河水有点浑浊,但黑臭现象已被消除。
随后,记者又来到七零丘环塘河。它与曹娥江堤坝仅隔着一条十余米宽的绿化带,河面清洁,河水较清,两岸绿意葱茏,已闻不到臭味。
“相比去年的黑臭河,今年各个河道的水质都在逐步改善。”绍兴市环保局袍江分局局长赵四海介绍,去年,开发区共投入5400万元用于马海片区排污管线改造工程,目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他们还完成了企业内部的排污分流、污水排放口封口工作,断了岸上的“黑臭源”。
“但是,沉积在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源,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清除,目前,河水的氨氮含量还是超标。”赵四海坦言,接下去,开发区还将投资600万元进行河道清淤,投入200万元用于河道两岸的绿化。每条河的中央用PPC管种植水草,一为美化,二可吸收氨氮。另外,他们还将启动“换水”工程,引入活水,增加区域内河道的流动性,从而逐步改善水质,到年底力争达到Ⅲ类水排放标准。
黑臭河
检修管网清河道
【新闻回放】
2015年3月19日,本报以《这条河为何成了黑臭河》为题,报道了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门前塘水产品加工园区内,由于存在着企业污水管网及污水井井壁漏水现象,导致企业排放的污水渗漏到河道中,纬四路河道成了“黑臭河”。去年7月22日,本报头版曾以《母亲河,我为你哭泣》为题,报道了象山鹤浦镇五利村有4家违建的养猪场黑臭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五利村大河及其支流成了黑臭河。
【回访现场】
门前塘水产品加工园区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上金鸡、下金鸡、下洋墩等村交界处,占地1000余亩,园区南侧就是一片小海峡。
车行门前塘水产品加工园区内,一股浓浓的海腥味扑面而来,不断有装满小带鱼的货车开进生产车间,卸下原料用于加工鱼粉。记者来到锦海水产品有限公司和宁波远大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附近的纬四路河道段,黑臭现象已然不见,河水呈暗绿色,有点浑浊,伴有淡淡的鱼腥味。
园区东侧,海水沿着一条水渠从南往北流过。与纬四路河交接处,新安装的交换水泵已投入使用,水泵将海水抽到纬四路河道,通过海水的稀释来进一步净化河道。据了解,经过两个月的整治,目前园区已完成了区内管网的检修和河道清理工作。“纬四路河水水质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从海堤水闸流入海里的水依旧有些黑臭。”附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沿着纬四路河由东向西,再向南转1千米左右可以看到,河水被位于海堤处的水闸拦截。记者注意到,水闸的缝隙很大,河水不断穿过缝隙喷涌而出。记者目测,从海堤水闸到小海峡大约有100米左右的距离,河底沉积着厚厚的淤泥。上午9时左右,两位施工人员正在河道内冲洗黑淤泥。村民告诉记者,这些黑淤泥是以前的污水沉积下来的。
记者又来到象山县鹤浦镇五利村,看到的是一番喜人的景象。建在农田里的4家违建养猪场已全部被拆除,田里种上了甘蔗和各种蔬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
“违建养猪场生猪存栏量曾达2300多头,但在3天之内全部被妥善处置,违建猪舍被顺利拆除。”五利村村支书赖岳安说,村民们看到了全省“五水共治”带来的环境改变,都意识到养猪场建在农田里、河道边,会严重污染环境,主动要求拆除违建。
“目前,我们正对大河及其支流进行全面整治和清淤,聘请保洁队维护河道整洁,在河道两侧建造绿化景观。力争在台风季来临前完成治理工作,发挥河道排水功能,保护农作物不被水淹。”赖岳安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