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寻找浙江抗战记忆·致敬老兵⑤
女兵回忆实录:战场上搬过尸体 抗战胜利后当上女记者
2015年06月02日 09:39:2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胡昕然
【摘要】 曾经一边唱着歌,一边懵懵懂懂走上革命道路的上海少女秦秋谷如今将满百岁,她回望一生,最难忘的是参与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三年时光……

  前言:70年前,烽火连天神州碎,一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抗战,使这个近代饱受外侮的古老民族跻身世界四强之列。

  胜利丰碑之下,有领袖的智慧和爱国将军们的运筹,但更多的是千千万万默默无名士兵们的血肉、志力和精魂。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正是有了他们,我们今天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70年后,浴血烽火的青年已是耄耋老者。然而他们的经历,却是抗战史册中最鲜明的画卷;他们的追忆,是最贴近真实和最个人化的历史还原。

  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浙江在线寻找和访问了多名亲历浙江正面和敌后抗日战场的勇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再现那场决定民族命运转折的伟大抗争。英雄者,国之干,勇士不死,其魂长存。

秦秋谷

        浙江在线杭州06月02日电(浙江在线见习记者/胡昕然 首席编辑/赵洁)曾经一边唱着歌,一边懵懵懂懂走上革命道路的上海少女秦秋谷如今将满百岁,她回望一生,最难忘的是参与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三年时光……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25楼的老干部病房里,温暖的阳光在秦秋谷老人一头美丽的银发上折射出动人的光泽。

  99岁的秦老随意套着一件彩色条纹衫,发丝齐整,笑容灿烂,转至背后一瞧,脑后勺一丝不苟地用发卡固定着一条精致的麻花辫。一旁的护工阿姨笑着说:“这是奶奶要求的发型,每天都编”。

  平时除了日常身体检查,秦老空闲时间会拿着放大镜看书看报,还时常用ipad和在国外的亲人们视频聊天。

  老人手里的A4纸,密密麻麻的写满一页。她笑着说:“年纪大了,有些事情怕记不清了,我先写下来,怕一会采访的时候忘了。”她提笔的手已经有些颤抖,真不知道为了写下这满满一页的字花了多少气力。

  然而,她对抗战的那段青春往事侃侃而谈,一眼都没看过这张纸。

  抗日前夕的誓言:“抗战不胜利,我们绝不恋爱不结婚!”

  1916年,秦秋谷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一所民办小学教书,有时生活困难,还要去典当衣物营生。尽管生活清贫,秦秋谷却在家庭和父亲的影响下,出落成一个具有文艺素养的姑娘,平时热爱读书和唱歌,初中时候就能读下全英文版的《小妇人》。

  抗战前夕,18岁的秦秋谷在一个思想进步的朋友推荐之下加入了上海业余合唱队。“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样唱唱歌就算是参加革命了”。

  事实上,上海业余合唱队由左翼艺术家联盟秘密领导。在冼星海等一批进步的作曲家领导之下,集结了200多名进步民众的力量,用歌唱的方式宣传“抗日救国”。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我们最早传唱开来的”,老人自豪地说。

  但是,抗日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合唱队每周一次的秘密集会在受到各种阻挠之下频频换址。“有时候在某个小学礼堂,有时候又去某个单位的食堂大厅,总之每次都会换地方。因为租界里面的巡捕、便衣特务、狗腿子,最厌恶我们这些唱进步歌曲的。遇上了都要打,拿警棍把我们赶走。”

  革命青年的壮志愈挫愈烈。“我们唱的慷慨激昂,绝不是当时那些歌舞厅里的靡靡之音。《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大刀进行曲》这些歌都是一面唱一面走,绝对不是软绵绵的!”

  说起那段历史,秦老情绪很高,仿佛又变成当年那个爱国的热血青年,挥舞着双臂,开始示范起来:“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杀!”。

  当时,秦秋谷在父亲的学校工作,白天给孩子上课,晚上则秘密参与上海妇女届救国会活动,在夜校教进步的女工唱救亡歌曲,排演抗日话剧。妇救会迅速成为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阵地。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中国抗日慰劳总会在上海成立。会长何香凝委托革命女作家、慰劳总会理事胡兰畦组织一个妇女战地服务团,赴淞沪前线帮助军队抗战。年仅20岁的秦秋谷心怀爱国赤忱,和其他9名夜校师生一起加入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但是,一心抗战的“妇女战地服务团”却饱受质疑,很多人认为年轻女子上前线会动摇军心。于是这11个风华正茂的女青年为了上前线,竟不惜发誓:“抗战不胜利,我们绝不恋爱不结婚!”

  “终于,1937年10月5日晚上,我和其他9名同学一起,乘着一辆大卡车奔赴嘉定前线,罗卓英部队的驻地”。

  抗日战场岁月:战地服务团三年 吃过苍蝇饭喝过泡尸水

  “这一去,没想到是三年。”

  三年时间里,战地服务团的姑娘们在罗卓英的部队中肩负重任。恶劣的行军环境下,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境地中,这些勇敢的姑娘们不但深入民众宣传抗日,还要下至后勤,救伤员、洗血衣等等也都是家常便饭。

  姑娘们还肩负起军民沟通的工作。“我们挨家挨户地去走访,送些慰问品。然后拉着老妈妈老爹爹的手,用上海话告诉他们军队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一定要支持抗战!”

  部队从淞沪前线撤退以后,姑娘们跟随部队一路行军,共经过八个省市,翻山越岭行了两万里路,历时3年整。“这么多路基本靠走,脚都无数次走破了。很苦很累,但是我们都不怕!”秦老说,当时长途行军中累了就唱起抗日的歌曲,军心高亢。

  一路上,服务团又吸收了很多进步女青年,后期队伍从10名队员壮大到40名。

  3年行军之路后期的一次打扫战场的行动,成为秦秋谷人生里最煎熬的一段记忆。

  1940年初夏,罗卓英部队在赣北前线在一场战斗中歼灭不少日军。服务团23名姑娘和两个连的士兵一起300多人,受命前往打扫战场。

  “其实就是叫我们收尸去,天气热了以后,容易发瘟疫”,这段记忆可谓是秦老从军生涯里最难熬的时间,现在讲起来还要皱眉头。

  他们先来到中心战场找桥镇。“那个地方简直臭气熏天,我们没有口罩、手套,就要去抬尸体。一些男战士都受不了了,我们姑娘还强撑着干这些活。”老人唏嘘不已。

  姑娘们每天傍晚用席子遮拦着在浸泡过尸体的溪里洗澡,还要清洗自己身上沾满脓血的脏军装。晚上打地铺睡觉,时不时会有人从噩梦中尖叫着醒来。平时吃饭喝水也都只能硬着头皮。因为尸堆里的苍蝇实在太多了,赶之不尽,叮过腐尸的苍蝇又来叮他们的饭菜。“我们平时吃的都是苍蝇饭。刚盛了一碗白饭,立刻布满苍蝇,饿到只能拨开照样吃,还有菜汤里也都浸着死苍蝇。”

  服务团的姑娘们吃着苍蝇爬过的饭莱,喝着泡过尸体的溪水,一个个都病倒了。“当时我和其他3个队员都是用担架抬回去的”。最后,秦秋谷和其他两名队员痊愈了,可是另外一位身体较弱的队员转成伤寒,最后牺牲了。“她才18岁啊,”说到这里,秦老眼里闪着泪光。

  守着青春的誓约,全团的姑娘们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无视军官们的追求,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陆续结婚。“当时也有军官追求我,我只好撒谎说自己在老家已经订婚了”。

  抗战胜利后,秦秋谷走上了新闻道路。但是一路也坎坷不断,经历了不少磨难。还曾因为在浙江丽水主编《浙江妇女》从事进步报道的新闻工作,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得知此事后,秦秋谷毅然前往上海,经上海新四军联络站负责人介绍,于1944年4月去了江苏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参军。

       解放后,秦秋谷全心投入到新闻事业中。曾在上海担任新华社华东总分社记者,后随丈夫调到杭州,在浙江日报社担任编委、总编办公室第一主任,文教组、政文组副主编等职务,后任资料组组长,并于1979年12月离休。

        采访的最后,得知记者也是浙报集团的新人,老人特别送上了一段对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寄语:“报社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希望你们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茁壮成长,为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不辱使命!前进!”

【专题】寻找浙江的抗战记忆

责任编辑: 首席编辑 赵洁

标签: 抗战 秦秋谷 浙江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