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有协议书,有银行印章 这样的理财产品也有假?
2015年06月11日 06:32:38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邵巧宏

   浙江在线06月11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邵巧宏)跟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大优势,应该算是风险低,收益稳了吧。可宁波26名市民没想到,他们冲着这个“稳”字去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其中竟然有诈!

  昨天,鄞州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银行女职员赵某(化名)通过伪造高于银行同期收益的理财产品,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的案子。

  这个赵某还专坑熟人,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在这几十位熟悉客户的手中非法获取了1800多万元。

  钱江晚报记者同时了解到,案发后为了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赵某供职的这家银行已经向被害人先行垫付了赵某非法吸收的款项。

  要结婚,没钱买房买车

  她伪造出“内售”理财产品

  33岁的山东人赵某,在宁波某银行已经工作了11年了。坐柜台的她,一直挺勤恳努力,积累了不少老客户。

  2011年,赵某交往了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男友,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只凭他们的工资根本不够买房买车。

  怎么办?赵某想到的方式是,骗!

  作为柜员,赵某经常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这次,她自己伪造了一份理财产品,向外宣称是银行内部发行的,想买还得行长签字。

  在她编织的谎言中,这个理财产品年收益率达到7-8%——这个数字很巧妙,因为银行同期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多为5-6%,显得赵某手上的这份理财产品收益高,又不会高到让人一看就觉得有问题。

  每次碰到熟客,赵某就会拿出自己的这份协议书向他们介绍理财产品的知识,很快,几个客户就买走了60多万的理财产品。

  客户的钱先是打入银行账户,然后再被当柜员的赵某偷偷划入她的私人账户。

  因为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赵某在进行,银行方面几乎没什么察觉。

  这些钱,赵某大多用来付房子首付和买车了。

  为填窟窿继续行骗

  吸金的清单列了2张A4纸

  一口气搞定了房子车子,赵某才开始后怕了。她知道如果这些钱不赶紧还上,迟早要出事。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小她几岁的男友根本帮不上什么忙。也就在这时,赵某结识了现在的老公,大她近10岁的钱某(化名)。

  在赵某看来,钱某虽然坐过几次牢,但他对她好,还提出和她一起努力把她欠的钱还上。赵某从钱某那里找到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安全感。

  2012年10月,赵某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钱某领证结婚。

  婚后,两人为了还上之前从储户那里吸收的资金,打算靠投资创业赚钱。

  但本钱哪里来?赵某思来想去,也只有继续伪造理财产品这一条路了。

  于是,这份“内售”的理财产品,在赵某手上继续出售。

  从2013年8月份开始到2014年7月6日,赵某钱某两夫妻在宁波某银行工作期间,共向毕某、王某等26名银行客户非法吸收资金共计1800多万元。

  这些被害人几乎都是数次从赵某那里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少的有10万元,多的有260万元。

  比如,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期间,被害人毕某分两次投入50万元购买了赵某推荐的理财产品。

  2014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被害人王某分数次购入赵某的假理财产品168万元。

  ……

  在检察院的起诉书上,光赵某钱某非法吸收资金的详细清单,就列了2页A4纸之多。

  做投资、开公司都没赚

  辞职后她用假印章继续行骗

  用这些钱,两夫妻投资了期货,购买了某公司的股份,另外钱某还先后开了蔬菜公司、房子租赁公司、网络公司、调剂行。

  然而,虽然看起来投资产业众多,但经营情况却不尽人意。

  说到底,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

  “钱某开了那么多家公司,但他根本不会管理,请很多员工,每个人工资四五千元。”法官告诉记者。

  为了不让事情败露,夫妻俩尽量按时支付客户的利息。然而这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让他们越陷越深。

  去年6月30日,怕事情暴露,赵某从银行辞职。

  但辞职后,捅了一个大篓子的她根本无法填补之前的“天坑”,赵某居然继续选择骗钱。

  她从网上买来了假印章,用银行职员的身份继续非法吸资65万元。

  最终是银行发现端倪报警

  并出面垫付了所有款项

  在赵某的客户圈里,赵某推荐的这份高回报理财产品一度成为了大家理财的首选。

  说到理财,大家都会推荐去找赵某。被害人之一的毕某就是由妹妹介绍来的。

  正规的协议书、有银行的印章,况且拿着这份认购书的人就坐在银行柜台内,所以毕某对这份理财产品的真实性丝毫没有怀疑。

  直到去年7月,本来8日是他的产品到期收利息的日子,但一直等到9日,利息还是没有如期进账。

  毕某就带着认购书来到银行想问问情况。这时赵某已辞职,接待毕某的其他员工在电脑系统里进行查询后发现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理财产品,更加没有毕某购买的记录。

  毕某打通了赵某的电话。电话里,赵某解释说,因为是内部发售的,所以系统里查不到,“我会给你搞定的”。

  听了赵某的这番话,毕某想想也对,就没有再和银行方面咨询,而是带着认购书安心回家了。

  然而,虽然毕某没有起疑心,但银行方面却终于发现了倪端。行长很快约见了赵某,而赵某倒也没有再藏着掖着,而是将实际情况一五一十的告知了行长。

  涉及面广,数额巨大,面对这位曾经的老同事,行长只能选择报警。

  案发后,银行方面也出面垫付了所有被害客户的款项,被害人则将他们享有的向两被告人的追偿权转移给银行。

  去年7月24日,已逃往三门的赵某钱某两夫妻被民警抓获,此时,赵某已怀有身孕。

标签: 理财产品|诈骗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