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 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2015年06月17日 05:57:4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编者按: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最近以来,我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全会精神,以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观察的视角加以学习领会,对于我们深化学习颇具借鉴意义,本报今天刊发他们的学习体会文章。

  习总书记浙江之行给我们带来什么

  胡坚

  参加浙江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让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总书记来浙江考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总书记的浙江之行给我们带来什么?

  总书记的浙江之行给我们带来了深情厚意。《浙江日报》的报道叫“一步一履总关情”,这个题目特别贴切,特别有情,特别地反映总书记对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和浙江人民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总书记在浙江工作了六个年头,走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浙江人民也对总书记充满感情。

  从总书记一行踏上浙江大地的一刻起,浙江人民的目光就为之牵引,思绪因之翻腾。人们通过看电视、读报纸、上网浏览新闻,关注总书记的一言一行;在微博微信、QQ群、网站论坛中争相表达对总书记的热忱欢迎。对于总书记的关心关怀,需要我们在深感温暖、备受鼓舞的同时,更要用心领悟、以行回应。我们要把总书记对浙江的深情转化为推进浙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为浙江新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的浙江之行给我们提出了浙江发展的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直是党中央对浙江人民的期待与要求。干在实处是浙江发展的渊源与灵魂;走在前列是浙江人民的担当与梦想。历史走到今天,我们应当以怎样的面貌面对未来?总书记来浙之际,给我们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永无止境”、“要谋新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抱负,体现了勇往直前、与时俱进的强烈使命与责任,体现了创造美好未来、实现心中梦想的不懈追求。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浙江过去的进步靠实干,浙江未来的发展更要靠实干。要在实干中求实效、在实干中创实绩、在实干中强实力。面对宏伟蓝图,我们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新的发展。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要求我们更加明确新的奋斗目标,谋划新的发展蓝图,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上都要谋求新的布局,开创性地规划未来,率先性地推进发展,示范性地取得成果,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全面开创新局面。

  总书记的浙江之行阐明了浙江发展的大智慧。近十多年来,在怎样推进浙江的发展上,历届省委、省政府将“八八战略”作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各项工作的总方略,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浙江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浙江的实践。实践充分证明“八八战略”是从浙江实际出发的科学谋划,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正确指引。

  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再提“八八战略”,指出“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在精神上是契合的,是科学正确的。为此,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执着的追求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要把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作为我们共同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深刻认识“八八战略”丰富的思想内涵,全面了解浙江发展的各种优势与基础,深入把握浙江发展的大谋略、大智慧,以“八八战略”为总纲, “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进一步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组合拳,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

  总书记的浙江之行确立了浙江发展的新坐标。总书记的浙江之行,对浙江的发展和浙江人民寄予殷切希望。他嘱托浙江要再接再厉,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他明确要求浙江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走在前列;希望浙江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出浙江要率先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等,这些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为浙江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要将总书记的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咬定目标、夙兴夜寐,聚精会神推进各项工作。要坚持创业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将浙江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优势;要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历史、守正出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加强法治浙江建设,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各方面建设的始终,切实解决好“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两大课题;要坚持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协同推进,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书记的浙江之行凝聚了浙江发展的新动力。总书记的浙江之行,从海岛到社区,从企业到农户,从问民生到谋发展,一路走来,留下的深深足迹盛满了对浙江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要把总书记对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转化为进一步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扛起新使命,努力新作为,以共同的行动和丰硕的成果作出最好的回答。我们需要更加坚定信念和明确宏伟目标,以共同的理想汇集无穷的力量;我们需要大力弘扬浙江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胆略取得改革发展的新突破;我们需要以更高的追求,以“归零”的心态,站在新的起点上发起冲刺,创业创新的劲头要更进一步,比学赶超的意识要更进一步,敢于担当的精神要更进一步,运用战略战术的水平要更进一步,不断追求新境界、取得新突破。

  【作者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浙江怎样继续当好改革的

  探路者和排头兵

  郭占恒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浙江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探索、实践、改革、发展、创新,被称为改革开放大考中的“模范生”。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进一步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同时肯定了浙江改革先行先试的不懈探索。总书记强调,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必须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允许和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总书记希望,浙江要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继续发挥探路者作用,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浙江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必须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及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部署,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挥探路者作用。

  抓好国家示范区和试点的改革。近年来,中央先后批准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在杭州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并扩大民营银行试点,在义乌进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在嘉善开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建设,在湖州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等。这些国家示范区和试点,事关全国和浙江发展大局,使命、责任重大,而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可用。唯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拿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和智慧,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市场监管体制、投融资体制、商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大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圆满完成改革发展任务,向全国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抓好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改革。要不断调节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权重,拿捏好尺度。如在政府管理中,既要解决越位和错位问题,又要解决缺位和不到位问题;既要防止乱作为,又要防止不作为。对企业微观行为,对土地使用、环境容量、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应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树立市场诚信等,政府必须履职到位。前段时间,浙江在部分县市开展了改革试点,如柯桥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富阳的权力清单改革、海宁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以构建“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打开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切入口。下一步,应抓好试点深化和经验推广工作,切实探索政府和市场关系最佳、搭配最佳、权重最佳、尺度最佳的经济体制模式。

  抓好重大民生领域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要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为契机,着眼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问题导向,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推进全面改革。首先应打破代际传承的藩篱,促进社会公平,使人人具有平等上升的机遇和空间。同时,以培养杰出人才为导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搞好高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导向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以打破户籍制度藩篱为导向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其他诸如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等,也应明确导向、突出重点,撕开口子、迈开步子。

  抓好“最后一公里”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动各方利益。过去一个时期形成的“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现象,尚未完全根除,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落实中央和省里改革任务的“中梗阻”,使改革虚晃一枪、变形走样。对此,应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打破部门利益和特权阶层的“土围子”,解决好改革进程中的“中梗阻”问题,不让改革举措“堵”在路上、改革红利“截”在途中,确保改革政令畅通无阻、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以此取信于民,激发改革活力,创造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潜力。

  【作者为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浙江如何继续成为

  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前哨

  卓勇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鲜明特色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代表。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指导工作,充分肯定浙江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前哨,同时要求浙江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特别是要进一步探索打开通道,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总书记的讲话,为浙江如何针对长远发展要求,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行动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趋优、动力转型,不确定性增加。适应经济新常态已成为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增强发展新动力?经济学界有一个观点,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开放红利”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这三大红利均呈弱化态势,必须研究和打开新的动力通道。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打开产业优化升级通道、科技创新发展通道、创业创新和就业互促共进通道、国内国际合作相得益彰通道以及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良性循环通道。能否打开这些通道,是新常态下经济能否冲破发展瓶颈、实现各方面情况向上向好的关键所在。

  浙江是全国较早具有经济新常态特点的省份,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消费结构开始升级转型,是研究新常态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的一个重要区域。近年来,浙江推进“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一系列具体举措,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出现积极态势,投资增长跃上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创新有新的突破,全省经济内生动力正在增强。当前,应立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弄清楚,对策措施做到位,敏锐捕捉重要先机,着重围绕率先打开五个新的动力通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内在转型动力。今年1月至4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6%,大大高于企业主营业务增长,且小微企业利润增长14%,说明在宏观经济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企业微观基础事实上却有所夯实。当然,当前也存在着企业自行收缩、投资大幅放慢等状况,今年1月至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投资增长仅4.6%。企业是打开新的动力通道的主体,当前亟须推进有效投资增长,注重营造较好的区域发展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对于当前和未来的较好预期。

  进一步提升要素市场化水平,促进集约内涵增长。2004年以来,全国性的粗放外延增长越演越烈,具体表现为全国建设用地供给年均增长高达9%,投资效果系数和全要素生产率较快下降。在此状况下,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创业创新与就业互促共进等,不是难以推进就是只能处于较低水平。我省一些县市实践表明,提升要素市场化水平,是促进集约内涵增长的重要抓手。海宁市2013年以来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了企业转型热情,腾出了发展空间,2014年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等行业增速,分别高达24.6%和14.2%。平湖市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倒逼,有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要素市场化水平,正在成为浙江一些县市提高土地产出、克服环境资源瓶颈的重要突破口。

  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经济发展必须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为支撑,这也是浙江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基本因素。浙江个别地方近10年经济增长之所以从全省前列跌落下来,社会发展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在积极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更需跳出经济抓经济,铸就新的动力机制。很多基层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同感,即经济方面自有企业作为主体,而社会发展的大量工作必须由政府来做,无人能替代,这方面工作做不好,对企业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当前要打开新的动力通道,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针对社会发展方面的诸多工作,如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村庄和小区建设等,千方百计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弄清其中复杂关系,切实提出解决方案,为经济长远发展发挥支撑、激励和保障作用。

  【作者为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浙江怎样继续率先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黄祖辉

  多年来,浙江坚持规划引领、重点推进、试点先行和动态监测,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对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作了重要阐述。总书记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一个长期和渐进过程,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很重要。总书记的讲话启示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深刻理解城乡互促互进的本质要求,而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不能操之过急,而要持之以恒,关键是形成城乡要素与产业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城乡互促共进和共赢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要换位思考、相向而行,克服工作中的部门本位主义,干部主观片面性和思维局限性,切实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形成部门合力、激发干部动力、焕发群众活力。

  浙江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怎样继续率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为动力,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以三大联动改革为突破。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既涉及基本公共权益又涉及财产权益,并且基本公共权益安排具有地方分割性等特点,要率先推进“城乡联动”的改革,推进浙江城镇户籍制度与农村产权制度的联动改革,以实现浙江居民在基本公共权益和财产权益上的城乡平等、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率先解决好浙江自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率先推进“区域联动”的改革,探索和推进跨地区尤其是跨省区的相关制度联动改革,只有推进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联动改革,探索基本公共权益的跨地区、跨省区携带、流动和交易,才有可能解决好非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率先推进“上下联动”的制度改革,探索与推进地方和中央在基本公共权益制度安排方面的联动改革,以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与事权上的关系为基本公共权益的城乡一体、区域一体和全国通兑探索新路,努力破除各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制度障碍。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演进、经济社会转型和“四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能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

  要把握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系。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人为本、大中小城市和城市群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城乡一体的道路,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体现和目标所在。我们既要防止过去那种城乡分割、牺牲“三农”的城镇化发展偏差,又要防止放缓城镇化进程的“三农”发展偏差,要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高度协调与融合、城市与乡村的各具特色和共同繁荣。

  要把握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充分认识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内在关联性和互动性,把美丽乡村建设看做是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城乡统筹、产村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探索现代农业支撑新型城镇化和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新路径与新模式,重视特色村保护和城中村改造,突出中心村与田园生态城镇建设,着力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美丽乡村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城镇。

  要把握中小城市发展和大城市发展的关系。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在城市群空间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大城市的发展形态要从“摊大饼”式的扩张模式向产业和功能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城市群模式转变。就浙江而言,在杭、宁、温、金-义四大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包括地县级城市、相关中心镇、特色小镇等中小城市在城市群发展框架下的加快发展,这是浙江农村工业转型和产业集群升级的迫切需要,是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实现城市不同人口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标签: 习近平|浙江考察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